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孙吴演义> 第18章 孙策轻佻死箭伤 孙权年冠接江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孙策轻佻死箭伤 孙权年冠接江东(1 / 2)

广陵太守陈登,为陈瑀的堂兄之子,他知叔父陈瑀前时欲图孙策,独霸江东,却被孙策所察,结果反为孙策所败,逃投袁绍。为此陈登阴怀仇恨,有讨与孙策之心。只是孙策强盛,一时没了机会。

然就在孙策西征刘勋、黄祖之时,孙登认为时机已到,就暗中派人联络严白虎余党,并以印绶相授,共图孙策后方,来个鸠占鹊巢。

孙策提前觉察,孙策在攻下皖城后,就主动向陈登部发难。他派孙权率军跨江,进攻陈登所守匡琦城(淮安境)。

孙权军因十倍于陈登守军,他首先向匡城发起攻势,陈登自知兵寡,如硬与拼杀,肯定不是对手。因此陈登下令紧闭城门,偃旗息鼓,示弱于敌,采用固守不出之策。

孙权认为陈登兵少,不堪一击,心存麻痹,就在城外扎营。

陈登虽遇孙权大军,却镇静自若,他亲自上城楼观望,觉察孙权军松于警惕,可以突击。

黎明时分,正当孙权军熟睡之时,陈登令兵突然打开城门,且亲自擂鼓,守城将士如下山猛虎,奋勇杀出,向孙权军冲去。

陈登军突发袭击,使孙权军猝不及防,被陈登军冲乱,溃不成军,一时失了统一指挥。很多孙权兵登船不及,只得弃船而走,被杀死、淹死者不计其数,结果有一万多人阵亡,孙权大败。

孙权不甘战败,聚集兵将,重整旗鼓,再度出战,率大军又至城下。

陈登只得派功曹陈矫向曹操告急,并再做好应战准备。

陈登暗中使计,一面向孙权宣称已向曹操求援,一面派人到离城十里的地方,建起军营,并拾起柴火,捆好,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

晚上,点燃柴火,光照远近。与此同时,城内士卒欢呼,仿佛迎来了曹操大军。

孙权大惊,不知这是陈登之诡计,以为曹军真是从天而降,急速下令撤军。

陈登见机,亲率大军出击,击溃孙权军,孙权再度被陈登打败。

孙权年青,带兵作战经验不足,以致被陈登打败,但孙权在此战中得到磨练,为以后之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孙策派孙权对陈登的战争,虽没取得胜利,但终使陈登难以在扬州立足,更不敢主动图谋江东。

曹操得知情况,只好让陈登西撤,去做东城太守(定远南),这就等于把陈登赶出了广陵郡。

却说孙策与周瑜等占领皖,正准备再攻打黄祖之时,忽接到吴夫人之书,令孙策和周瑜迅回江东。

孙策和周瑜不知何事,但母亲之命,不敢违逆,孙策就与周瑜只得匆匆赶回江东。

孙策和周瑜一到江东,就趋于吴夫人前,孙策急问道:“娘,孩儿在外正当军务,有何急事,要吾与公瑾迅回?”

吴夫人笑着责备道:“汝俩儿就知在外打战,却不知俩人已到成人之年,该轮到娶妻论嫁之时了。皖县名流乔公,随南下众人,迁于江东,膝下有二女,大乔和小乔,国色天姿,美丽动人,且她们均已成年,我观之,如将她们娶来,最好不过,于是我已通好乔公,欲将大乔配策儿,小乔配瑜儿,不知汝等意下如何?”

孙策和周瑜早就听闻过大乔、小乔之美,在皖城也已见之,只是军事要紧,不便开口。他们现听到吴夫人说了这婚配之事,不由大喜过望。他们齐道:“愿听母亲作主!”

吴夫人听后也高兴道:“善,我与乔公再选吉日,娶她们过门,汝等待喜事过后,才得外出。”孙策和周瑜对眼笑了笑,默认了。

吴夫人随即遣人送上礼聘,邀得乔公,选上吉日,乔公就送上一对姊妹花。新郎有潘安之容,新娘有西施之貌,盛大为婚礼之上,观礼来客无不赞赏这二对天生好姻缘。

孙策和周瑜婚后,孙策听到孙权为陈登所败,准备亲自攻打陈登,但迫于现实,认为陈登不足为患,攻打黄祖才是为报父仇。于是定策,准备先攻黄祖,再攻陈登。

孙策率军再度西进,令江夏太守周瑜、桂阳太守吕范、零陵太守程普、行奉义校尉孙权、先行登校尉韩当、行武峰校尉黄盖等,齐头并进,锐击黄祖。

黄祖率水军迎敌,并向刘表乞师。刘表派侄子刘虎和部属韩晞率领长矛五千,来为先锋,以助黄祖拒孙策。

孙策军队至沙羡(武汉境内),二军相遇。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孙策亲击战鼓,孙权身先士卒,鼓励士气,孙策兵奋力拼杀,视死如归。

