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我的科学时代> 第六十五章 证明‘5+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五章 证明‘5+5’!(2 / 2)

1932年,英国数学家埃斯特曼证明了‘6+6’。

到了如今的1937年,哥德巴赫猜想证明进展到达新一轮的高峰,由意大利女数学家蕾西证明‘5+7’。

当然,一个问题来了,哥德巴赫猜想的重要性和身份地位无可厚非,那么,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意义在哪里呢?

直白点,有什么用?

对现阶段的人类文明而言,好像确实没有什么高价值的实际用处,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就是荣誉,一个站在智慧巅峰的荣誉。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既不能让土地增产,又不能让飞机飞得更快。

当然,数学界之所以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无数数学家孜孜不倦想要证明它的动机,并不是什么菲尔兹奖和学术地位,而是因为它就在那里,它就是诗和远方。

古希腊几何学家,阿波洛尼乌斯,创造圆锥曲线理论,在一千八百年后由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将其应用于行星轨道理论。

数学家伽罗华公元1831年创立群论,一百余年后获得物理应用。

公元1860年创立的矩阵理论,在六十年后应用量子力学。

高斯,黎曼,罗马切夫斯基等人提出并发展了非欧几何。

数学王子高斯一生都在探索非欧几何的实际应用,但他一生无获,抱憾而终,在一百七十年后,这种在当时毫无用处的理论,配合张量分析,成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基础。

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对现阶段的人类文明而言,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但却有可能是人类文明走向宇宙的基础。

不过,对现阶段的余华而言,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实际意义就大多了,不说证明‘1+2’,‘1+3’,只要证明‘5+5’就够了。

有了这个‘5+5’证明的学术成果,别说国立清华大学算学系毕业,就算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研究生,那也那是轻轻松松的好吗?

这可是数学史上的皇冠明珠!

有一句话描述哥猜,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而哥德巴赫猜想是那皇冠上的明珠。

将皇冠向前推演一步的学术成果,足以令任何人瞬间享受到数学界和学术界最高的待遇。

毕竟,这个年代的数学和学术并不分家。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