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一百零四章 速度竞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四章 速度竞赛(2 / 2)

说简单点,就是在瞬间输出足以摧毁目标的能量。

与之相比,因为作战距离太远,激光束会在传递过程中衰减,所以战略防御系统所用的激光器都是连续波,或者连续脉冲,需要持续照射目标数秒、甚至10多秒,才能烧穿目标的外壳,摧毁目标。

针对这一情况,导弹工程师想了很多办法。

首先是提高导弹弹道高度,让导弹在大气层顶端或者电离层内飞行,以“过顶”方式发起攻击,避免过早进入末段拦截系统的作战范围。其次是采用末段助推火箭发动机,将导弹的俯冲攻击速度由巡航时的6到10马赫提高到20马赫以上,达到弹道导弹的水平,最大限度的缩短暴露在末段拦截系统作战范围内的时间。三是采用预塑爆炸单体,在弹头攻击目标的时候引爆弹体制造假目标,干扰拦截系统的观瞄设备,加大拦截系统的反映时间,提高弹头的突防率。最后就是采用弹道导的热护罩,即在弹头外表面涂敷一层受热后会蒸发汽化的涂料,带着受到能量武器攻击后产生的巨大热量,避免弹头因为过热变形而导致偏离原先弹道。

实际使用中,这些办法往往会同时采用。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让弹头旋转,增加能量武器的照射面积,从而分散照射时产生的热量。因为激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脉冲激光器的一个照射脉冲在数毫秒到数十毫秒之间,所以用脉冲激光器照射导弹,如同用手枪射击芭蕾舞演员,在子弹面前,演员转得再快也没有丝毫意义。

事实上,早在20年代末,共和国研制出了第一台输出功率达到1000兆瓦的高能激光器的时候,就在西北的某空军靶场做过一次试验,用该激光器在0.064秒内发出的10个脉冲拦截1枚155毫米榴弹,结果证明,炮弹的自旋运动并没对脉冲激光产生太大的影响,只要激光器的输出能量够大,肯定能够烧毁弹壳,让炮弹的气动外形发生变化,使炮弹偏离目标。按照理论计算,对付155毫米榴弹,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需要达到10吉瓦(即10000兆瓦)以上,并且在50毫秒内输出至少20个脉冲。

30年代中叶,共和国与美国就制造出输出功率超过20吉瓦的激光器,30年代末,输出功率为50吉瓦的激光器也已投入实用。按照共和国物理实验中心的激光实验室制订的研制计划,肯定能在2042年底之前拿出输出功率为100吉瓦的激光器,在2045年底之前研制出输出功率为250吉瓦的激光器,并且让100吉瓦激光器具备实战部署能力。

根据物理实验中心做的秘密测试,只要激光器的输出功率达到100吉瓦,现役的所有弹药都将失去价值。当然,要想推动这样的激光器,首先就得拥有一座输出功率为其十分之一的小型可控聚变反应堆,以及一套能够储存大约10吉焦(相当于2778千瓦时)电能的蓄电池。

事实上,就算在已经大规模部署的20吉瓦级激光器的面前,很多导弹都成了摆设。

在前面提到的4种导弹突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