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国策> 第六十八章 动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八章 动员(2 / 2)

当然,决定军火生产效率的不仅仅有生产能力,还有军队需求。

按照叶致胜提供的调查报告,在共和国空军基本上夺取了制空权、海军基本上夺取了制海权的情况下,对包括j-16、j-17在类的高技术兵器的需求量不会太大,空军与海军也没有必要在战争期间全面扩充编制,主要就是满足部队的战损补充需求。相对而言,真正需要大力生产的是陆军的武器装备,以及各种弹药。

与日本战争不同,针对印度的战争不可能在空中与海上获得最终的胜利。

在王元庆决定向印度宣战之后,地面将成为决定最终胜负的决战场。按照国防部做出的相关估计,共和国最终投入的地面部队很有可能超过100万,甚至超过150万。虽然起关键左右的主力部队不会超过50万,也就是在前线作战的野战部队在14个军左右,大部分的作战部队将用来维持后方的战略补给线,以及占领区的治安工作,还可以通过邀请盟国出兵的方式减轻共和国的战争负担,但是陆军对装备的需求肯定会远远超过一般战争,需要为陆军提供更多的作战设备。

在叶致胜提交的调查报告中,陆军的装备采购占到了大头。

按照组建150万地面部队的标准计算,至少需要为陆军采购2500辆主战坦克、5000辆步兵战车、150套电磁炮系统、1500架垂直起降战术运输机、1000架垂直起降攻击机、装备20个军的轻武器(大约包括50万套单兵作战系统、10万套班组支援武器系统、5万套连排火力支援系统等)。这一采购计划的前提条件是,将之前10年间封存的武器系统全部进行现代化改装,提供给2线部队使用。如此一来,算上采购新式武器与改装老式武器的所有花费,需要支出大约25000亿元的战争经费。

钱还不是关键问题,问题是,在王元庆确定的战争计划中,战争将在2036年底之前结束,也就是说,必须在不到1年半的时间内完成装备生产与改装工作。可以说,时间相当紧迫,要想完成生产工作,必须从现在开始全面提高生产能力。

与装备生产相比,弹药生产更成问题。

和平时期,国家可以通过封存的方式,保留大量武器装备,却很难通过封存的方式保留弹药。虽然随着技术提高,大部分弹药的有效存放时间都超过了10年,有的甚至达到20年,但是存放弹药的风险太大,而且弹药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没有任何国家会在和平时期大量生产弹药。

按照一般情况,如同共和国与美国这样的国家,只会在和平时期保留足以满足一场低烈度战争、或者满足大规模战争前三个月需求的弹药。如果战争规模扩大,或者战争时间延长,就得加快弹药的生产速度。

弹药的调查报告是根据前线指挥

(本章未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