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17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 / 2)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九百名贫民挥出愤怒的拳头,朝大秦,发出一声呐喊。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拉开了反秦序幕,点燃了第一粒火种。

等待陈胜、吴广的未来是什么。

他们也不知道!

毕竟,他们只有九百人,势单力薄。大秦余威,这些人岂能不知。

不管了!战斗吧!踏出了第一步,就要将战斗,进行到底。他们要做一件事:大丈夫要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留名青史。

陈胜自封为将军,任命吴广为都尉。

口号:诛暴秦。

旗帜:长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

人数:闾左九百贫民和戍卒。

他们聚在大泽乡,发出了让大秦颤抖的声音,点燃了星星之火。

陈胜、吴广攻打的第一地方,尤其重要。首战胜负,对士气影响,对未来发展都很重要。经过商议,他们采用就近原则,攻打了一个薄弱的地方:大泽乡。

结果:打赢了。

初战胜利,鼓舞了众人的斗志。接下来,他们攻打第二个地方,大一点的城邑:蕲县。

结果:又打赢了!

蕲县,是楚国走向衰落的开始。现在,成为楚国复兴的起点。这次胜利,鼓舞了陈胜等男儿,他们看到了楚国的光复、兴盛,也看到了亡秦的希望。

接下来,陈胜、吴广,犹如开挂,连战连捷,一个月不到,又攻克铚、酂、苦、柘、谯等五县,很快把起义的火种带到了中原大地。谁能想到,来自九百名底层的人,竟然整出如此大的动静。

从大泽乡起义,不到一个月,陈胜已经拥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1000多人,步兵几万人。此时,陈胜、吴广,要兵有兵,要将有将,要谋士有谋士,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陈胜、吴广连战连捷,声名鹊起,席卷整个中原。陈胜、吴广等人也没有想到,他们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其中有两位贤明的人前来加入,他们就是张耳和陈馀。

张耳和陈馀是魏国人,因为名声太响亮,曾被秦始皇点名追杀。这两个人的加入,陈胜岂能不高兴。

随着,陈胜、吴广名气越来越大,战功越来越多,武臣、韩广、葛婴、周文、周市、田臧、蒯通、李良、邵骚、房君、张黡、召平、邓宗、吕青、吕臣等人纷纷加入,足以见得,天下百姓多受秦朝之苦。

反对暴秦,这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

这些人,是张楚政权,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核心成员,更是第一批反秦的主力。

这里有个问题,秦始皇横扫六国,何其雄哉,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短短十几年,连九百名‘斩木为兵’的人都打不赢?

秦朝强悍的战斗力,不见了!

秦朝怎会如此脆弱不堪!

其实,陈胜之所以能够成功,要感谢秦二世,东巡之时,地方官员,被清理。很多地方,出现了权力空缺!

秦廷高层忙于夺权,把陈胜等人当成盗,放任不管。

再加上,起义是突发的,占据先机。很多人都没想到,秦始皇在世,天下安定。刚死不久,就有人出来闹事。闹事的人不是山东六国余孽,也不是匈奴,而是贫民。

还有一点,大秦的精锐,要么在咸阳,要么在长城,要么在岭南。没人想到,国内会有人点燃火种。

陈胜、吴广尝到胜利的滋味,趁着天时、地利、人和,队伍不断壮大,他们要一鼓作气,攻下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地方:陈。

陈,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是陈国的国都。战国后期,白起三伐楚国,楚顷襄王(公元前278年)迁都陈,直到楚考烈王(公元前341年)迁都寿春。陈,曾经是楚国的国都。秦灭六国,又把陈定为郡治,足见其地位很重要。

陈胜被幸运之神光顾,这运气,也太好了。

就当陈胜在想,如何攻破这座坚固的城池。他得到一个好消息:陈郡的郡守、县令,都不在。

史料没有记载,陈郡的郡守和县令干什么去了。是望风而逃,还是出去旅游。或者,去咸阳汇报工作,没有回来。

他们不在,就给陈胜等人提供一个机会。郡内,没有人指挥,面对起义军乱成一团。但,还是有人站出来与起义军开战。这个人的名字没有被记载,只留下了一个官爵:郡丞。

按照秦制,地方设郡,以郡守、令、郡丞、尉。郡丞相当于是一个郡的第三把手。

在没有郡守和县令的情况下,郡丞能够站出来,除了说他尽忠职守,还有就是他爱国情怀。可惜,寡不敌众,战败身死。

无论说郡丞是螳臂当车也好,还是说他不识时务也罢!他能够在危急情况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选择为国战死,这份情怀是值得赞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