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玄幻魔法>回到清朝当大官> 第七十七章 漫漫改革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七章 漫漫改革路(2 / 2)

尽管是迷迷糊糊的,但李序然还是能感觉到自己是很高兴的,因为,他的计划基本全部都实现了,剩下的就是等待时间了,只要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太仓一定会繁荣起来的。

而这也是对他最大的慰藉,因为,太仓之行对于他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有什么太大的意外的话,他可能连这个知县也当不成了,因为皇上不会再给他机会了。

就这样李序然胡乱的想着,最后不知不觉就睡着了,这个年也就这样过了,来年就要开始了。

今年的春天似乎来的更早一些,大地结冻后不久,就看到一些嫩芽绿苗长了出来。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干吧!

李序然请教过许多老农,也懂的了一些种地之道,在他们的指导下,李序然开始部署了今年的春播。

他们先是将能灌溉到的田地都灌溉了一遍,同时通过引流的方式将水引进来,浇灌不到地方,就近的用肩挑的方式进行灌溉。

浇灌到的地方主要种植一些不耐旱的作物,其他地方则选择种植一些相对耐旱的作物,加上去年冬天的那场大雪,所以今年开春也不算是太旱。

新开垦的林地和荒地已经按照登记造册的统计分到了百姓的手里,同时,他们住的地方相对分散开了,种地自然是方便了许多。

百姓们的马匹和马车也比往年宽裕多了,加上李序然去年给他们弄了一批小崽子,所以后续的运载力会更加的充足。

就在他们忙着播种的时候,李序然则要重点忙两件事。

首先是他通过一驰和尘远,还有杨尚书带到的瓜果青菜之类的种子和种植的方法。

李序然专门选了几块合适的土地,有针对性的种植这些,他要改善太仓人的体质和饮食结构。

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李序然要亲自去督促书院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件关乎太仓未来的大事。

就这样,李序然按照原先的改革计划在稳步的推进着,他知道现在计划有了,条件有了,士气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坚持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秋收的时刻,果然不出所料,太仓县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丰收的一年,这一年太仓的百姓们终于知道了什么是能吃饱能吃好的日子了。

因为,他们吃到了更多的青菜和瓜果,同时也有了家禽的肉类和蛋类食物,至于一些生长期较长的果树类的,现在虽然还不能结果,但是老百姓们精心的栽培着,他们知道:迟早会有果实的。

太仓县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再也不用整天无事可做了,因为他们要去书院读书,要学写字要学诗词歌赋,相信太仓县的老年人再也不用为了写封书信而到处找人代笔了,因为,几乎每家都至少哦有一个识字的了。

李序然亲手在书院的旁边的院子了种了九棵果树,书院的老师和学生平时都精心的浇水和施肥,因为,李序然说了,希望他们能学着果树的精神:慢慢的成长,不怕风吹雨打,也不自暴自弃,最后结出成熟的果实,做一个于国于家有贡献的人。

九棵树的意思就是天长地久,李序然希望他们能长期坚持下去。由于树木的生长期的较长,李序然也希望学子们能懂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道理。

今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李序然知道:太仓县太穷了,底子太差了,所以,还要靠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

于是,就这样,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而太仓的改革也就这样继续和坚持着。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李序然已经在太仓县呆了三年多的时间了。

而此时的太仓县,与李序然刚来的时候想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好多人家的粮仓满满的,院子里也能听见不少家禽的叫声,他们的衣服再也没有补丁了,孩子们也会读书写字,不少人家自己盖起了新房。

太仓县城也出现从未有过的繁荣,店铺的种类和数量也增多了,进进出出的人络绎不绝,再也没有人担心被打被抢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