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返京(1 / 2)

“冲啊!”

松波庄九郎大喊一声,一马当先抢在众人前面,从山上冲了下去。

他告诫众人,

“夜袭不许发出声音。”

“不取头颅。刺倒就行。”

他还让众人手持长枪。这是战国时期时兴的集体格斗法,也是松波庄九郎即后来的斋藤道三发明的。

长枪用来击打对方。对方自然要抬手来挡,便可瞄准空隙而刺。

这是和尚出身的庄九郎新研究的武功。还不知道效果如何。

就在右卫门坡牛刀小试吧。

(一定能行。)

道三,也就是此时的庄九郎,一生都在发明各种东西。他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的这些发明而已。

庄九郎率领的众人握着长枪,集体开始下山。

有年的兵马正在上山。每三人持一束火把,庄九郎正好可以将目标看得一清二楚。

庄九郎看着那些火把,心中不禁鄙视道:

“真是愚蠢至极!”

有年氏本是南北朝以来武家的名门赤松一族的分支。应该说是打仗的内行,可眼前的幼稚程度,让门外汉的庄九郎都嗤之以鼻。

(不过如此。)

其实,并不仅仅是有年氏。各国的武将基本都是这种做法。一味地沿袭旧习,而不思改革。

有句话说得好。

有个西方的军人说过,“历史表明了军人们不愿意转变战术。”职业军人,无论古今东西,都是顽固的传统分子,是无可救药的经验主义者。太平洋战争时日军的头目,战败后还不断重复错误的战略,让美军苦笑不已。说的就是这个吧。军人随后又说,“然而,同时,历史表明果断改变战术的军人必将胜利。”

这是题外话。——

此时的庄九郎,正全力向山下冲去。

“南无妙法莲华经、南无妙法莲华经。……”

口中念念不休。

第一仗,还是很紧张的。

这时,有年的人马终于觉察到从山上如波涛般涌现出一片黑黑的人影。

“敌人来了!”

人群开始骚动。

有人慌忙点上更多的火把,有人匆匆套上盔甲,这些还算沉住气的。

还有人逃跑。甚至有人愣在原地,迈不开步。

却也有勇敢的。

“何人?吃我一枪。”

嘴里呐喊着冲了上来。那时候打仗,有人带头先持枪冲入敌阵,后面的人再随后跟上。

庄九郎猛地将长枪向来人的脑袋上劈下。这一招明显出乎来人的意料,吃惊道,“这是什么”,便慌忙抬手抵挡,顿时露出两侧腋下。趁着这一空隙,庄九郎的长枪已经“扑”一声穿心而过。

(干得好。——)

这一仗中干掉的第一个人。

(比想象的容易啊。)

这么想着,却也很狼狈。收回长枪比刺更要紧,枪尖上拖着沉重的尸体,庄九郎站立不稳,向坡下滑了三四步。

有人趁此机会从侧面举刀砍来。

庄九郎立即甩掉了长枪和尸体。

拔刀出鞘,直直向敌人头盔砍去。

当然砍不断。

可是,臂力大得惊人。对方被施加在盔甲上的力道所震,当场气绝身亡。

旁边,庄九郎率领的队伍,已经举起长枪与敌军交战。

“嘿”,众人一道举起长枪挥去。

只听见挥动长枪的声音。就像竹林遭遇了狂风一般来势凶猛。敌人从没见过这种架式,顿时方寸大乱,更谈不上稳住阵脚。

先挡。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