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沉寂之地> 第25章 从浅濑,到深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从浅濑,到深渊(1 / 2)

清晨,当少女拉开窗帘之时,被窗外的景色所吸引住了,此时的窗外,雪花正柔柔的飘洒,少女将窗户打开,轻闭双眸,静静聆听着雪花落下来的声音。江南的雪总是下不太大,但却不一会儿,薄薄的一层雪花附在花上,草上,树枝上,景色十分美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正如昨日清晨那样,此时的女寝楼下,少年正边等女孩边欣赏着雪景,心里自是欣喜。

一张美艳而傲慢的脸,高马尾,蓝色毛呢外套搭配黑色喇叭裤,勾勒出近似完美的身材。迅速将书放进帆布包里,便一路小跑着来到少年身旁,少年很自然的提过女孩肩上的帆布包,随即与女孩十指相扣,所有动作十分和谐。

“蔚蓝,你看,雪多美,很荣幸的是,这是第一次与你看雪,我相信还会有很多很多次,但我坚信绝不会是最后一次。”说完,便在林蔚蓝额头上留下一个吻。

“是啊,雪很美,臣熙我相信,相信我们还会有很多很多次一起看雪的时候,一定会的。”林蔚蓝笃定的望着顾臣熙,顾臣熙也以同样的神情望着蔚蓝,默契到不用说一句话,就可以约定一起走下去。

不难看出,他和她感情很好,喜爱对方很深,校园恋情的甜蜜与美好被他们诠释的太完整了,可以说是无可挑剔。是很令人羡慕与向往的,有的人喜欢轰轰烈烈,有的人则喜欢平平淡淡,他们有轰轰烈烈也有平平淡淡,还有一种近乎满分的默契,做什么都是那么同步,一个眼神就能懂。大概这才是所谓的天作之合吧。

因为时间的缘故,赏雪是不可能的,他们加快了前往食堂的步伐,到了之后,林蔚蓝去占座位,顾臣熙则买早餐。

“阿姨,我要两碗豆浆,三根油条,谢谢。”顾臣熙温柔的说道。

没几分钟,顾臣熙就端着早餐先走到自助加料区,为两碗豆浆加了些许糖,然后走向林蔚蓝,林蔚蓝也没有闲着,拿好调羹和筷子等着顾臣熙。俩人惬意的吃着早餐,周围的急促丝毫无法影响到他们,待他们吃完也是不慌不忙的走向教室。

顾臣熙今天陪着林蔚蓝一起上课,他们坐在了比较靠前的座位,原因是顾臣熙早晨一二节没课。没过几分钟,老师就进来了,这是一节医学微生物学课。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有这么几个内容,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之前我提到过,说后期给你们讲,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发展史究竟是怎么样的。”

说完,老师娴熟的在白板上开始写相关内容,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步伐,均在笔记本上开始记本节课的笔记,神情里满是认真。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时期:经验时期。早在公元前1世纪,拉丁学者马尔库斯·瓦罗曾提到微生物可能是疾病的原因。中国北宋(960~1126)末年,刘真人就推测肺病是由痨虫引起的。意大利医师G.弗拉卡斯托罗(1483~1553)认为各种流行病是由不同的、能迅速繁殖的微小物体引起。奥地利医师普伦齐茨(1705~1786)认为每种传染病都是由独特的活物体引起的。

中国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师道南在《天愚集》的鼠死行篇中写道:“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鼠死不几日,人死如圻堵。”既生动地描述了鼠疫的猖獗,又正确地指出了鼠疫与鼠的关系。

中国东晋医学家葛洪(284~364)在《肘后备急方》中,已经有关于防治狂犬病的记载:“杀所咬犬,取脑传之,后不复发。”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并且发现了免疫现象。

在明朝的《治痘十全》和清朝的《痘疹定论》中,都记述了宋人王旦之子种痘的故事。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改进人痘接种法,并已广泛应用,后来传到俄国、日本、朝鲜、土耳其和英国。人痘接种的发明是中国人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也是近代免疫学的开端。这是我们第一个时期,请跟随我记录下关键的文字内容。”

“那么来看第二个时期:实验时期荷兰人A.van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首先看到了微生物。法国化学家和细菌学家L.巴斯德为防止酒类变质创用加温处理法。随后,英国外科医师J.利斯特(1827~1912)用石炭酸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器械以防止手术后感染,他为防腐、消毒、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德国细菌学家R.科赫创用细菌染色法、固体培养基和实验性动物感染等,为发现各种传染病的病原体提供了有利条件,他发现了炭疽杆菌(1877)、结核杆菌(1882)和霍乱弧菌(1883)。以后,各国细菌学家相继发现许多人类和畜、禽的病原性细菌,如白喉杆菌(E.克莱布斯,1883;F.A.J.勒夫勒,1884)、肺炎球菌(C.弗兰克尔,1886)、脑膜炎球菌(A.魏克塞尔鲍姆,1887)、破伤风杆菌(北里柴三郎,1889)、鼠疫杆菌(北里柴三郎、A.-Eacute;.-J.耶尔森,1894)等。

1884年科赫发表了确定病原菌的“科赫法则”即:①在同样特殊的疾病中能发现同一种病原菌;②能从特殊疾病中分离出病原菌;③把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引起相同的疾病;④能从实验动物中重新获得病原菌的纯培养。这些原则在确定某一新病原体时,至今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892年,俄国学者Д.И.伊万诺夫斯基(1861~1920)发现患烟草花叶病的烟叶汁经细菌滤器过滤后,仍保留感染性,这是认识病毒的开端。此后相继发现人和动、植物的许多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