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孙吴演义> 第20章 孙权统事有不服 平定防微渐巩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章 孙权统事有不服 平定防微渐巩固(1 / 2)

却说孙权统江东,尚有人不服。首先庐江太守李术,原是是孙策攻下皖城后,由孙策任命为庐江太守,孙策死后,孙权新位,不肯臣服,竟欲与孙权分庭抗礼。

孙策治丧期间,孙权刚接手军事,治军尚未进行,帐下忽有兵逃至庐江,而李术却大力收罗逃兵,而不劝归,以装自己军力。

孙权知晓,以主公之位,特写信给李术,责令退还。

而孙李不但不从,反而回信道:“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这短短的十二个字,不但公开打起反吴之旗,而且还大大贬损了孙权。

孙权过目后,勃然大怒,不由一掌猛击案上。心道:“若江东郡吏个个都像李术,他如何一统江东?”

孙权再是沉稳,也忍不住心中之怒火,欲立刻起兵讨伐,以正大威。

然正当他招集部将之时,一旁张昭劝道:“主公现不宜马上讨伐李术,暂且一忍。”

孙权道:“若我忍,李术还想吾等懦弱,不敢讨伐他,此更使他嚣张!”

张昭摇头道:“吾观李术心术不正,他不只限于庐江,而是有更大野心。”

孙权道:“既是如此,那更应立即讨伐。”

张昭道:“主公不宜过急,出师应有天下正义。只需等待时机,一旦李术不德于天下,即可起兵灭之。”

孙权听后,认为张昭所言,确有道理。故而从之,只隐忍不发。

果不出张昭所料,李术野心膨胀,为扩地域,竟不顾后果,杀死上司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本隶属于扬州官辖,李术杀死严象,欲取而代之,控制整个扬州。

此息传至江东,张昭对孙权道:“声讨李术时机已到,严象是朝廷命官,被下官李术无故杀害,理应讨伐。可上疏朝廷,请命立讨李术。”

孙权点头道:“善。”

张昭于是起草朝书和讨伐李术檄文。孙权则立即招集兵将,欲亲自率军进讨,以宣东吴之威。

曹操接到孙权上表,展开一阅,其词为:“严剌史昔为公用,又是州举将,李术凶恶,轻犯汉制,残害州司,肆无其道,宜速诛灭,以惩丑类。今欲讨之,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将报塞怨雠,此天下达义,夙夜所甘心。李术必惧诛,复诡说求救。明公所居,阿衡之任,海内所瞻,愿敕执事,勿复听受。”

曹操不知孙李内情,只为孙权言之有理,且欲使曾投于孙策之下之华歆放归,收为已用。于是就应允了孙权讨李术之求,孙权得到朝廷的认可,当即放归华歆北往,且名正言顺地领兵来攻李术。

孙权亲率大兵抵达皖城,宣讨李术檄文。

李术见兵临城下,且以朝廷名义讨伐,自觉理屈词穷,无以应对,几经相战,皆被孙权杀归城内,后又不敢出城应战,只得闭门自守。

孙权就将皖城围得个水泄不通,断绝粮草。

李术自知长此以往,城终不能守。于是遣人夜越过防线,向曹操求救。

曹操早就承诺孙权,不助李术。当即叱之李术目无朝廷,擅自杀严象,且不与理睬李术之求,出兵解李术之围。

李术得知曹操不助,大失所望。围城时间一长,城内粮草俱尽,守军只得吃泥丸充饥。守军不堪忍受,精疲力竭,无力守城。

皖城很快被破,孙权率军入城,杀李术,屠其城,枭其首,徙其部曲三万余人于吴,大战告捷。

族弟孙河作战勇猛,立有战功,孙权任他为威寇中郎将,庐江太守,驻守皖城。扬州共有七郡,孙权已有了六郡。曹操虽重新派出刘馥为扬州刺史,也仅管有九江一郡。

孙权围攻李术成功,大大地震慑了江东之地方军豪,自此以后,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如再不服,惟恐遭遇李术命运。然而,就在外部臣服之后,而在孙氏之内却现一些异动,幸亏忠臣激烈反对和孙权及早发现,才将其杜绝在萌芽之中。

先时孙策箭伤,前功曹虞翻已转任富春县长,他得知孙策莫听他多次劝谏,以致重伤,曾痛心道:“将军若听吾言,何如至此?”

孙策死时,江东各郡县之长都欲去奔丧,而虞翻却认为江东未定,如各地郡县长皆离奔丧,恐会令山越和变民有机可乘,侵扰州县。于是他独自宣称,留守富春,当地服丧。其他各郡县官员闻知后,均纷纷效法,使在非常之期,维护了江东各郡县之稳定。

孙暠为孙权小叔孙静长子,时为武中郎将,驻守乌程。孙策死后,自觉功高,就欲谋反,竟下令欲进攻会稽。为争取更多相助,特来富春,意联合虞翻一起行动,虞翻知其来意,不但不从,而且特劝阻警告道:“讨逆明府(指孙策),不竟天年。今摄事统众,宜在孝廉(孙权),翻已与一郡吏士,占城固守。如汝一旦出令相攻,必为孝廉(孙权)除害,只能图执事(孙暠)汝了。”此息一出,其他各郡县也皆决意与虞翻共进退。

会稽军民闻至孙暠欲攻会稽,以俟嗣主孙权之命,将拼死固守,且令人告谕孙暠。

孙暠见此举,自知得不到众数郡县相助,几乎无胜把握。思虑再三,莫敢轻动,终不得不取消此行。

事后孙权得知,此内乱之所能避,与虞翻之忠诚难分,为表虞翻之功,即提虞翻为骑都尉。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一日,孙权正阅公卷,一人匆匆而至,孙权奇之,问道:“有何要事?”

来人即献上一封书信道:“主公请展开书信,一睹便知。”

孙权慌忙打开,过目后,不由大吃一惊。

原来是大伯孙羌次子、孙贲之弟、孙权从兄孙辅,也自认他随孙策南征北战多年,其功甚于孙权,且以为孙权年青,才干有限,不能统御江东,小觑孙权,不愿自己在孙权之下。欲思谋反,又怕自己力量不足,故他不取孙嵩之法,另辟蹊径,于是便思一计,写信予曹操,意欲让朝廷出面干涉江东事务,另选贤能,使他自己能取而代之。不料此信却落入了孙权手中。

事关紧急,孙权立召张昭商议,张昭问明事由,便问道:“主公得此信,孙辅是否知晓?”

孙权答道:“莫知。”

张昭道:“这事好办,就此遣人召见孙辅,请与议事,孙辅不可不来。来后即可处之。”

孙权道:“善。”随后不动声色,派人召孙辅来见。

孙辅不知事已败露,见孙权有召,自然来见孙权。

孙权引入内室,与之谈论。孙权先叙孙氏一门创业之难,孙辅惟惟称道。

孙权又道:“汝父母早死,汝由从兄孙贲抚养成人,吾刚新位,还需本家相助,切不可像孙暠那样。”

孙辅含糊点头,并没正面答辞。

孙权见此,突然间问道:“汝有书信予曹操?”

孙辅闻后,先是猛然震惊,不过随后慎定心绪,声声否认。

孙权见他不肯认帐,便示出信件。孙辅见此事已完全败露,无可抵赖,只有愧色。

孙权将手一挥,隐旁兵甲就将孙辅拿下。

鉴于自己新位,孙辅又是同宗,不忍杀害,就将他押入狱中。但其罪加于孙辅左右亲信,饬令不加劝谏和禀报,就将其皆杀之,一场未遂之乱就此化解。而孙辅没过几年便病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