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大国重工> 第二百二十六章 国家工业实验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二十六章 国家工业实验室(1 / 2)

张鲁彬眼圈有些泛红,低着头不说话。过去十年时间,他心血全投入到p15上面了,要论感情之深,没人能和他相比。在今天之前,虽然他也已经强烈地预感到p15项目很难再维持下去,但多少还存着一线希望,能够欺骗一下自己。今天被冯啸辰一下子挑破了窗户纸,他知道这个项目一定是要下马,一种感伤情绪蓦然溢满了他全身。

张总工,如果我是说如果,这个项目真要停止了,你们浦海飞机制造厂怎么办?薛暮苍低声地问道。

张鲁彬道:还能怎么办,原来从哪来,还回哪去呗。我原来是在大学里教书,现在接着回去。好在这些年做也都是航空研究,回去教书也不至于误人子弟了。

那p15呢?薛暮苍又问道。

p15?张鲁彬诧异道,国家不继续拨款,p15也就不会再生产了。至于已经完成两架样机,有一架在做地面静力实验时候解体了,另一架经过一段时间试飞,也有了不同程度损伤,无法正常使用,估计就是送到博物馆去当个文物了吧。这方面事情,厂里和航空部肯定会有安排,这就不是我这个教书匠需要操心事了。

说到最后这句时候,他笑了笑,想到自己要回到教学岗位上去,他也不知道是轻松还是失落。

薛暮苍摇摇头,道:张总工,我问不是飞机本身,我是说,咱们这10多年时间积累下来技术,难道都不要了吗?小冯刚才也说了,我们迟早是要搞大飞机,这些知识,到时候用得上啊。

薛暮苍是搞工业,对于技术重要性,比谁都更有体会。一个大飞机项目搞了十几年,投入好几亿,形成技术不可胜数,如果都扔掉,实在是太可惜了。

张鲁彬苦涩地说道:这也是我一直在想问题啊。这10多年时间,我们突破了无数技术障碍,培养起了一支大飞机设计和制造队伍。p15一下马,这支队伍就散了。图纸和工艺文件之类东西,倒是能够保存下来,可还有更多知识是在我们这些人头脑里,一旦大家各奔东西,以后再想把这些知识汇集起来,就不可能了。

这些知识,都是国家财富,绝对不能丢掉!孟凡泽用领导口吻说道。

项目停了,厂子也得解散了,这些知识怎么可能再保留下来?张鲁彬黯然道。

孟凡泽转过头,对着坐在一旁不吭声冯啸辰,说道:小冯,你有什么看法?

我?冯啸辰指指自己鼻子,苦笑道,孟部长,这个问题您不该问我啊,这是国家考虑事情吧。

你不是国家一份子吗?孟凡泽没好气地斥道,你平时不是总吹牛说自己有本事吗,对这件事,你就不能想个什么办法?

我啥时候吹牛了?冯啸辰叫起冤来。

这么说,你不是吹牛?那就是真有本事了。好吧,你给张总工出个主意,看看怎么能够把p15技术保留下来。孟凡泽说道。

孟凡泽这就是典型耍赖了,在场众人听着都有些齿冷。老爷子这是典型倚老卖老,他也是没办法,冯啸辰道理是对,他也赞同,但薛暮苍说也是对,他同样赞同。既不能让p15再搞下去,又要保留住p15技术,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孟凡泽再年轻20岁,他会自己去想一个万全之策,但现在,他已经没有这样精力了,于是便把主意打到了冯啸辰身上。

其实,在刚才说服张鲁彬放弃p15项目时候,冯啸辰就在思考如何保留住p15研发过程中形成经验和知识问题。国家迟早是要重启大飞机项目,p15尽量有种种不尽人意之处,但毕竟是一次有益尝试,无论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教训,都价值连城。

在后世,人们评说起中国最早大飞机项目时,认为最遗憾就是没有保留下这个团队,以至于当年花费十几年时间积累经验全都付之东流。等到国家有了实力,准备重启大飞机时候,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浪费。

可是,项目没有了,工厂也要关闭了,如何才能留下这个团队呢?

张总工,你刚才说如果p15项目下马,你就要回学校去教书。我想问问,在教书和继续研制大飞机之间,你更倾向于选择哪个?冯啸辰对张鲁彬问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