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孙吴演义> 第26章 孙刘联盟共抗曹 曹操恫吓未成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章 孙刘联盟共抗曹 曹操恫吓未成效(1 / 2)

刘备等人送走徐庶,军中忽有人报:“东吴人鲁肃请见。”刘备等人觉得此时间有江东人来见,颇为蹊跷。

原来孙权击溃黄祖仅才三个月,竟闻曹操就挥师南下,荆州时局急剧而下。

孙权恐危及江东,又闻刘表死,与鲁肃议道:“曹操军南下,意欲攻荆州,孤思如曹操军占有荆州,必来江东,如何?”

鲁肃道:“荆楚与江东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汉江,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富有,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又不和,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如刘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江东可借吊刘表,遣人前去荆州,慰劳军中用事者,且说服刘备抚安刘表之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刘备必喜而从命。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今不速往,恐为曹操报先。”

孙权道:“子敬所言极是,事已急也。孤就遣汝去荆州,如何?”

鲁肃答道:“肃愿前往。”

孙权道:“汝相机而行,察荆州情后速回江东,孤待闻汝息。”鲁肃当即起程,前往荆州。

鲁肃独来荆地,到达夏口,闻到曹操军已向荆州进军,于是晨夜兼道。

鲁肃当赶到南郡之时,闻刘琮已投曹操,大为震惊。又闻刘备惶遽奔走,欲南渡江。鲁肃只好改道,径迎向前,与刘备军当阳长阪相遇。当即向刘备军中人说明身份,要求见刘备。

刘备闻报,即请鲁肃。彼此接见,互道殷勤后。鲁肃不知刘备思想如何,故探试刘备意道:“吾受主公之命本以来吊问刘荆州,不幸有如此局势,只得已在此与刘使君相遇,不知现刘使君欲往何方?”

刘备一听鲁肃为吊刘表而来,其言不实。只因江东与荆州素无此来往,且江东刚大败刘表部将黄祖,占了要地。现是借吊之名而来,定有他谋。

因而刘备佯答道:“前吾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拟即往投。”

鲁肃听此,直截了当道:“苍梧僻处岭南,何足为助?愚意不如东投孙氏,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左英豪,都愿归附。今为君计,最好是与他联络,共御曹军。”

刘备尚未及答,一旁诸葛亮即从旁插嘴道:“刘使君与孙将军,素未会面,如何轻投?”

鲁肃笑答道:“令兄子瑜,现为江东长史,与肃友善,肃愿偕君同至江东,既可与令兄聚首,复可与孙将军共议大事。”

诸葛亮乃语刘备道:“事机已急,愿奉命往见孙将军,合谋拒操。”诸葛亮本有此意,偏待鲁肃相邀,才肯说出,这才独立于东吴,而不被孙权所掣肘。

刘备点首允诺,诸葛亮便于鲁肃东走夏口。

路途恰与关羽水军相遇。渡过沔水(汉水),又得到刘琦的接应,一起来到夏口。

诸葛亮与鲁肃走后,刘备等遂带领残众,从小路斜投汉津,后至行抵淝口。张飞断桥后,果有刘备所料,有追兵驰至。

刘备正在惊惶,那江中有许多船只,扬帆驶到,船头立一大将,披甲横刀,此人正是关云长。刘备转忧为喜,忙率众人登舟。

关羽留心审视,独不见糜夫人,便向刘备问明,刘备叹息道:“甘氏母子,尚亏是子龙救回,子龙入围数次,或说他北投曹操,我料子龙必不弃我,果然仗着百战,救回妻孥,糜氏已经殉难了!”

关羽悲愤道:“往日猎许田时,若从羽言,可不至有今日的困厄!”

