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活就活出个人样> 第25章 秘密调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秘密调查(1 / 2)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从来没有等闲出来的,有的只能是除了拼搏还是拼搏,甚至遭遇一连串的挫折、打击乃至不幸。因为,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想要成功,唯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其实没有捷径可走。思多久,方为执着;行多久,方为远见。人生,本是一段痛苦的旅程,幸福也只不过是驿站。

郑少卿很清楚自己,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打拼一步步地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也始终如一地不改初心,一门心思用在了工作上。这也并不是像人们背后指指点点的那样,说他开始翘起了尾巴。

老爹活着的时候,就经常叮嘱他,做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得要安分守己,永远学会夹起尾巴,小心翼翼。从他记事起,就一直牢记着老爹的这句教诲。虽然老爹跟土坷垃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只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大老粗农民,也识不了几个字,但老爹一生淳朴、厚道,认准了一条死理,那就是干什么都得踏踏实实,只要你肯于付出,老天爷饿不死瞎眼的雀,不出力一辈子也不会有啥大的出息。

可惜的是,老爹已经去世了,永远地离开了这个让他流过汗水的土地,离开了让他流过心酸的泪水的世界,也离开了他一生都挚爱着、眷恋着的家人。郑少卿也一辈子再也无法亲耳聆听老爹的教诲了,尽管年轻的时候曾经是那么地不懂事,甚至还多次因为逃学、打架惹得老爹暴跳如雷。。。。。。

有时候静下心来,郑少卿心头总会浮现出一丝莫名的哀愁。

明明看上去同事之间都感觉非常地友好,见面时也都会彼此友善地互致问候,不知道为什么一个个却在背地里中伤自己。有些事情,即使他使劲去想,总也想不明白,究竟是他出了什么问题,还是他们出了问题,不快的情绪一直萦绕着他、羁绊着他,每每想起这些就会心里很不是滋味。

置身异乡的土地上,一直以来,郑少卿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觉。

他不是一个好大喜功和夸张的人,他只想扎扎实实地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可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梦想,他不想耗用过多的精力去研究人,那也不是他的专长。但他却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人生有梦,有梦的地方,哪怕是地狱,同样也是天堂。

然而,人在江湖,置身职场,身不由己。

郑少卿突然发现,除了自己在工作方面格外努力还算优秀外,其实自己对于如何社交几乎是一片空白,他这才觉得也许和大家的距离、隔阂就在这里。

在车间当主任时,工作相对单纯,社交圈子也基本锁定在车间范围内。自从被公司任命为生产计划管理部部长后,他才蓦然间觉得,如果自己不能尽快地融入一个大的圈子,就很有可能被边缘化。当然,对于如何融入这个无形的圈子,他着实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想。他认为,那不是他优先考虑的事情,压根儿他也不愿意去费那个脑筋,就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自己不是搞关系的那块料。

公司里的团团伙伙是在郑少卿上任生产计划管理部部长三个月后才深有体会的。

在最初的日子里,郑少卿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私人邀请,对于这些邀请自己赴宴的好意,他都委婉而又坚决地拒绝了。很多人为此都碰了不软不硬的“钉子”,也都为郑少卿的不识抬举、不给面子很是窝火。有的人甚至还在暗地里骂他是给脸不要脸,鼻子里插大葱,装象!

郑少卿并不是一个木讷的人,他也不是不懂得人际交往,在他看来,君子之交淡如水,不一定非得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吃吃喝喝。正常的交往更应该是坦坦荡荡。他不喜欢团团伙伙的样子,从心里不喜欢。这也正是他被众人逐渐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郑少卿从来不参加公费的宴请,除非完全是纯工作性质的例行接待。他的思想中至今还保持着这么一种想法,一桌酒席就是一两千块钱,顶得上一个一线员工半个月的工资,如果是那种扯关系的酒席,就更不能参加,而且完全没有参加的必要,他对自己的做人底线就是要洁身自好。

公司虽然不是政府,但也是一个社会,同样面临着十分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有些时候,这张看不见的网甚至盘根错节。

妻子韩洁茹非常清楚郑少卿的禀性,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但也对他融不进圈子甚至压根儿不想融入这个圈子开始有些隐隐担忧,甚至还整天在为他捏着一把汗。

电视剧《心术》正在热播。

韩洁茹边看电视剧边给郑少卿讲解着剧情。

医生的职责是治病救人,对于一个病情严重的患者,不仅要用精湛的医术竭力去挽救其生命,更重要的是通过“心术”,来达到安慰病重的患者,正确面对生存与死亡。人,有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本来还能通过医疗能够挽回的生命,却由于患者自身失去信心,甚至放弃治疗,这才是真正可悲的。

韩洁茹给郑少卿讲解着自己对这部电视剧的看法,也引起了郑少卿的浓厚的兴趣,只要他有时间,接连几个晚上他都喜欢看上几集。

韩洁茹委婉地劝告郑少卿,医生给病人治病讲究的既是高超的医术,同样讲究睿智的“心术”。一样的道理,官场,也得要讲究“官术”。何谓“官术”?官术就是你得学会适应,更得学会随波逐流,还得要学会见好就收。

郑少卿不由得睁大了眼睛,他有点不敢相信这句话会是从韩洁茹的嘴中说出来的。

他不明白她怎么对官场如此了解、并深谙为官之道。他就跟韩洁茹开了个玩笑,他问,你又没有当官的经历,这些乌七八糟的理论你都是从哪里学来的?可不能随便乱说。

韩洁茹忍不住哈哈大笑,轻轻地用手戳了一下郑少卿的额头,娇嗔地道,也就是你最傻呗,哪一个当领导的能像你一样,别人请你喝酒吃饭一律都给拒绝了。你就不担心别人暗地里说你什么吗?人家给你了脸面,你却让人家都下不来台,别人会把你视作另类,这样下去可不好,你得改改自己的脾气。

韩洁茹的话也许正戳中了郑少卿心中最柔软的痛处,他开始一声不吭,又好像若有所思的样子。因为他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周围同事们对他的冷遇。更有甚者,还有几位公司领导也是有意无意地冷落他。凭直觉,郑少卿觉得,自己肯定得罪了不少人。

郑少卿毕竟是郑少卿,他心一横,没有把这些别人的冷遇全放在心里,更没有特别地去关注那些冷嘲热讽,他一如既往地干着自己该做的事情。

年终的评优树先,也是郑少卿任职生产计划管理部部长的第一个年头评选先进。

在前期的干部测评中,郑少卿排名在第十二名。每年,公司都会在前十名中层干部中命名各五名“优秀干部”和“劳动模范”。办公会上,董事长宣读完测评结果,焦点停在了郑少卿的身上。

与会的不少领导坚持把郑少卿纳入“优秀干部”的范畴,理由就是,该同志任职以来,无怨无悔,兢兢业业,各项管理工作搞得相当出色。最重要的是,生产线上没有发生过一起工伤事故。虽然,测评的名次有些靠后,并没有入围前十名。测评充其量也只能作为衡量工作的一条参考意见,关键还得看主流和日常工作表现、业绩。会上,也有个别公司领导提出了相反的意见,理由就是“据群众反映,郑少卿架子有点大,好摆谱,很难与群众打成一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