越渡重堑,迅疾如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一场交绥,大破黄祖,韩晞战死,刘虎逃回荆州内。黄祖孤立无助,船械尽失,欲战不能,为了逃命,他竟连妻子一概不顾抛弃,侥幸逃过一死。

孙策军杀溺黄祖将士至数万人,缴获六千艘船只和物资,大获全胜。

破刘勋、黄祖后,孙策向朝上报功,且将孙权随军讨伐黄祖中,参研与军事,真知灼见,立有战功,皆被孙策写进奏折,报送朝廷,以增孙权在朝中影响力。孙策为使孙权得到更好的历练,曾将年仅十五岁的孙权委命为阳羡(宜兴境)县长。

孙策攻打黄祖,也是对刘表的讨伐,这正合曹操之意,于是朝廷肯定了孙策所为。但曹操见孙策掌控武昌以下之长江一带,不由叹道:”猘儿难与争锋也。“

孙策为扩大战果,乘胜屯军椒丘,威慑豫章郡。

却说刘繇败逃,转奔豫章,后因得病身亡,余众万余人,欲奉豫章太守华歆为主,华歆以为因时擅命,非人臣之宜,故不从。

孙策正准备进军豫章,听闻到豫章之变,即进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遣令前往抚安,并察华歆有无守治方略及庐陵、鄱阳之民对华歆等亲附之况。

临行前,孙策语太史慈道:“刘繇受命朝廷,名正义顺,我过去非敢与刘繇相抗,只因我先君遗众数千,尽属袁术,不得不借此索兵,进据曲阿。我本遣从兄孙贲往守豫章,终因朝廷简授华子鱼,只得留孙贲不遣。”子鱼即华歆字,可见,当时孙贲也为孙策所遣的豫章太守。

孙策又道:“袁术僭逆,我即与绝交,可见我非真叛汉,不守臣节。今刘繇遽亡,恨我不及与他面辩。今刘繇子在豫章,未知华子鱼待遇如何,亦未知旧部肯否相依?卿可往宣我意,慰谕该部。该部愿来,便与同来,不愿来亦听彼自便,并看华子鱼能否抚民?一切劳卿裁夺,需兵若干,也由卿自酌罢!”

太史慈答道:“将军量同桓文,宥我死罪,我当尽死报德。今奉命往抚,并非与争,兵不宜多,多兵反使滋疑,数十人便足敷用了!”说罢,太史慈即出外治装,隔宿起行。

程普等进言道:“太史慈若出使,必北去不还!”

孙策慨然道:“子义舍我,将依何人?”

翌晨孙策为太史慈送行,亲至昌门饯别,把腕与语道:“何时可还?”

太史慈答道:”约六十日。“

两下分手,一出一归,左右尚谓遣太史慈非计。

孙策作色道:“诸君勿复言,我知子义不轻然诺,行必践言,何至负我?”

已而两月届期,太史慈果不辱使命,回吴,向孙策报称华子鱼良德,然非军事筹略才,治理地方,也无他方略,只是自守而已。

孙策听拊掌大笑道:“我亦料子鱼不过如此。”

随后,孙策又遣功曹虞翻到豫章,劝降华歆。华歆有文无武,怎能御孙策?

虞翻至豫章,与华歆相见,且说来意后,华歆知孙策善用兵,一旦开战,自觉非对手,于是对虞翻道:“我久在江表,常欲北归。孙会稽来,吾便去也。”当即派吏随虞翻回音孙策。

虞翻和华歆委派吏回到孙策处,虞翻通报了华歆意图,孙策当即进军豫章。

华歆得知后,他头戴葛巾,身着便装出迎。

孙策因华歆素有才望,便对华歆道:“府君年德名望,远近所归,我孙策年幼稚,宜修子弟之礼”,就罢,便向华歆拜,行子弟之礼,视华歆为上宾。

于此实授孙贲为豫章太守,且分豫章为庐陵郡,增置郡守,即令孙辅任职,留周瑜镇守巴邱。另使刘繇迁回老家安葬,还把他之遗孤刘基带回抚养,豫章和平归于孙策之下。

豫章和解之后,孙策矛头直指陈登。孙策至丹徒,为攻打陈登,准备粮草,待粮草筹集完后,再行出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