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章吕公(1 / 2)

刘邦成为泗水亭长,因为能力突出,干的业绩好,他有了一次去咸阳的机会。

远赴咸阳,一个人,改变了刘邦的后半生。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结束春秋乱世,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大秦王朝。

他就是希望后代子孙绵延不绝,继承他的丰功伟业,成为这片大地的主宰,自称始皇帝。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这句话透出很多信息:

刘邦去咸阳的原因:服徭役。

刘邦在咸阳遇见了一个人:秦始皇。

刘邦见到了比他大三岁的秦始皇,发出了一声长叹:大丈夫就该如此。

用现在的话说,刘邦去咸阳服徭役,见到了秦始皇出巡庞大的仪仗队,他的心情如何:羡慕、嫉妒。

因而发出了一句话,大丈夫就该这样子。刘邦说这句话,是渴望自己也能成为秦始皇那样的人物。他把秦始皇的职业,当成了自己要奋斗的目标。秦始皇,成为了他新的偶像。

当然,现在的刘邦,是个小小的人物。在别人眼中看来,不切实际,异想天开。刘邦敢发出这样的话,无论是玩笑也好,是痴心妄想也罢!这表明,刘邦渴望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最怕的是过得浑浑噩噩,虚度光阴,不知道成为怎样的人。而,刘邦从小就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先是成为信陵君那样的人物,又有张耳这样的人给他指路。秦始皇的出现,更加明确了他的目标。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邦不畏权贵,是充满野心的男人。这个目标一直激励刘邦,成为秦始皇那样的大丈夫。

司马迁,为了突出这句话,还把另一个人见到秦始皇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进行了对比。

这个人,就是项羽。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出生于公元前332年,见到秦始皇的时候,应该二十岁左右。刘邦与项羽,相差了25岁。一个出生平民,一个世家没落的贵族。一个是中年人,一个是少年。

因为出生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眼界,,不同的年龄,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刘邦是羡慕,心中渴望成为秦始皇。项羽是鄙视,要除掉秦始皇,取代他。

两个人出发点不同,但,彰显了一个目标:反秦。

这也是后来,为什么项羽与刘邦之间能够站在统一战线:共同反秦。

从咸阳归来后的刘邦,开始经营自己的人生。他要成为秦始皇那样的大丈夫,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管理好自己辖内的十里地。

刘邦通过泗水亭长这个身份,他结识很多的人。这些人无论贫富贵贱,刘邦皆一视同仁。

在沛邑中,有个人最有眼力劲。这个人就是萧何。

刘邦未发迹,被称为‘流氓、地痞’之前。萧何总是对刘邦很照顾,对他很好。此时的萧何,是沛令身边的人物,他的官职是主吏,负责刑罚。他的官阶,比刘邦高。

但,有个不寻常的现象。刘邦犯错,萧何经常替他打掩护。甚至走路,也会走在刘邦后面。

沛邑中很多人都对这种反常现象,感到不解。有的人认为萧何是怂人,连手底下的人都驾驭不了。有的人给萧何出主意,将刘邦调去边缘的县邑。也有的人建议萧何,打压刘邦的嚣张气焰。

萧何对别人的评价,一点都不放在心上,依旧对刘邦如故。

刘邦也是个奇怪的人,上级领导善待自己,他也没觉得不对劲,心安理得。该吃就吃,该喝酒喝,想走在前面,就走在前面。

萧何的反常举动,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一个人的眼力,是多么的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