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玄幻魔法>我成了仁宗之子> 第941章 两重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41章 两重天(2 / 2)

扯后腿也罢,出谋划策也好,总是耶律洪基没以往强势了。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北辽朝廷的各方势力,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尊重陛下了。

被西州回鹘和高永昌叛乱这两个信息搅乱的北辽前线指挥部,吵吵嚷嚷的,一直吵了近一天,总算是达成了一致…~

当赵曦接到高永昌叛乱和西州回鹘入侵北辽的奏报时,也是有一阵愣神。

都挺会抓时机的,趁火打劫的水平确实高。

“官家,是不是四皇子那边发力了?”

“现在皇城司的情报是共享的,朕知道什么,尔等也知道什么。不过,朕以为,高永昌叛乱与四子无关。”

王安石想问的,赵曦清楚。赵曦说的共享情报,是真正的共享,一点都没有藏着掖着。

就包括二皇子在安南的情况,一点都没保留的跟内阁共享了。

“臣也以为高永昌叛乱与四皇子无关。自从四皇子第一次联络高永昌无果后,连军备买卖都停止与高永昌交易了,不可能再怂恿高永昌叛乱。”

“不过,早期的军备交易,确实为高永昌叛乱打下了基础。这一次,高永昌恐怕是准备趁火打劫,还不想依附于我大宋……看来他是真的想建立什么渤海国!”

章惇对于四皇子这边的情况还是相当熟悉的,他跟吕惠卿一直想策划辽东势力依附大宋判出北辽的。

当初也从官家处讨过授权。可惜,一直没成。这时候高永昌叛乱,让章惇很不爽…~

“四皇子那边情况如何?”

“四皇子那边,自从北辽朝廷大军平息女真祸乱后,军备买卖不好做了。但是,因为辽东战乱,导致当年辽东的庄稼减少六成收成。四皇子有被官家恩准南下,便开始转粮食生意了。”

“从南洋转运粮食到辽东……四皇子几乎垄断了整个海运粮食营生。加上今年北辽收刮的厉害,这时候辽东的粮价几乎是原来的十倍。”

“不仅仅是海运,就是国朝境内的粮商,现在也开始往辽东那边转运粮食了。若不是四皇子的陆战队控制了直沽口一带,恐怕陆地的粮商会挤满河北道。”

大宋的前线指挥部就要轻松很多。吕惠卿还能这样轻松的说商贾之事……也就是说,大宋对这场大战的结果,根本不担心。

“国朝粮价如何?”

听了吕惠卿的话,王安石有点着急的问了。

“没事,国朝粮价稳定,没变化。市易寺控制的很好。”

“二皇子的队伍,在西南高将军的支持下,已经向南突进三百里。安南稻谷随地都是,太子殿下遣人南下,二皇子承诺确保国朝粮食运进。”

“现在二皇子是用粮食在交易国朝的淘汰军备……”

这些其实奏报里都有,甚至北辽那边缺粮缺到什么程度,皇城司的情报都表明了。

之所以现在都扯这些,是不确定官家对高永昌叛乱和西州回鹘入侵北辽的态度。

说起来,这两件事对大宋是有利的,特别对现在宋辽两国的战事有利。

只是,高永昌当初拒绝了四皇子的拉拢,现在却动手了。

而西州回鹘更是在借国朝大战北辽的风。

这种情况下,真不知道该如何对待他们。是坑,还是扶,不好定。

坑,无非是配合着北辽将战争烈度降低,默许北辽抽调兵力去平息内乱。

扶,那办法就多了。不管是正面战场加大进攻,还是背地支援他们,都可以做。

只是,现在官家似乎走神了……

“国朝军械库的淘汰军备储量如何?”

“回官家,自朝廷全部对军伍更换火器后,朝廷将所有州府郡县的军备全数收缴到军械库了。”

“这十几二十年,朝廷未用过旧军备,最大的消耗就是扶植耶律乙辛,而他们又是以强弩为主。早期的弓箭、刀枪剑戟等,军械库留存很多。”

章惇在准备扶植辽东势力时,就曾调查过军械库。

“粮食呢?朕是问海运粮食量比原来增加了几成?”

“回官家,由于四皇子南下,参与了北辽内乱后等地的粮食生意,就繁荣了南洋十八国的粮食交易。”

“如今还是粮食交易几乎是耶律乙辛内乱前的三倍,比朝廷出兵前增加了三成。”

“也是因为如此,国朝各州府郡县的常平仓,新旧粮食的轮换加快了。但,据监察衙门奏报,国朝各州府郡县常平仓的粮食,空仓世间不超过三日,可以说是随时保证满仓状态。”

如今在随军的大臣中,吕惠卿是前线的军需总管,跟在汴梁薛向承担着大军后勤保障职责,了解的很清楚。

“诸位,对于西州回鹘和高永昌的行为,朕很厌烦,甚至厌恶。但是,本质上是有利于朝廷跟北辽这次大战的。”

“所以,朕即便是厌恶,暂时也不会有任何动作。他们若以为可以坐收渔翁利,那就打错算盘了,有什么想法,等灭了北辽再说。”

“不管是西州回鹘,还是什么高永昌,对于大宋而言,暂时没什么威胁,以后是番骑队功劳,朕给他们留着。”

“至于说现在,朕以为,倒是可以在粮食和军备上做些文章……”

战争财是利润最大的。

刚才赵曦出神,就是想起了后世发战争财的一些事……

“不过,必须在确保国朝境内粮价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将粮食外运。这一点,不管是朝廷的官方商队,还是民间商队,都必须遵守。”

“官方商队朕就不说了,对于民间商队,在确保原本往国朝境内运送粮食的基础上,朝廷可以允许民间商队出口粮食。”

“只需要在进出防线时,适当收取一定比例的粮食……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轨道运送粮食的负荷。”

“至于说定价,朕以为,朝廷必须统一所有出运粮食的价格。每一次出口粮食的价格,必须在外界流通价格的基础上增加一成。”

赵曦这样的决定,对于大宋朝廷和商贾,绝对是有利的。

只是,这样的决定,对于北辽,对于高永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本来就已经高企的粮价,恐怕在北辽会更加的飙升。

这是在收割呀!收割整个北辽的财富……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