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孙吴演义> 第23章 攻黄祖忽生内乱 除二贼不让须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 攻黄祖忽生内乱 除二贼不让须眉(1 / 2)

孙权继承先业,内外渐稳,又娶徐氏为妻,总算安踞江东。忽想起前吴郡太守盛宪,仍留在在吴郡,就欲请他出山,以助事业。

但遭盛宪一口回绝,并道:“汝孙家有能力统治江东,何少老夫一人?先前孙策曾多次来请,皆被拒绝,何况是汝?”

盛宪能说此话,料想孙策都不敢杀他,汝孙权更不可能动他。而孙权听后,则认为盛宪分明是小觑了他,就怒恨在心,不由引动杀机。

但鉴于盛宪在江东名望很高,名声太大,如杀了他会影响他收揽民心,一时只得强忍。

曹操得知盛宪不事孙权后,经过一番思量,认为盛宪可用,即以天子之名一道诏书颁出,征盛宪为骑都尉。

孙权抢先得知消息,心道:“盛宪既不为吾所用,也不能为汝曹操所用。”加之又想起征盛先前的轻视之语,不再犹豫,就抢在了诏书未达到吴郡前,就将盛宪杀了,而他的亲信妫览、戴员隐匿于山中。

曹操闻诏书未达,盛宪就已被杀,心虽是怏怏,但又无由横加指责,再说现仍无暇顾及江东,还需安抚孙权,就将此事隐忍过去。

盛宪事后,引起江东文狂,沈友等一些人不满。竟而在朝会上,毫不忌讳地指斥孙权,且说孙权在造汉廷的反。孙权即便有此心,但也不可明示。而此为孙权统事不久,却受到文狂,沈友公开指斥,怒不可遏,这将对他以后统事有极大的不利。如不杀文狂,沈友,他今后的威严何在?于是,他毫不犹豫喝令就将他们处斩,以敬效尤。

曹操见孙权在江东渐稳,恐他强盛,不听朝令。于是仍行旧策,责令遣子入侍,为抵质计。孙权与张昭等会议,犹豫未决。

周瑜知后,独与孙权道,此事涉及家事,愿听吴太夫人言。

于是随至吴太夫人处,周瑜入白吴太夫人道:“古楚国被封荆山,地不过百里,一片莽荒,后世子孙披荆斩棘,开疆拓土,立基郢都,遂成霸业,舆土直抵南海,国祚长达八百余年。今将军承父兄基业,据有六郡,兵精粮足,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怎可送质?送质则受制于人,如此而已代价,只是换来一个侯印,十多奴仆,几辆车马,这岂能与南面称孤相比?送质是非计,不如静观其变。”

吴太夫人听后,乃嘱孙权道:“公瑾与伯符同年,相差只有一月,我视公瑾如子,汝当事公瑾如兄,不得违议!”孙权唯唯受教,遂不应曹操命。

质子事定,察曹操并无动静,忽接连接到了西部边陲频频告急。

原来黄祖曾被孙策大败而逃,但经二、三年的经苦心经营,水兵已达相当规模。且刘表特设章陵郡(湖北枣阳东),启用黄祖之子黄射遥领章陵太守,驻扎在沙羡至柴桑(江西九江西)一线,与黄祖为犄角。刘表还加强了据守在鄱阳湖畔侄子刘磐的力量,用以牵制孙吴大将太史慈等,他们常骚扰孙吴西边陲,示威。

孙吴将徐盛以五百人守柴桑,以拒黄祖。黄射率数千余人顺流而下来攻徐盛,徐盛坚壁清野,时下吏士虽不满二百,但与黄射相拒,却伤及黄射吏士千余人。然后突门出战,大破黄射,黄射遂绝迹不敢再攻。

徐盛报捷,孙权当然高兴,但他知道,边陲虽有小捷,如不加大讨伐,后将更难破败。又因西攻黄祖,不仅是为父报仇,更是黄祖上处长江上游,如不拔了黄祖,黄祖势增,顺流而下,即可随时威胁江东。

鉴于黄祖水兵已有规模,攻取上游黄祖,定以水战为主,则需一支很强的水军。为此,孙权令周瑜谋划此事。

周瑜特派人去会稽东部招幕船工,购置船只。在长江丹徒等地开始了规模盛大的水训,很快大打造出一支强大的水军。

孙权除了急训水军,还要整顿兵马,将一些兵众不多,且战力不强的一些小将兵马,作重新整编,以作水陆并进,攻下黄祖,吕蒙所部不幸被列入整编之中。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十五、六岁就跟着姐夫邓当一起打山越。邓当只是想让他感受一下战争的气氛,不料他却独自追杀山越,邓当被吓大惊,连忙跟随大叫,使他停追,可他闻而不止,直到邓当追上吕蒙,强行将他叫回。

回来后,邓当就向吕蒙母告了他的状,母亲听后,要责罚吕蒙,吕蒙受却道:“要取富贵,就得这么干,不入虎穴,安得虎子?”

