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活就活出个人样> 第24章 少卿升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 少卿升职(1 / 2)

妻子韩洁茹回到了东莞后,在她的料理下,郑少卿重新又过上了有规律的生活。一段时间以来,他那有些消瘦下来的面庞逐渐地又圆润了一些,先前总是有些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的模样,在韩洁茹的督促下,人也利索了许多,看上去和往常一样透着精气神。

由于始终具有一种勇于创新的精神,郑少卿最近又有三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局的批准,其中一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应用于生产后,将给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公司为鼓励创新,也为了表彰郑少卿这种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全体干部大会上,董事长当众号召向他学习。

鉴于郑少卿在创新实践工作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为公司创造的经济价值,公司研究决定,奖励郑少卿5万元。

两个月后,也就是快要到春节的时候,公司再次局部调整了中层干部。郑少卿调到了公司生产计划管理部任副部长,又三个月后,担任了生产计划管理部部长职务。

职务上的变动,的确有些出乎郑少卿的意料。同时,出乎意料的还有几乎整个中层干部队伍。在他们看来,公司即使是在十几年前的国企时代,提拔干部也没有这么提拔的,一时,大家在私底下议论纷纷,都在猜测郑少卿到底有什么靠山或者背景。但是,有一条大家还是明白的,这家伙的确有他的不同之处。郑少卿跟大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特别爱钻研,甚至还接连捣鼓出了不少的实用型发明新专利,难怪这么快就入了董事长的法眼。要知道,能入了董事长这双“法眼”的人即使在全公司扒拉着找,也很难真正地找出几个来。这就意味着,只要是董事长能相中的人,只要是一再被董事长褒扬过的人,那就离升迁很快,郑少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职务的升迁,也还意味着年薪的同步增长,这令大家好生羡慕。

有人给郑少卿算了笔账,他当车间主任时,年薪才8.9万元,现在当上了统管全公司生产的生产计划管理部部长,年薪马上提到了15万元,甚至比原来高出一倍的年薪,搁谁谁不艳羡。

虽然职务升迁了,年薪增长了,郑少卿其实感觉到的并不是自己的职务有了多大的变化,手中增添了多大的权力,工资卡上多了多少钞票。他真正想到的和关心的是,责任更大了,压力也更重了。上任伊始,他甚至总是怀疑自己能不能够胜任这项更为重要的工作。他突然想起刚当上车间主任时,董事长和总经理都分别给他谈过话,至今,两位公司领导勉励他的那些话他还记忆犹新。

郑少卿也十分地清楚,对于自己这一次的职务提升,很多人是不看好的。

一段时间来,他总觉得几乎遇见的每一个人看他的眼神都是怪怪的。有的人甚至压根就很不友好,这令他大惑不解。他甚至私下里还听到了一些闲话,一个受过处分的人,竟然还能升迁。他清楚,对于一些人而言,不满公司对于自己的职务调整,他们的内心肯定是不会舒服的,只不过不敢明着说出来,只好在背地里发泄一下,他也权当没有听见。

任命刚下来的时候,董事长和总经理也都在第一时间分别找他谈了话。

郑少卿清楚地记得,董事长的眼神是严肃的,态度却是和蔼可亲的。董事长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并鼓励他一定要放开手脚地去大胆地干,千方百计抓好生产等各项管理工作,尽快把产量提上去。

从董事长谈话的语气中,郑少卿明白了为什么要把他调整到这么重要的工作岗位上来。董事长已经说得十分地明白,前任即将面临退休,已经失去了工作的热情,只是出工不出力,生产上一大摊子问题抓起来没有重点,生产效率也不高。基于此,决定调整一个更年轻一些的人来当这个生产计划管理部的部长。

在五个人选中,经过综合考虑、认真筛选、反复比较、慎重研究,最终遴选出郑少卿来当这个部门的一把手。

会上虽然也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大多数与会领导的意见还是比较基本一致的。显而易见的理由就是:郑少卿精明、能干、创新、智慧。至于之前车间发生的那桩意外人身伤害事故,在开会讨论人选问题时,虽也有人再拿它说事,董事长的表态是明确的,选人、用人主要看潜质、人品、能力。并特别强调,眼下,公司急需干才、将才,更要看主流、大局。

总经理也是一向看好郑少卿的。

他觉得,公司十分缺乏像郑少卿这样的人才。一个学中文的大学生,虽然没有专业的积累,但是却凭着自学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像一只旱鸭子那样扑腾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并且在工作中取得了如此骄人的业绩,不能不让人从心里去佩服。当下,企业亟需郑少卿这样的人才,并且越多越好,发展企业,就离不了这样的人才。把这样对企业尽忠、真正履职尽责的人放到更加适合他的地方,必将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更重要的是,公司要发挥典型带动的作用,这对公司上下而言也是在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激励和引领大家一起去认真地干好本职工作,有为才会有位。

郑少卿扑下了身子,很快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对于生产,由于自己从事过一线劳动,郑少卿深深地懂得一线员工的辛苦。

连续几天,他深入到各个车间、工段广泛地接触员工,亲自了解并掌握第一手资料,知道了员工最想什么?最渴盼什么?在充分整合了自己所了解到的情况后,他写出了《一线员工深度调查报告》,并分别呈报给了董事长和总经理。

董事长对于郑少卿的这份报告格外地重视,专门把郑少卿请到了办公室进行面谈。

郑少卿的这份报告其实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反映一线员工中夜班费过低的问题。二、反映职工食堂餐饮质量太差的问题。三、反映员工工资较低的问题。

董事长手中翻看着郑少卿的“调查报告”,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郑少卿应该如何解决才能更好地稳定员工情绪,安抚员工的心,更好的栓心留人。

郑少卿其实已经在调查报告中阐明了自己的意见及建议。董事长的意思是当面想听一听他的真实想法,以便于尽快改正工作中不足的地方。

“我认为,第一,中夜班费过低,会违反劳动法,更有悖于国家规定的中夜班费标准。我建议,将现有的中夜班费标准都提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上来,甚至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这样,会对一线生产工是一个极大的安慰。毕竟,中夜班员工尤其是夜班的员工是十分辛苦的。”郑少卿直视着董事长,说得有条不紊。

“第二,我们的食堂由于属于承包性质,外包的人员急于赚取更多的利润,员工一直对饭菜质量颇有微词,建议对食堂进行整顿,必要时不再承包,完全作为福利性质,由公司组织一伙人搞好服务,全面提升员工餐质量。”说完第二个问题,郑少卿喘了口气,接着说——

“第三,由于受轮胎行业大环境的影响,连续几个月来,公司都是微利,这个大家都很清楚。但是,作为产业工人,企业更应该考虑到他们的难处,公司近几年都没有普调或增长工资了,即使退休的人员,国家还按照不同的比例每年增长工资,更何况创造劳动价值的产业工人呢?所以,我建议公司今年在适当的时机对一线员工增长一块工资,最好是增加一块保底工资或者说是固定工资部分,这样一来,无论公司是生产旺季还是生产的淡季,人心都会稳定下来。正所谓,仓中有粮,肚里不慌,就是这么个道理。”

一向十分精明的董事长当即采纳了郑少卿的建议,并立即通知办公室召开董事会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

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很快达成了一致的意见,同意郑少卿的这份调查报告,即日起对三班员工高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调整中夜班费;改组食堂;对一线员工除在现有基础上提高相关补贴外,根据岗位特点不同,适当增加一块固定工资部分作为基础保底工资。这样通算下来,一名三班员工每月至少增加1050元钱。

对于辅助处室,郑少卿的提议也引起了关注。处室一般管理人员人均增加几档浮动工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