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武侠修真>大元倚天> 第23章元末起义急扑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章元末起义急扑火(2 / 2)

“哈哈哈,郑先生,你怎么知道我会什么啊,天下第一谬赞了,柏木儿也是不错的。”帖木儿回头笑道,柏木儿则是冷冷的看着帖木儿,冷哼一声。

郑深拱手一礼说道:“北庭王,才识渊博,天下何人不知。”李好文随即说道:“陛下,臣下也觉得可行。”礼部尚书贾宇站出来说道:“臣无异议。”工部尚书贾鲁也站了出来说道:“臣,无异议。”然后中书令左丞相张昱,右丞相王蒙,六部等人,枢密院,御史台,大宗正府,宣政院,太禧宗禋院姚令嘉等人都出来为帖木儿站台,这让柏木儿一阵眼红和恼怒。

元顺帝则是看向帖木儿问道:“爱卿觉得如何,如果勉强的话,朕也可以理解。”帖木儿的权势也让元顺帝惊讶,朝堂九成的人都偏向扩廓帖木儿,其实他也是偏向扩廓帖木儿的,不偏向又能如何,他手下只有柏木儿和十万怯薛军而已。

帖木儿拱手一礼说道:“臣下并无异议,全凭陛下吩咐。”帖木儿对于这个皇太子还是有了解的,是一个完全的偏汉化的皇帝,元顺帝精心培养爱猷识理答腊,让其主修习汉文化,其次蒙语,其成年也表现出了高超的天赋,比起元顺帝,简直就是一个天一个地,有爱猷识理答腊做后盾,王保保曾经多次大败朱元璋徐达等人,其人书法造诣也是当世数一数二。

如果让帖木儿选人当皇帝,毫不犹豫当然是老朱,可是如果他随随便便就就投靠老朱,第一不忠大元,不忠皇帝,第二不孝父母,不孝君父,不忠不孝老朱不杀你才怪了,老朱之所以欣赏王保保,就是因为他的忠诚和才能,所以投靠的话,必须大元亡才可以,灭亡自己国家他做不到,道德不允许他这样做。

元顺帝对着内侍说道:“将皇太子带来,国之储君朕就交给爱卿了。”

突然有马匹直接冲到了殿外,慌慌张张,跌跌撞撞,进到殿前,衣衫破破烂烂,血迹斑斑,来人直接跪下,说道:“紧急军情!颍州明教韩山童反了,其号称‘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还有‘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之逆言,部众上万!”顿时朝堂大乱,都在议论这个韩山童,帖木儿没有说话,想着脱脱下台其部下解散,再加上反势,数十万军队将会加入义军啊!既然韩山童起义了,其他人也不会免了,帖木儿看向外面,他听力极好,还有马蹄声接近。

果然又一人闯进大明殿,跪下,说道:“浙东方国珍反了,还要泰州张士诚,浙江徐寿辉、彭莹玉、萧县芝麻李、南阳布王三、荆樊孟海马、濠州郭子兴......”各地起义络绎不绝,不过帖木儿却没有听到朱元璋的名字,想来老朱是要做那渔翁啊。

柏木儿当即站了出来,说道:“陛下,臣请出战剿叛。”元顺帝当即同意,让他去剿灭这前宋后人。

然后元顺帝下令让地方剿贼:“凡大元之人,剿贼用功者,皆有封赏。”然后元顺帝让御史大夫也先不花前往镇压,帖木儿则是封了太子太保,把兵权让给了也先不花,意思就是不用帖木儿打仗的意思,帖木儿如果想出征只要说一声便可,元顺帝是挡不住的,但打仗讲究的是将帅一条心,帖木儿如果不顾及元顺帝的想法,以势强压,只会使得他与元顺帝离心离德,他在前面打仗,元顺帝在后面给他使绊子,他可受不了,所以还不如让元顺帝瞎搞,装得头破血流,最后还得求他,帖木儿也乐的痛快,无粮无响,而且受制于皇帝的遥控指挥,帖木儿暂时不想去,等也先不花败了,他再出征。

大都的二十五万当然是帖木儿的军队,不会给他们,元顺帝又从大都附近召集了三十万交给了也先不花,十万又是交给了柏木儿,其余大都将领都是帖木儿部下,元顺帝都无法调动,帖木儿不想出征,元顺帝也乐的自在,这样他就可以培养一批将领了,可是元末的将领,能打的将领,大部分都在帖木儿的军营之中了,都是汝阳王七王爷留给他的资源,所以这场平叛的结果已经确定了。

云南缅甸等地被把匝刺瓦尔密掌控着,其他地方就不一一细说,可以说整个南方都是到了听调不听宣的地步。

帖木儿带着皇太子出了大明殿,则是不在乎刚刚议论的叛乱,爱猷识理答腊拉着帖木儿的手说道:“保保将军为什么不去平叛啊?我听说你是大元第一将领啊。”帖木儿说道:“你父亲不让啊。”爱猷识理答腊也是极为聪明,说道:“父亲真是..任性,有良将不用,居然用他人打仗。”帖木儿说道:“太子谬赞,我们还是顾自己吧,太子想学什么啊,我那里什么都有。”

