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深层心理学> 插章 紧张之谜—真假妈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插章 紧张之谜—真假妈妈(2 / 2)

;;;;在这里,请注意“极度”和“极端”二词。

;;;;易紧张者,或是一位心理疾患者,在潜意识中已把排泄功能分离化。

;;;;排泄来临时,潜意识认为所有物质已全部聚集于此;排泄释放后,又认为所有排泄物已释放完,不会再出现。

;;;;在这个过程中他几乎完全遗忘了排泄的本能快感。

;;;;演化到情绪上,就是――潜意识认为一件紧张的大事过去后,再也不会有紧张了,过度放松了;所以,等到下一次“重大事件”来临时,会极度不适和紧张。

;;;;把排泄和紧张联系在一起,这是前面层层分析的结果,几乎是没有跳跃的。

;;;;如果不能前后连贯,排泄和紧张就像是隔了一条鸿沟,无法串联;如果这样,那就只能回忆排泄的感觉,是否和紧张的积累、释放类似。

;;;;因为在此,还有一个更加“跳跃”的思维,从排泄跳跃到“母亲”。

;;;;如果我说,紧张的根源在于――外界一些所谓地“重大事件”,伪装成母亲的“重要性”,使得自己即便拼了性命和健康,也要去争取。从而导致紧张的瞬间积累。

;;;;大家或许会无法理解。

;;;;我在前面说过:重大和微不足道,有时只有一线之隔。

;;;;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和形容:如履薄冰、一步错,满盘皆输、前功尽弃、一失足成千古恨、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次高考失误,令寒窗十年的成果毁于一旦;一次小错,领导不高兴,使得费尽心机争取的好工作,化为泡影……

;;;;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正因为如此,当人们为一件事准备得越充分、越有把握时,在接受考验的时候,就越紧张。

;;;;他们害怕聚集了所有的成果、希望、力量、快乐,在一次考验中可能因意外会全部丧失。

;;;;所以,他们在潜意识中宁愿隐藏那些力量、保留那些力量;压抑快乐。

;;;;但如果通过考验了,他们就会异常庆幸。

;;;;我把快乐的聚集比喻成“母亲”(其实不是比喻)。

;;;;通俗地说:母爱是快乐的源泉。

;;;;那么,一次令人紧张的“至关重要”的考验,是外人制定的。

;;;;“母爱”和“外人考验”结合在一起,问题就出现了――迎合外人的考验,达到了他的要求,就会异常庆幸和兴奋;相对的,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会异常紧张和焦虑、自责。

;;;;这种异常兴奋就是一种“诱惑”,而“诱惑”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融合了“母爱”。

;;;;其实就是在前面所说的――把母爱分散到侵犯母亲的外人身上。

;;;;使得迎合外人、依赖外人成为无法克服的障碍。

;;;;因为外人就是伪装的“母亲”。

;;;;而真正的母亲,是绝不会因为一次微不足道的小错,而让一切化为泡影;而是无条件地包容一切;那是血脉相连、不可分离的原始亲情。

;;;;所以,人们经常为自己的一次小失误而懊悔不已:“一份待遇优厚、稳定轻松的工作,却因自己的一次低级失误,引起领导不满,而让这‘金饭碗’意外摔碎,从此又要过上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生活……”

;;;;字里行间,足以令人无法释怀、自我拷问。

;;;;他们会极端自责于小失误的发生,无法跨越从“金饭碗”到“居无定所”这个巨大落差。

;;;;而这种巨大落差又可能直接导致心理疾病。

;;;;诚然,一个人就差一点成功,结果却因一次微不足道的事功亏一篑,即便是健康人,也难免为之疯狂或沉沦。

;;;;这就是――打击――致命的打击。

;;;;但是,如果和“母亲”联系起来,就会发现――原来如此令人无法解释的落差,竟只是“伪装的母亲”。――正因为是“母亲”,才能聚集他所有的快乐;但又因一件小事,令他的快乐一跌到谷底。这就是“伪装”。

;;;;如果那个人真的对你好,绝不会因为一次小错,而把你的所有成果毁灭。

;;;;所以,即便功亏一篑又何妨呢?

;;;;痛苦和纠结仅是因为没能分辨出“伪装”。

;;;;也因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