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燃烧的土地·抗日著名战役录> 第一章 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七七事变和平津作战(1 / 1)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部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全面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由此开始。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成为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国家,走上向外侵略的道路。虽然因海军和陆军的矛盾,产生了“南进”与“北进”的争论,但其基本战略,都是在侵占朝鲜的基础上,先占领中国的东北,以弥补其岛国国土狭小、资源缺乏的不足,作为“南进”或“北进”的战略基地,尔后再征服中国,争霸世界。

1921年,日本内阁决议宣称:“满蒙与我领土接壤,与我国防及国民之经济生存有十分密切之关系。以此两大利益为出发点,在满蒙扶植我方势力是我对满蒙政策的基本点。”

1927年6月,日本内阁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在讨论对华政策的东方会议上,要求军方的战略与政府的战略一致:先占领中国的满、蒙,“使日本摆脱岛国境遇,成为大陆国家,以期充分伸张国势”,其实,日本军部在20年代即已制订了侵华战争的作战计划。据当时在参谋本部作战课任职、后为日本参谋副总长的河边虎四郎回忆,该计划主要内容是:为避免中苏联合对日作战,日军必须首先占领东北,将中国军队逐走;对华北,必要时在秦皇岛、塘沽、山东半岛登陆,占领要地;对华中,准备在上海附近登陆,并占领浙,闽及其以南沿海地区。甚至提出,日军分两路,一溯长江西进,一沿平汉路南下,合击武汉。为此,日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畑俊六,于1925年率参谋本部和军令部的一些作战参谋,乘军舰至上海、武汉勘察地形。据说,田中在东方会议后曾向天皇密奏会议内容:“欲先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倘中国完全可被我征服,其他加小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族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我,使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是否真有此“田中奏折”,虽然尚有一些学者持怀疑态度,但从日本己发表的文件和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实,可以看出,其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了伪满洲国,完成了争霸战略的第一步,但遭到东北人民的英勇抵抗,同时,苏联红军也已发展得相当强大,日苏随时有发生战争的可能,因而日本暂时停止了对中国的大规模军事进攻,改取“蚕食”手段。

1933年1月攻占山海关,3月占领热河。接着,又进人关内,强占遵化、迁安等冀东22县,制造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还积极进行分裂华北的阴谋活动。

二二六事件后,以东条英机等为首的“统制派”确立了在军部内的统治权,日本法西斯主义者掌握了政权,加速了侵华的步伐。1936年8月,广田内阁在四相会议上制定的《帝国的外交方针》中的对华政策是:“首先使华北迅速成为防共、亲日满的特殊地区,并且一面获取国防资源,扩充交通设备,一面使整个中国反对苏联,依靠日本。”1937年6月,近卫内阁上台的第五天,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就向陆军省和参谋本部提出“如为我武力所许,首先对南京政权加以一击”的意见。

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据日本中国派遣军参谋长今井武夫说:事变前几天,“在东京政界消息灵通人士当中,私下谈论着:七夕之夜,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事变前一天,中国的冀北保安总司令石友三也知道卢沟桥即将发生事变。事变时,任日本中国驻屯军参谋长的桥本群说:“华北问题”是“日本为了向大陆发展迟早要解决的问题”,“卢沟桥事变也许可以避免,但是第二、第三个同类性质的事件,……大概是不可避免的”。由此可见,七七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分子为争霸世界而发动的侵华战争,决不是某些日本人所说的“偶发事件”。因而,七七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端。

为发动侵华战争,日本不断扩充军备,增加军队。以陆军常备兵力为例。

1930年初为25万人、至1936年初,已达40万人,当年又制订了进一步扩军的计划,预计陆军扩充为50个师团,航空兵142个中队;海军扩充为主力战舰12艘、航空母舰12艘、巡洋舰28艘……航空兵65个中队。该计划尚未完成,即发动了侵华战争。七七事变时,日军总兵力为:陆军常备军有17个师团、4个独立混成旅团及若干独立炮兵旅团、独立步兵旅团,骑兵集团、战车联队、特种兵部队等,以及航空兵作战部队54个飞行队,作战飞机约900架,运输、教练等飞机数百架。海军有第1,第2,第3舰队和练习舰队,有主力战舰9艘、航空母舰5艘、练习战舰1艘、巡洋舰12艘、二级巡洋舰23艘、水上机母舰3艘、潜水母舰5艘、一级驱逐舰83艘、二级驱逐舰29艘,一级潜水舰35艘、二级潜水舰25艘及其他特务舰艇共296艘,总排水量为120.4132万吨。海军航空兵有陆基航空兵37个中队,各种作战飞机629架,舰载飞机182架,共811架(含预备机)。日本的兵工生产能力较高,飞机、军舰、战车、大炮均可以自制。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每年生产的军火,完全可以保障补充当年作战的消耗。

七七事变时,中国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有陆军步兵182个师又46个旅,骑兵9个师又6个旅、炮兵2个旅又16个团。海军有第1、第2、第3舰队、练习舰队,广东江防舰队及巡防队、测量队等。新旧、大小舰艇约120余艘,实际作战舰艇约60余艘。总吨位约6.6万吨。空军有作战部队35个中队、各种作战飞机332架,连同运输机,教练机等,总计620架。由于中国经济落后,兵工工业极下发达,仅能生产少量步兵武器、小口径迫击炮、小型舰艇,大型武器装备如飞机、军舰、坦克、火炮及机动车辆等均不能制造,完全依赖由国外购买,战争中不可能及时补充。

日军侵华部队的一个师团,编制为21945人、马匹5849匹、步骑枪9476支、轻重机枪645挺、各种火炮108门、掷弹筒576具、汽车262辆,中国军队已整编过的20个调整师,每师为10923人、步骑枪3831支、轻重机枪328挺、各种火炮42门。其余的师,实力更低,有的不足调整师的一半。由于缺乏车辆,机动及补充能力极为薄弱。

1901年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时,

(本章未完)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