母亲见他不听话,也是无耐,只得由他去。

邓当手下有个小吏,见吕蒙年幼,就很轻瞧他,闻到他“不入虎穴,安得虎子?”之言,常挖苦道,你这小子能有什么能耐?去了虎穴,还不是用肉喂虎?吕蒙听后,没理睬他。

没想到那小吏则得寸进尺,二人再次见面时,他又嘲笑吕蒙,且当众人面羞辱他。吕蒙大怒,拔刀就砍,一刀就将小吏砍死,而后离家出走,逃到了老乡郑长家里藏匿起来。

后被孙策闻知,召见吕蒙,孙策则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才,便引置为左右。几年后,邓当死去,张昭举荐吕蒙接任邓当之位,成了这支部曲的头,且拜为别部司马。

孙权此次整编,吕蒙很清楚,自己所属部曲一旦被裁撤,他就将再有所作为。因此,他赊帐为自己手下的士兵赶制了一批深红色的军装和绑腿,并加紧操练。

孙权见到吕蒙的部队军容整齐,训练有素,大悦。孙权不但没裁撤他的兵,而且还将其他部属也交给他指挥,此举为吕蒙此后之发展打下了基础。

曹操北攻袁谭、袁尚,鞭长莫及,只能任其孙权发展。灭袁氏后,曹操移兵南向,示南攻征刘表,刘表大为紧张,不得不备兵防曹操,将其主力调离襄阳,不可再援黄祖,且刘表年衰,其二子之争已趋白日化,这为孙权西攻黄祖提供了良机。

周瑜训练水军已成,兵马已得整编,其军力上升,孙权认为征伐黄祖的时机已到。于是令中护军周瑜继领江夏太守,驻守亭(宫亭湖,即鄱阳湖),柴羡长徐盛镇守柴羡(九江南),二人统制水陆,紧扼浔阳江(九江以北一段江名)要冲。建昌都尉太史慈驻守海昬、建昌一线,与荆州接壤的重要据点布防已基本就绪。

孙权为西征,就将治所由会稽西移至吴(今苏州)。孙权亲率水军二万,战船五佰艘进征江夏。且命张纮居守吴,托于后方事宜,并遥领会稽东部都尉之职。

黄祖闻报,立集合水军迎战。孙权领征虏将军程普,别部司马黄盖、韩当、周秦、吕蒙等开赴前线,并督同周瑜、徐盛等,水陆并进,向黄祖发起了大举进攻。

孙权传令各军:“后退者诛!前进者赏!杀死或生擒黄祖者重赏!”大鼓擂进,五佰战船,二万勇士齐声杀向黄祖。

黄祖战船只有三佰,兵将数也不敌孙权,他虽久经沙场,但一看孙权这攻势,也是心惊胆怯。

长江之上,飞箭如雨,杀声震天,几战下来,黄祖军已处于劣势。

部将凌操径率敢死队隐于仓内,舟船突进,奋勇向前,直取黄祖帅船。

黄祖船见势不妙,欲掉头逃,谁知凌操一声大喝,隐于仓内兵将齐出,冲上敌船,凌操一刀砍断旗绳,帅旗落入水中。

黄祖军见主帅船落入孙权军中,全线大乱。

凌操在黄祖帅船上没见黄祖,便四处寻找,但仍没结果,问一受伤敌将,方知黄祖在混战中,已乘一小舟遁逃。

凌操扫视江面,果发现一小舟正载一白须老将北遁。凌操速率二部将轻舟突进,紧追不放,二船越来越近,眼看黄祖就要被擒,然而从北岸飞驶出一只战船,船头一年青将军搭弓射箭,凌操“啊”的一声被箭射中,往后倒毙,其他二部将也被射死。

这青年将军便是黄祖部将甘宁。凌操之子凌统得知,拼死厮杀,欲将父尸夺回,但只见得江中大浪忽起,小舟打翻,父尸与其他二尸全沉入江底,凌统哭叫道:“爹!爹……”

孙权见骁将凌操战死,大怒之下,令周瑜等人全线攻入,势如破竹,黄祖最终彻底战败,很快就将拿下江夏、章陵。

孙权军来到了黄祖的老巢沙羡城下,正准备攻打之时,后方却传来山越内乱之息,孙权弟孙翊被杀,孙权闻报,不得不被迫撤回,无功而返。

孙翊被杀,说来话长,当初丹阳太守吴景去世后,孙权以弟孙翊,出任丹阳太守。自孙权统事,孙翊也听到,张昭等人曾向孙策荐他统事江东,后为孙权所得,不由心中怏怏。

而孙翊总好酒渔色,未洽众心。他用曾匿于山中盛宪的亲臣妫览、戴员,且分为督将、郡丞。妫览和戴员曾由盛宪举为孝廉,盛宪被杀,一直寻求为盛宪报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