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画中机> 第13章 庭鉴执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章 庭鉴执事(1 / 2)

大熙长宁二十五年五月十六

夜晚亥时三刻,凌靖寒披着冷露自数十里外的南山奔袭而回,却并没有回到七皇子府,长街尽头匆匆响过马蹄寥寥之音,蹄声一直延到南枫街区的一处清素院落外面,此地布置的至简至朴,亥时的黑夜园子外也只是高挂着两盏暗灯笼,园子周围大多是空寂院落并无太多住户,以致于实在不必担心马蹄踏月之声会不会惊醒了早已安眠的坊边百姓。

已过亥时,即便是朔安勋贵人家的看门护院也免不了打个瞌睡,可这座园子的守园人却不曾有丝毫懈怠,腿脚站立不见丝毫绵软之态,伸出手弹指间接下凌靖寒扔过来的随身长剑,拱了拱手恭敬地行礼说道:“执事大人。”

凌靖寒走进园子中,快步走着的同时手上正要解掉黑色披风,方才的守园人就跟在他身后,见状便好心提醒道:“夜深露重,大人还是进屋喝盏热茶再宽衣吧。”算算日子,他深知这位庭鉴司执事大人因执行任务,一走就是半个月。

“半盏茶之内,挑几个誊录使出来候着。”凌靖寒零星数语,却突然停了下来,站在廊下抬起头来怔怔地望着那早已不再圆的冷月,淡淡地问道:“我不在时,宫里可有传召?”

守园人恭敬地躬身回道:“圣驾五日前刚从温泉行宫回来,崔总管昨日着人递了口谕过来,说陛下体恤您辛苦,回来后不必急着进宫见驾述职,有旨自会传召。”

凌靖寒深邃眸光中零落散着淡然与清冷,双眉似蹙却平静深沉,浑身透着浑然一副拒人千里的姿态,这种冷绝迫使身侧不知何时集结而来的众位手下不敢有一人喘出粗气抬头直视。

他自十七岁便受命成为了他父亲手中最趁手的一把利剑,忘记了从何时起他再也没有唤过‘父皇’这个称呼,取而代之却只剩一句似冷非冷的‘陛下’。他十八岁时总领庭鉴司却被告知终生不得参政,那一年他跪着听完了密旨,倒是觉得没什么,此后独来独往的性格愈渐突显,这么多年身边连个得力的近身之人都没有,渐渐的他也没有了什么多余的挂念。

思及怀中收到的加急密信,凌靖寒只随意点了两位得力心腹随他快步去至党卷阁,从满室卷宗之中抽调出了一道蜜蜡固封的卷轴,拔出随身匕首启封后展开细细阅读,动作井然从容有速,就连他训练出的手下人办事也毫不拖泥带水。

“都下去吧,今夜没你们的事了。”若非南境分司出事,凌靖寒是不会快速结束手上的事情从南山连夜赶回来的,此刻他正在阅看公玉繁津手中握着的细作名单,指尖不自觉的开始一下下敲打着书案,伴随着还有手边新茶升腾起来的白雾与热气。

他浓眉眼梢间好像蕴藏着许多往尘之事,连带着心头也跟着扣上了一把沉沉的枷锁。

南疆四皇子公玉繁津自十年前叛于南疆后,用五年修习南疆易容之术,学成后便从庭鉴司这里得到了一个恍若新生的名字与身份:西川秦氏旁系内族子弟,秦襄。

他用公玉繁津的名字堂而皇之出入江湖,却以秦襄的身份暗中查探着南境周边之事。

只不过新生之后,故国已成异国。

抬起笔尖重新绘出合适调往南境的人选,书写过程如他的思绪那般并不十分顺畅,中间起起落落停笔数次,就在他第五次重新落笔尚未写满一张纸的时候,门口再一次响起了脚步声。

“大人,宣亲王府的密信传过来了,您要现在阅看吗?”

凌靖寒放下笔摆了摆手示意那人进来,随后用手捏了捏额间,带着些疲累地询问道:“陛下钦定宣亲王两日后巡视岷山粮道,全盘督办粮道重建之事?”

“是,据说兵部上个月就递过好几道重修粮道的折子,怎么也没想到陛下到现在才批。”

这句话俨然是出自一位新来的誊录使之口,让凌靖寒不由得蹙起了眉头,微微侧过头来硬生生地扫视了一番这个口不择言的人,眸光凉薄,含威不怒,却惊得那人瞬间明白了自己的僭越甚至获罪之言,连忙跪下来请罪,哆哆嗦嗦地说道:“属下失言......”

凌靖寒收回方才生冷的眼神继续低头专注着手上的事情,却突然简明扼要地吩咐道:“密信留下,着人誊录这五道折子和三个卷宗,你去司刑使那领罚。”

直到房间门被轻手轻脚地关闭之后,他再一次凝起了浓眉,思考陛下冒着延误东北边境军政要事的风险,错后数十天而突下旨意的意图,等到回过神来才发觉笔尖处滴下的墨早已浸透了两层宣纸。

看了看纸上好不容易琢磨出来的半张南境细作名单,凌靖寒暗自叹了气,起身走至窗前细听风声,闭上眼,风声夹杂着竹林碎叶窸窣作响之音。

他突然觉得,今夜,这心怎么也静不下来了。

趁以暗夜作掩,凌靖寒亲自走了一趟文崇街区,在重重深宅高墙内的梅林之中见到了似乎早就安然等候他这位不速之客的王府之主,那人正负手而立,墨色缎袍上的月白雪纹绣在天际月光的映照下透着愈发幽凉的颜色,就连内袍玉带上的碧玉云纹玉佩都是一副拒人千里的气质,这位王府之主竟丝完全不顾愈渐作狂的晚来风急,淡淡地背对着身后的他说道:“本王还以为执事大人因南疆事务繁杂而分身乏术,今晚不会来了。”

