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血酬定律> 四、劉瑾潛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劉瑾潛流(2 / 2)

劉瑾(一四五二—一五一○年)

社會地位:宮廷太監

財富來源:瀆職

財產:金銀

中國明朝一個富得驚人的宮廷太監。劉瑾濫用職權,聚積了龐大的財富。最後因叛逆罪而被處死時,他被發現擁有黃金一千二百萬盎司(折三十七萬公斤,而不是前譯的三千三百六十公斤)、白銀二點五九億盎司(折八百零五萬公斤,而不是前譯的七百二千五萬公斤)。作為對比,明朝倒台時皇宮國庫只有白銀三千萬至七千萬盎司(確實可以折為二百萬公斤)。不過,關於劉瑾的財富的報導可能被嚴重誇大了,因為歷史學家們要用他的故事警告人們:太監干政時將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其實我並不想在數字和細節上較勁,要緊的是劉瑾榮登千年世界級最富排行榜這件事本身。我覺得劉瑾、和珅的上榜,揭示了潛藏在中華文明光輝表面下的大東西。我想深究的就是這種東西。《華爾街》錯多錯少並不要緊,只要在劉瑾「富可敵國」這個關鍵點上沒錯,我的深究便不會受到實質性的影響。不過,我還是忍不住地想多追幾步,想算算帳,折成新台幣算一算,搞清楚劉瑾家到底有多少錢。我估計有不少人像我一樣對此感到好奇。

這一追還真追出了我自己的毛病,原來《華爾街》提供的劉瑾家產數字大有根據。

我總共找到了三組數字,第一組就是《華爾街》所依據的數字,也是最大的數字,即黃金一千二百零五點七八萬兩,白銀二點五九億兩。《華爾街》把明朝的一兩(三十六點九克)誤為一盎司(三十一點一○三克),因而將劉瑾的家產低估了七點五萬公斤黃金、一百五十萬公斤白銀。我明白,數字太大了讓人眼花,多兩個零少兩個零早已沒了感覺。這麼說吧,《華爾街》的這個誤差,僅僅白銀這一項,就超過了明朝全盛時期國庫白銀儲備的六倍。這可不是小錯,如此大刀闊斧地削減劉瑾的家產,犯在他本人手裡,一百條命也丟了。

這第一組數字見於郎瑛的《七修類稿》卷十三、陳洪謨的《繼世紀聞》卷三。《明通鑑》說王世貞也引用過這個數字。這幾個作者均為明朝人,都不是等閒之輩。其中陳洪謨在劉瑾死時正當壯年,三十六歲,中進士十餘年,當過刑部和戶部的部曹,最後兵部左侍郎(國防部副部長)退休。這樣的人寫起劉瑾來,如同今日在財政部和最高法院幹過的人,以高級幹部的身分退休後寫陳希同或成克傑,五百年後的晚輩小子怎敢不洗耳恭聽?

第二組數字見於《廿二史箚記》卷三十五,清代的趙翼說劉瑾有黃金二百五十萬兩、銀五千多萬兩,他珍寶無算。這個數字大約只有第一組數字的五分之一,但趙翼也是大名鼎鼎的史家,這本書又以挑前代史家的毛病著稱,我等晚輩也不敢不重視。

第三組數字屬於滑頭數字。《明通鑑》卷四十二列舉了第一組數字後,對比了漢朝董賢的四十二億錢家產、梁冀的三十億錢家產,都比劉瑾差了一個數量級,作者夏燮因此懷疑對劉瑾的家產高估了。於是《明通鑑》宣布與正史保持一致,給了個「金銀累數百萬」的說法。「累數百萬」,到底是一百萬還是九百萬?是金是銀?單位是斤還是兩?這裡的每個差別都能差出十倍,作者一概模糊過去,這樣的數字實在沒法用。當然我們也可以取最保守的態度,一概選擇小頭,說劉瑾至少有幾百萬兩銀子。幾百萬呢?就選個最少的二百萬吧。正德元年(一五○六年)劉瑾得勢,當年中央財政收入的白銀還不足二百萬兩。從一五二二年到一五三二年,太倉平均每年的白銀收入恰好是二百萬兩。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