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章生(1 / 2)

酒宴完后,吕公把刘邦单独留下来,并表示把长女吕雉嫁给他。吕公没有看中沛邑的豪族显贵,连沛令提亲都拒绝。为什么会看中近四十岁,一事无成,被称为‘流氓’、‘地痞’的刘邦?

莫非,刘邦真的有过人之处。还是说,吕公喝断了篇,随便说的。太史公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对话。

对话主角是吕公和吕媪(吕公的老婆)。

吕公将长女嫁给刘邦,吕媪为了女儿的幸福,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寻常妇道人家,反对一门亲事,常用的手段:一哭二闹三上吊。

吕媪的手段相当的高明,她先用吕公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接着,又抛出另外一个观点:沛令善公,求之不与。

随后抛出反问:何自妄许与刘季?

吕媪提高声调,配上生气的面容,摆出观点:这门亲事,我不答应。

吕媪见刘邦一无是处,年纪又大,什么都没有,看不上他。无论在古代和现代,都绕不开一个千古的问题:丈母娘瞧不上穷女婿。

所以,你遇到这种事,不能悲观,不要见人就说,丈母娘如何这般。毕竟,生一个女儿不容易,养大一个女儿更不容易。无论是那个时代的父母,他们的出发点就只有一个,让自己女儿过得幸福。

你要做的事就是努力改变,让丈母娘看得起你。或者,你学学刘邦的方式:搞定老丈人。

当你被丈母娘看不起,也不要感到难过,汉高祖刘邦也遇见过这种事。帝王将相未发达之际,尚且如此,更何况贫贱之家。

面对吕媪反对的态度,吕公会如何回答?他虽是一家之主,但,处理问题不善,也会引发家庭矛盾。

太史公给了我们一个霸气的答案:此非女子所知也。

之所以说,这句话霸气,是因为很有杀伤力,用现在的话说,你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头发长见识短,不想和你说。

同时,这句话的意思表明了一个观点:吕公非要把女儿嫁给刘邦。

当然,吕公时代和现在身处的环境不一样。毕竟,吕公生活的时代,男人是顶梁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决定男人在家庭有主导地位。

这段对话,说明吕公做决定时,头脑很清晰。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吕公不惜引发家庭矛盾,也要把女儿嫁给刘邦?吕公到底看上了刘邦什么?要钱,没有钱;要房,也没有;你说他踏实,却没有好的名声;年龄也快四十岁了。莫非吕公是图刘邦长得帅。

太史公给出的答案:吕公善相。

这个答案,有些牵强。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吕公巴结刘邦。

这完全说不过去,现在的刘邦,只是泗水亭长。吕公的声望,财富远超过刘邦,沛令都是吕公的好友。吕公连沛令提亲都拒绝了,又岂会巴结刘邦!

我想真实的原因,只有一个:吕公发现了刘邦特别之处。

用现在的话说,刘邦在吕公眼中是一支巨大的潜力股。只不过这支潜力股,还没有发挥出来,需要借助外在的条件。吕公要做就是用双手抓住这支潜力股。

吕公社会经验丰富,对时局和识人,有过人之处,才能躲过乱世,保全家族。他自然也懂得一个道理:捕捉先机。

商人都明白一个道理:谁掌握先机,就能获得财富。

吕不韦捕捉到贫困不得志的秦庄襄王,进而封侯拜相,叱咤风云数十年,成为商界传奇人物。吕公也要抓住机会,光耀门楣。

当然,对于吕公‘荒唐’地决定,没有人看好。所有人都说吕公看人不行,眼力差,刘邦是咸鱼,翻不了身。吕公没有反驳,而是用时间来证明,他是有眼力劲,还有远见。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吕公的眼力,他也赌对了。他的后代子孙,封侯拜将,还出了三位皇帝,一位嫡长公主。吕氏在大汉初期,可是最显赫的家族。

这里,萧何的一段话,也让吕公发现了刘邦的过人之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