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F(1 / 1)

2005年7月3日

探测器携带着五十六万个志愿者的名字穿过外太空,顺利地抵达了预定点,在六公里外的地方,“坦普尔1号”拖曳着光尾,已经如期而至。探测器的速度放慢下来,将光学系统对准了咫尺之外的庞然大物,精确测算出撞击的位置。于是沉重的探测器如陀螺般自旋起来,从飞越舱缓缓地释放出一个书橱大小的撞击器。这个满布刺钉的撞击器调整着姿态,同时打开了摄像机,它将在自动导航系统的引导下,在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里穿越“坦普尔1号”弯曲的彗尾、彗发,然后撞向彗核的朝阳面。而飞越舱将根据侦判程序,改变航路,绕行到一个安全的位置观测撞击过程。

撞击器与飞越舱所拍摄到的高分辨率照片被转换成三十四米波长的无线电波,以光速穿过一点三亿公里的距离,传向地球上的深空网地面站——此时,一面巨大的抛面射电望远镜正锁定着彗星方向。地面站随即将讯号传递至最近的通信卫星,经过一系列微波中继站的分程接力,最终信号抵达喷气实验室的计算机中。明亮的控制大厅中,约曼斯和同事们正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屏幕上飞快变化的图像。

屏幕上,闪着金属光泽的撞击器疾速穿行在一片虚无缥缈的由气体与尘埃构成的光雾中。那些微小的尘埃颗粒,反射着太阳光,闪烁着,像无数只光亮的小虫。在撞击器的正前方,灰白色的彗核表面愈发清晰可见,这颗直径不过六公里的彗核并非如人们过去所认为的那样覆盖了一层厚实肮脏的冰雪;相反,静穆光洁的岩石表面平滑,地形复杂多变,遍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沟壑洼地、高低起伏的峡谷与尖峰,同时约曼斯还注意到,大量的尘埃颗粒从那些低洼的地方旋转着喷发出来,在彗核表面形成了一股股的明亮光柱……面对这般奇境,约曼斯突然间又感受到了那种久违的儿时对于彗星梦幻般的感觉,让他滋生出一种幻想,眼前这颗彗星就像是一个被唤醒的生命,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它就在等待着人类的造访。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