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早起看人間> 現代父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現代父子(2 / 2)

幼小時候和長大之後的情形容易瞭解。孩子成長過程之中的那「烏眼雞階段」則常會使人莫名其妙。如要給他找個理由的話,我想,最簡單的說法可能就是「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吧?

父親對女兒,先天上有一份寬大。一方面,他覺得她們是女孩,頑皮一點,不用功一點,似乎都情有可原。另一方面,他覺得女孩禁不起「嚴刑峻法」,從心裡就只想保護她們。對兒子可就不然,在父親心裡,覺得兒子小則是這一家的支柱;大則是國家的棟樑。因此,只要兒子一脫離童稚階段,就立刻被性急的父親肯定為小大人。這小大人不但要規行矩步,不但要衣冠整潔,而且進退應對,都要中節。他希望兒子德智體三育兼優,因此不異堰苗助長;他希望兒子領袖群倫,因此不能忍受他有任何一點不孚眾望(其實只是他一人所望)。因此對他十分之十一的苛求。而他又恐兒子不服督導,所以自己先樹立威嚴,不苟言笑,以便令出必行。

站在做母親的立場,有時我也不得不承認他的嚴峻確實可以補足我的寬柔。但當我發現,身高一七五公分的兒子已經不願事事求教於母親,而又不敢向父親商量時,我覺出了單是嚴峻,也並非最理想的為父之道。

文章寫到這裡,做父親的又在喊兒子下樓去做俯地挺身。這已是我拐彎抹角,煩請他注意一下兒子身體的績效。可惜有點矯枉過正,距我的想法有一大段距離。一七五公分的兒子並不願意父親以軍訓教官的姿態對他做個別督導,只是懾於威嚴,不敢不奉命體操而已。

我總覺得,與其讓母親去和兒子做朋友,不如讓父親去和他做朋友。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同學中有姓蔡的三兄弟,分別在四,五,六年級讀書。他們的父親蔡先生每天早上必定帶著他們三個去附近網球場,打一個小時的網球,然後,他去上班,孩子們去上學。下午課後,也常見他們父子一同散步。蔡先生對兒子似乎另有套教育方法,他對兒子並不道貌岸然,但兒子們好像都很聽話,沒有一點無法無天的作風。可見,父親要兒子聽話,並不一定非道貌岸然不可。

當然,中國舊式家庭中的父親多半也都是道貌岸然,不苟言笑的。而且我們中國人也常說,我國舊式的家庭教育足以傲視世界。舊金山唐人街的中國家庭不出太保(現在也不行了),得歸功於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似乎那種嚴肅是理想的為父之道,但事實上,時代不同,社會形態和家庭組織早已今非昔比。以前男主人有足夠的機會在家裡課子讀書,雖然嚴肅,但父子之間接觸的機會不少。因此,雙方是親近而互相瞭解的。同時大家庭中,長輩叔伯也都可隨時對孩子施以「機會教育」。即使父親嚴肅些,也有其他人等可做緩衝,予以彌補。

現在小家庭,則是家中長輩只有一父一母。如父母雙方對子女教育態度不一致,容易給孩子製造混亂和投機取巧的機會。如態度一致,除非恰到好處,否則失之過嚴或過寬,都非孩子之福。尤其父親忙碌終日,難得在家,就更談不到對孩子的瞭解與教育。

常聽一位朋友說,某人位居要津,終年奔波,無暇內顧,偶爾回家一次,看見兒子不像話,就把兒子吊起來打一頓,然後又自顧出差去也。等一半個月回來,一看兒子不像話如故,就再把兒子吊起來打一頓。這種教育嚴則嚴矣,但效果何在?

據說,那兒子後來做了太保,被少年組請去管訓。後來服完兵役,再重續學業時,父親為贖前衍,時常早起,親手為兒子準備早點,希望建立父子之間相互的瞭解,與恢復先天的感情。

其實,所謂長幼有序,固然是要幼者尊敬長者,但不要忘記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其因果還是相對的。舊式家庭教育有效,多半還是因為「寓教育於生活」的成功,並不只是嚴峻而已。

鴿籠式的公寓,在需錢的工業社會,與必須孤軍奮戰的現代生活,使每一個做父親的人都只顧奔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