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花巾泪> 第四十一章 :丰收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一章 :丰收(2 / 2)

提议居然大家的态度高度的一致,立!不仅要立碑,还要修庙。

一个个兴奋的都和给自己祖宗立碑盖庙一般。

几天之后左穆才知道这么一回事,赶紧从贾村赶回,拿出一副公于天下之心的态度拒绝着九儿离谱的想法。

左穆知道,九儿已经无法表达对自己的认可,只能把自己推到神位上去,才能让他心安。

起初左穆还真动了心,尤其是幻想着全郑国的老百姓,没事就给自己烧香磕头!没准后世都会把自己说成神呢?

结果被花巾臭骂一顿,说:“那是你的发明吗?要不是我在梦里教你,你懂个屁?不是我,你还在山里放马呢!”

左穆被花巾一番批评之后,虚心接受。一个劲的花哥花哥道着歉!当然,花巾也不是小肚鸡肠的人。

只要左穆不过分,咱们还是好梦友!

沟渠、材料、砖瓦、陶罐、石磨、粉面、粉面加工品,一下子在郑国各大城邑蜂涌而出。

不出一旬,陈国给九儿送来三十余车麦子。没几天宋国大夫子向亲自赶着五十牛车,其中十辆装满了盐块,言语中都是一句话:感谢郑国百姓帮忙秋收。

其实,左穆作为超级未来的人还不太明白,作为农业为主的社会,深刻知道秋收时间意味着什么。搞不好一场秋雨,所有农作物都得泡汤。

所以陈国、宋国才如此感激。

十月底九儿又收到卫国国君告罪文书!

书文如下:孤寡无知者——卫氏,姬完!误信滑言,以为上君杀弟囚母,亡叔弟子侄于郑,以拜师兴伐。今得王告,卫所幡然,备知共叔之逆焉。今寡人悔莫及焉,倘蒙上国鉴察,当缚滑以献上国,复修旧好。吾以此告,布于天下。唯贤侯图之。

九儿看到看过了卫国的致歉书,分析利弊的情况下,便原谅了卫国愚蠢行为。

至于自己的弟弟和侄子公孙滑,给予了原谅,希望回郑生活!

然叔段父子二人无颜见兄,就此定居卫国。

如此一来,郑卫之战于公元前721元春,正式落幕!

但也说明了一个消息,卫国知道了某些情报。

不敢打了,实力差距越来越大。

周天子也派来了太子,向郑国学习!

后世却说“交质于郑”,当成人质的原因是战国策等秦汉语言变迁导致。

质在春秋时期是验证、讨论、学习、求证的意思。

其实仔细想想,这会周平王和九儿的关系还是直属领导的关系,作为一个明君怎么可能收留天子的儿子当人质呢?

大家又无冤无仇!收留了人质又有何用?

为何千年误解?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集体让九儿背锅!

认为春秋礼乱始于庄公!

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九儿的朝堂从未如此热闹过。

这些大夫也从未如此团结过,尤其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长,对自己态度好的都没边了。

甚至忘记了君礼,动不动就跪坐到九儿的身边说长论短。

看的九儿惆怅的无限欢喜!二十多年的国君,如今第一次体验到,这个位置上的快乐。

之前不是平衡大家的利益,就是惆怅着仓库的粮食。

还得时不时的担忧着自己的那个弟弟,如今上下一心。

不管是谁,说起话来都是头头是道,有时候九儿话语说的不当,那些个大夫们,直接给怼回去。九儿的国君尊严荡然无存,就是这种荡然无存,让九儿开心至极。

诸事效率高的有点离谱,就说建设宗庙、修葺君城,一个个主动请缨。

有的还大包大揽的出粮出力,搞得郑国国君是自己一般。

你说这样的大夫,那个国君不喜欢?

九儿似乎也明白了左穆的高明之处,那就是让所有人都粮仓满满,让所有人都受益。

而九儿因为商庄刚开不久,便收益颇丰,更是大气的把各封地上交粮食直接减半。

就算这样,九儿的粮仓都重建了十几所了。

发财是各有各的道,郑国国民,因为拉着碌碡四处揽活,也没少得好处。

每个城邑的国民居然自发的十户出一车粮食,浩浩荡荡的向新郑运来。

哪一路上源源不断的车辆,让哪些通往各国的商车惊诧不已。

随便一问,都是给郑国国君上交粮食。

起初都以为郑国国君出了新的苛捐;不想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人家都是自愿,甚至国君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那些人对郑国国君言语稍有微词,哪拉着粮食国民、农人都和说了自己亲爹妈一样,和人家急眼。这一壮观景象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向诸侯各国传递着。

而左穆,哪管这些,早就回了昌邑,与美人相会去了。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