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玄幻魔法>华夏文道世界> 第12章 幻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幻境(2 / 2)

“这条是废话,不用说我也知道。”

《唐诗归》:钟云:通是猜境,妙!妙!

“这条也是废话,谁不知道是猜的落花,妙妙,我还喵喵呢。”

《唐诗解》: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

“这条对路,但是哥们,你就只说这么点吗?继续说啊,说这一点,和没说有什么区别?坑爹!”

《唐诗镜》:喁喁恹恹,绝得闺中体气,宛是六朝之馀,第骨未峭耳。

“不知所云!”

《唐诗选》:玉遮曰:“知多少”,正是“不觉晓”妙处。

“有点意思,不觉晓,睡的比较死,对雨下了多久,有没有变大变小,都不知道,所以对花落多少,也就不能有具体猜测。要搁现在,怕也要加上是局部阵雨还是大范围降雨,不过这说的有点远了,就这首诗来说,这前面后面对应,一说一证,是首尾照应?”

“就算是首尾照应,可其中有什么妙法呢?”

“似乎没有”

“下一条。”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珽曰:晓景喧媚,莫卜夜无寂寞。惜春心绪,有说不出之妙。周敬曰:二十字清声婉约。

“喧媚?莫卜夜无寂寞?说人话不会?这条也是废物。”

《而庵说唐诗》:做上二句便煞住笔,复停想到昨夜去,又到花上来,看他用笔不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或问:何不写“夜来”在前?曰:看题中“晓”字。“处处闻啼鸟”下若再连一笔,则便不算晓矣,故特转到晓之前下“夜来”二字。“风雨声”紧跟上“闻”字,“晓”字便隔寻丈。其作“晓”精微有若此。

“这个说的多,把这首诗怎么写的,说的很明白,确实正常要是我现在来写,恐怕就是先写夜里下雨,然后再写天亮。这个写作方法可以记一下。”

“不过,这说来说去,还是没什么让我感觉跟领悟文道有关的地方。”

“继续下一条。”

《唐诗笺注》: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花落”句含几许惜春意。

“诗到自然,无迹可寻,这似乎有些奥妙的意思。无迹可寻无迹可寻……”

他终于有了一点感觉,马上凝眉反复思索。

好一阵过后。

“还是不行,完全领悟不到重点,没有静夜思那种感觉。”

“继续看下面的。”

《诗法易简录》:亦具一气流转之妙。

“一气流转?这似乎也有玄妙的意思。”

他马上又对一气流转进行深入思索起来。

好一阵过后,结果还是一样,找不到重点,生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

只能继续看。

《历代诗评注读本》:描写春晓,而含有一种惋惜之意。惜落花乎?惜韶光耳。

“这条也是废话,大家都知道惜花是惜时……这些人怎么见识都这么浅?就和我这小术生一个层次,难道要我去问白也者?”

“估计也不行,白也者是学大玄朝正宗真解的,大玄朝正宗真解,能把静夜思说成修炼,什么灵台清明的,这春晓,肯定也被说的乱七八糟,强行修炼,问他估计也是白问。”

“想想他只教我字,不说意思,应该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算了,继续看地球人的解释吧。”

《唐人绝句精华》:此古今传诵之作,佳处在人人所常有,唯浩然能道出之。闻风雨而惜落花,不但可见诗人清致,且有屈子“哀众芳之零落”之感也。

“也是没什么用的废话。”

……

底下又看了一大堆,发现基本不是叫好,就是说惜花,惜时,赞美孟浩然,都让他觉得是纯废话。

正要看不下去,一条让他心中一亮的品评出现——

《唐诗笺要》:朦胧臆想,构此幻境。“落多少”可以不说,又不容不说,诚非妙悟,不能有此。

“朦胧臆想,构此幻境。”

“幻境?!”

他心神一震,春晓全诗马上不自觉的念叨出来,之后便不断的一边沉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边心中思索幻境二字。

他有种感觉,这两个字似乎关乎着他领悟的关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