其实并不是帖木儿教他,而是暂寄养在帖木儿家中而已,教他是储政院的事情,每日郑深前来教其《孝经》,帖木儿有时叫他蒙古文,和汉字书法,李好文辑录儒家经典及历代史籍,编纂了《端本堂经训要义》11卷、《历代帝王故事》106篇、《大宝录》及《大宝龟鉴》等教材,用来教育爱猷识理达腊。此外爱猷识理达腊还学习了琴瑟的弹奏。

关于爱猷识理达腊的读书生活,左丞相张昱有诗曰:“端本堂深绣榻高,满前学士尽风骚。星河骑士知唯马,惯识金笺玉兔毫。”爱猷识理达腊在端本堂上课时,帖木儿的近侍故意带猎鹰在廊庑间喧呼驰逐,引诱爱猷识理达腊出去玩耍,爱猷识理达腊不为所动,下课后责备近侍说:“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取亵狎如此?急引去,毋召责也!”爱猷识理达腊在端本堂的学习一直持续到至正十六年(1356年),李好文上书已是皇太子的爱猷识理达腊说:“臣之所言,即前日所进经典之大意也,殿下宜以所进诸书,参以《贞观政要》、《大学衍义》等篇,果能一一推而行之,则万几之政、太平之治,不难致矣。”爱猷识理达腊深敬礼而嘉纳之。

帖木儿此时却是很悠闲,手腕杨秋瑶,帖木儿一身短打,干净整洁,手摇折扇,宛如一个书生,杨秋瑶一身淡粉色纱裙,还是那般美艳动人,帖木儿右手在练字,左手挽着杨秋瑶,好不快活,帖木儿说道:“你看为夫的字怎么样啊?”帖木儿这样叫她杨秋瑶先是脸色一红然后拿起了一纸砚,仔细的看着,墨迹未干杨秋瑶便用嘴巴吹了一下,上面写着‘山有木兮木有枝’看似写了一半的样子,然后杨秋瑶说道:“保保的字如壮士拔剑,神彩动人笔势雄奇,姿态横生,确实不错。”然后杨秋瑶接过了笔补全了这首诗,帖木儿一看顿时叹服‘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杨秋瑶的书法簪花黄庭,挥毫落纸如云烟,不比帖木儿的差,帖木儿说道:“秋瑶的字可真是当世少有的好字了,我都不敢动笔了。”

二人也不落款,写完便丢在这里,自有人回去收拾,不过大部分帖木儿的字都会被爱猷识理达腊要去,并且给其落款,还会临摹一番,颇为信服帖木儿一家的书法,安图老练,蒙文都是写的十分优美,帖木儿则是全能,汉字,蒙字,藏字,都是写的不错,汉字的字体就会好几种,魏碑、唐楷,章草、今草、狂草,其中魏碑写的最好。

二人也经常骑马到关外草场放牧,帖木儿问道:“日后天下安定了,我们一起在关外放牧你觉得怎么样?”杨秋瑶说道:“不管是关外骑马放牧还是,回到古墓之中,都跟着你。”帖木儿转过头问赵敏,出门玩乐当然会带着赵敏,赵敏有时会和他们一起,有时却是理都不理,帖木儿说道:“敏敏,你呢?”赵敏则是哼了一声,一转马缰边走边说道:“你们神仙眷侣干我何事。”帖木儿则是苦笑,杨秋瑶也是尴尬,二人几乎是形影不离,让赵敏吃醋了。

二人赶紧追去,和赵敏走在一起。

二人时不时会携手返回古墓,更多的时间则是在大都,处理北方的各种事情,神仙眷侣,不过帖木儿也经常去找赵敏,时常也吃闭门羹,偶尔也是可以温存一会,谈情说爱,赵敏也是偶尔对帖木儿很好,偶尔也是冷面相对。

赵敏这刚烈的性子,如此已经很好了。

至于各地的起义。

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子韩林儿逃至武安,刘福通冲出包围后,重新组织起义力量,一举占领了颍州,又攻下朱皋,在朱皋开仓赈济贫民,“从者数十万”。以后又相继占领罗山、真阳、确山、汝宁、息州、光州等地。义军头裹红巾,世人称“红巾军”。红巾起义爆发以后,一时“贫者从乱如归”,不出数月,黄河长江两淮之间,到处揭起起义的旗帜。

柏木儿先胜后败。

当红巾军以燎原之势向四方八面发展之时,朝廷派遣御史大夫也先不花前往镇压。也先不花率元军三十万进驻沙河,企图一举扑灭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但慑于红巾军的声威,元军夜惊,尽弃军资器械逃走。元朝政府又派丞相脱脱率军攻徐州芝麻李,元军会集徐州,这就使红巾军的两支主力得到发展的机会。

......

至正十六年(1356)。

朝廷的平叛也告一段落,剩下的就看地方乡兵的了,朝廷和义军两败俱伤,起义暂时算是按住了,不过,并没有剿灭,元朝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所以元顺帝准备从内部瓦解天下义军的旗帜——明教,赵敏听从了成昆的计谋,挑起明教和六大派的矛盾,六大派也准备围攻明教总坛光明顶,各地的明教教众也是遭到六大派的屠杀,起义之事为之一滞,领头的被六大派围攻了,其余散沙只能蛰伏,朱元璋也早已加入明教乘这个机会,积蓄实力,投靠到韩林儿刘福通的旗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