大熙自年初后便一连在南川痛失好几位经年细作,更何况紧接着秦襄失踪,在公玉繁津的死讯传来朔安后,庭鉴司出于谨慎考虑而不得不重新安排整个南川的谍网,替换掉曾经握在秦襄手中的眼线。

这些机密之事,他却心如明镜。

“想要支走监视熙程线道的细作来救你的程国王妃,大可不必故意出卖秦襄......这是敌友不分。”凌靖寒早已紧攥成拳头的右手正隐晦地藏于袖中,一想到庭鉴司周密部署了多年的谍网却被自己人在眼皮底下撕开了一个口子,他便按捺不住想要出手教训眼前人的冲动,“你这招把戏,连我都看得出来,你以为陛下会不知道?”

凌靖尘冷笑一声,转过身来背对着那缕幽深的寒月之光,带着些肆无忌惮的不敬说道:“父皇当然知道,不然也不会突然遣我去巡视粮道,这种带着敲打之意的差事,我在这半年间领的还少吗?”

“细作可得,秦襄难得,你用秦襄和南边大半谍网来试图去换一个敌国公主的命,我竟不知陛下爱子之心如此恳切,能够由着你拿国境安危去换儿女情长。”

“公玉繁津真的忠诚吗?未必吧,他虽早年与南疆决裂,凭靠着出卖几十名南疆细作换来的功勋才入了我大熙的谍网,可如此聪慧的舵手,未必只有大熙一个码头,况且他乃是庭鉴司副执事之一,手上握着的机密和多方黑底不知道有多少,你敢保证他不会勾搭宇文氏的人来为自己寻一个退路?”

道理再明显不过了,自以为聪明的舵手是不会把手中所有的船都停靠在同一个码头上的。

凌靖尘这一番话倒是点醒了凌靖寒,铜墙铁壁一般的庭鉴司其实内部未必没有纰漏,并且有些事情,也不必全都通过庭鉴司才能办成,比如,凌靖尘出卖秦襄的事情到现在都难保没有陛下暗中推波助澜的作用,否则再得宠的嫡皇子,也不会敢露出这么大的破绽去直接挑战天子直属的庭鉴司。

并且,出卖自己人的惩罚,居然就只是离开京都去巡视东北粮道,这不得不引人深思。

凌靖寒暗自皱起了眉头,不得不说陛下这一次的哑谜,打的实在是漂亮,但他依旧抱有着重重顾虑,问道:“这么说,宣王殿下是已经拿到了秦襄私通大辰的证据?”

“我看是庭鉴司先拿到了我在国婚前,于西南一带的行踪吧。”凌靖尘唇角抿出一丝隐晦的笑意来,那笑容带着讽刺与调侃,“自熙程国婚昭告天下之后,我的行踪就在庭鉴司那里挂了牌号,国婚前我确实曾去过西南边塞之地,因而至今都不相信,关于九寒山以及我重伤几近丧命的记录没有白纸黑字地落在卷宗上,可就在秦襄负责的地界之内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京都庭鉴司却浑然不知,反而由得本王重伤之下在外自生自灭,那么他的卷宗记录究竟送到了谁的手里?”

面对着凌靖寒的沉默不语,凌靖尘继续平静地说着不容置疑的事实:“我受重伤却捡回一条命的事情,秦襄没有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反而告诉了大辰宇文太子,所以赫连氏才知道我受伤并且第一时间便去了弦月山庄签生意,借大熙江湖人之手除掉我这个熙程联姻的关键之人。”

凌靖寒承认,他确实因为凌靖尘遇刺的事情才知道庭鉴司出现了这么大的纰漏,带着肯定的语气点头应道:“去年年底,叶筠茳阁主死于竹苏弟子苏尘之手。”

“赫连奕指名道姓要弦月山庄刺杀的人是苏尘而不是大熙宣王,而苏尘的身份,恐怕整个大熙也就只有庭鉴司才知道了。”凌靖尘言及此处,往日俊朗温雅的眉眼之间竟毫不遮掩地透着深似古潭的幽冷,翻不起一丝波澜却无不令人背脊发凉,他唇动轻启着说道:“秦襄勾结宇文陌,试图刺杀于我来中断熙程联姻......这样的人难道不该死吗?”

如果一旁的听客仅仅是庭鉴司首席执事的话,在自己极力声讨却得到了天衣无缝的回答之后,肯定会顾全面子里子毫不犹豫的顺着话头接上一句:秦襄确实该死,并且死有余辜。

可他不只是天朝的臣子,从血脉上面来看,他还与自己面前的宣亲王有着相连的皇族之脉。

“这就是你说服陛下的言辞?”

“对。”凌靖尘借着一轮冷月,从面前之人的眸光中依旧看出了怀疑,他不得不被迫放缓方才那般咄咄逼人的语气,换成了不多见的循循善诱般的劝导:“公玉繁津并非善类,他斡旋于三国之间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只怕你我都不知道。既然他的价值已为庭鉴司利用的差不多了,那么,这样的人为何还要留于世间?”

“不错,被抓后的庭鉴司细作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再有活命的机会了。”夜风皱起逼面而来,凌靖寒蹙眉而略抬眼帘,俨然不再想要继续探讨这个连天子都无从质疑的似真似假的事实,就在凌靖尘正欲离开梅林走出他视线的那一瞬间,他突然转过身来突然毫不遮掩地问道:“你去西域九寒山做什么?”

这是庭鉴司叛徒留下的漏洞,现在他试图要在记录着宣亲王行踪的卷宗上面略作修补。

似乎合情合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