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昙花一现(1 / 2)

陈胜攻破陈,这座城邑后,发号施令,天下人莫敢不从。再加上,起义形势,一片大好,山东六国光复。陈胜心态发生了变化:他要当王。

无论陈胜称王是目光短浅也好,是格局太低也罢!陈胜称王,具有划时代意义。他,宣告了贫民也能称王,登上最高的政治舞台。

在陈胜以前,没有贫民能够为王。也没人想象,贫民会当王。

陈胜不仅称王,还做到了他发出的那一声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有句老话说得好:德不配位,必有殃灾;才不堪任,必遭其累。陈胜有鸿鹄志,却没有鸿鹄量。有点燃星星之火的胆量,却没有驾驭控火的能力。

接下来,看一看,陈胜是如何把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第一件事:称王。

陈胜称王,导致内部离心离德。张耳、陈馀,不与其一条心,主动离开,攻略赵地。

用现代人话说,这个人的气量、格局,太小了。跟着他混,没有前途。

张耳和陈馀是魏地有名的贤者,他们投奔,带来积极反应。他们离开,也会带来不好影响。赶走张耳、陈馀,会被下面的人看到一个现象:陈胜气量小,不会用人。

第二件事:诛杀同伴。

在陈胜还是雇工的时候,他对身边同伴发出了一句呐喊:苟富贵,勿相忘。

结果,他富贵了。有个同伴来投奔他,那人没有眼力劲,举止不得体。这个同伴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他认为现在的张楚王陈胜,和以前的雇工陈胜是一个人。他忘了,以前那个陈胜,吃饭都成问题。现在,这个陈胜是王,掌握别人生死。

他更不懂,一个人的思想,会随着身份的变化,发生改变。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这个人更不懂,最终丢了性命。

这个同伴,不仅大闹宫门,还当着诸多朝臣的面,喊陈胜小名,更过分的他还到处乱讲陈胜的黑历史。

身居高位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想抹去不堪回首的过去。这个人倒好,把别人不堪回首的过去,当成谈资,炫耀的资本。他自己作死,就只能死。

按理说,陈胜杀不敬之人,也能理解。但,在其他人看来,陈胜,可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跟着他混,很危险!知道太多,早晚会送命。

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陈胜发达了,他的亲戚、朋友、同学都来投奔他。

其中有一个人,就是他的岳父。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老丈人来投奔你。陈胜是贫民,他老丈人对他也不好。他富贵了,老丈人就来投靠他。这也是千古最难化解的一个问题。现代人,喊出了一句话: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要你高攀不起。

陈胜做了后者,当年你看不起我,现在我要你们高攀不起。

不过,陈胜还是知道分寸,毕竟自己现在身份不同了,是王。要大度,要做给下面人看。

陈胜没有把这些人高高供起来,给他们封官封爵,好吃好喝招待。由于陈胜的不喜欢,放在脸上,做戏又不给力,把投奔的老丈人当成了普通宾客。

结果,老丈人不开心了,还愤怒说了一句话:发达了!忘本了!不尊重老人。(依仗权势,怠慢长者。)

还发出了一句诅咒:不能长久。

陈胜心想:我太难了!

把你们供起来,跟我打天下的人会说我:任人唯亲。

你们平时对我也不好,我对你们这样,已经仁至义尽。你们却诅咒我,希望我的人生过得不好。

陈胜心里的苦,别人不会去管,也看不到他的难处。别人看到陈胜,另外一面:刻薄寡恩。

所以啊!现在有句话说得好:没人真心希望你过得好,除了父母。一旦,你富贵,总会招人恨。

如果说陈胜称王、怒杀同乡、没有善待老丈人,这些情况还能理解。但,接下来的事,就不能理解。

武臣北略赵地,打得很顺,赵国故地,很快就被收复。陈胜自立为张楚王,武臣也自立为赵王。

用武臣的话说,你和我一样,出生没我好。你称王,为什么我不能称王。江山是我打下来的,我不称王,没有天理。

陈胜,我要和你平起平坐。

最重要的是:陈胜称王,张耳、陈馀反对。武臣不想称王,张耳、陈馀支持。

武臣自立为赵王,封张耳为丞相,封陈馀为大将军。

陈胜知道了这个情况,很愤怒,想要教训武臣,斩杀他的妻儿,发出警告:你们别乱来,只有我一个人可以称王。

一个叫蔡赐的人站了出来,反对说:不能这样做。

然后,蔡赐说了不能这样做的原因:武臣选择自立,杀了他妻儿,不仅没用,反而还会与赵交恶。我们西边有秦国,北边有赵国,对张楚政权发展不利。现在,我们只有一个共同目标,诛灭暴秦。

陈胜听进去后,问了一句:那该怎么办。

蔡赐给出了一个建议:与其让武臣自立,不如施恩立武臣为赵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