刘备答道:“当时投鼠忌器,所以劝止,若天道辅正,怎知不转祸为福呢?”说着,遥见追兵将到,急命开船。

关羽说是不妨,江夏太守刘公子,悉众来援,就在后面。道言未绝,果由刘琦引船千艘,顺流来会。

关羽索性挥兵登岸,要与曹操军决个胜负。就是张飞、赵云,亦跃至岸上,与关羽驱杀过去,曹操军又皆吓退,反被关、张、赵三将,夺取许多甲仗,方才回船。

时下曹操已据江陵,复拟东下。孙权出屯柴桑,观望成败。

刘备南走,曹操和他的同属都认为,如刘备至江东,孙权必杀刘备,尤如公孙康杀袁尚、袁熙。惟奋武将军程昱以为孙权不但不会杀刘备,而且必然会之联合。

而曹操则认为南下顺利,威慑四方,孙权恐惧,程昱多虑。故略作军事部署,使后军都督、征南将军曹仁和军粮督运使夏侯渊驻守江陵,以厉锋将军曹洪驻守襄阳,另以一部分水陆军由襄阳沿汉水南向夏口,且修书一封入吴,以示神威。

再说诸葛亮与鲁肃共赴江东,来到柴桑,鲁肃引诸葛亮入见,孙权起座相迎,延诸葛亮入座。

诸葛亮见孙权方颐大口,目有精光,料非庸主可比,因开口向孙权道:“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两主志趣相同,真所谓无独有偶了。”诸葛亮徐徐引入正题。

孙权皱眉道:“今曹操拥兵百万,顺流东来,或为我主战,或为我主和,究竟和为是,战为是呢?”

诸葛亮又答道:“曹操芟夷群雄,平河北,破荆州,威震四海,虽有英雄,无从用武。故刘豫州遁逃至此,将军请自为计!若能举吴越兵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曹操绝。否则按兵束甲,北面事曹操,尚可偷息苟安。今将军外似服从,内实犹豫,当断不断,祸至无日了。”诸葛亮用反激语。

孙权不禁作色道:“刘豫州何不降曹操?”

诸葛亮续道:“田横一青齐壮士,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为汉室胄裔,英才盖世,众士并皆仰慕。事若不济,也是天命使然,怎肯卑躬屈节,甘心事操呢?”诸葛亮再激再厉。

孙权至此亦勃然道:“我不能举全吴土地十万甲兵,俯首事人,计已决了!非刘豫州莫与敌曹操,但刘豫州新遭败衄,如何能抵制曹操军?”

诸葛亮申说道:“刘豫州虽新败当阳,尚有关羽水军,不下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在万人以上,曹操众远来疲敝,闻他追刘豫州,日夜行三百余里,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就是此意。《兵法》亦垂诫云:‘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人士,不习水战,荆州百姓,为曹操所迫,并非心服,可见曹操非真不可敌呢!将军诚能督选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力同心,必能破曹操。曹操被破亦必北返,荆吴势盛,鼎足形成,就在此举了。”仍是三分天下之策。

孙权大喜道:“先生伟论,令人敬服,孤当与刘豫州合拒曹军。”遂命鲁肃引诸葛亮出帐,使与诸葛瑾相见。

诸葛瑾现为江东长史,本为诸葛亮兄,避乱江东,因即臣事孙氏。兄弟重逢,自有一番密谈。

惟孙权既闻诸葛亮言,便召群下,会议出兵。适曹操遣使致书,由孙权展阅,书中略云: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将军其留意焉!”

寥寥数语,却有震天骇地之势。由书已察觉,曹操已露骄态。孙权览毕后,并未有言,取示群下,大众统皆失色。

长史张昭道:“曹操挟天子威望,用兵四方,若欲拒绝,名不正,言亦不顺。况将军足以拒曹操,惟赖长江,今曹操得荆州,据有艨艟战舰,沿江东来,是长江天险,已无所用,不如往迎为便。这可上潘汉室,下保民物。”

余众亦多附和张昭言,独鲁肃不发一语,嗣见孙权入内更衣,当即随入。孙权已知鲁肃意,握手与语道:“卿意如何?”

鲁肃答道:“众议专欲误将军,众可降曹操,独将军不应迎曹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