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22 得知(2 / 2)

而且,只有有了儿子,女儿以后的日子才会好过。

整整一顿晚饭的时间,游母都没空去感受王府的菜肴,也没空去看那些她见也没见过的东西,一心里充斥着高兴和对女儿的担心。

丫鬟们上来撤去杯盘时,游母才从高兴又担忧的情绪中回过神来。

小黑蛋和卫不恕要去他们住的地方写课业,跟奶奶打声招呼就走了。

“这儿是鹤鸣殿,您晚上就住在这里吧,”游蕊对欲言又止的游母道,“如果有什么事,让人去跟我说一声,我们住在前面的紫极殿。”

游母看了眼并没有提前离开,给她们母女俩留下说话空间的宿岩,点了点头。

想着还是等出去了,再找机会跟这丫头说话。

回到紫极殿,宿岩又拿起游蕊的手看了看,还是有些红,只是已经不明显了。

“疼不疼?”

游蕊笑道:“听着响,并不疼。”

“怪不得他们的女儿能养成那样,这个母亲就不行,”说着宿岩坐下来,托着游蕊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膝头,“不如我直接给你大哥二哥都安排一个闲差,免得以后她拿这些事来烦你。”

游蕊描着他的眉画了画,皱眉道:“不能吧,其实现在的父母,他们都是那种很知道自己本分的人。”

宿岩含住她落到唇边的手指,咬了咬,才腾出嘴巴说道:“没什么不能的,以前本分,或许就是深知没有不本分的底气。”

游蕊摇头:“那就更不能开后门了,免得心越养越大。”

宿岩笑了下,说道:“那就先按你说得办,顶不住了再来找我,到时可是要好好求一求的。”

游蕊的手已经钻到他衣襟里,笑道:“今天你先求我吧。”

---

这次又让宿岩这个家伙猜中了,第二天上午,游母和她一起坐马车离开,马车刚出摄政王府大门,游母就埋怨起来:“你说你,溪田的身家这都不是显赫能说的了,你竟然瞒着我们这么长时间。给你二哥找的是什么活计,一个玻璃坊的管事?”

游蕊无语道:“玻璃坊的管事还差吗?现在都打算在沿海的城市建玻璃坊了,二哥是总管事,这还不成?”

“那溪田要只是个衙门里办事的,咋不成?可他是什么,他是王爷啊,还是摄政王,”游母压着嗓子,“摄政王的岳家,咱们不比皇上的岳家还威风?却只给你二哥一个小管事,就是没看重你啊。”

游蕊躲开游母点过来的手指,皱眉道:“大哥二哥都没有识多少字,还想当官不成?现在既有钱,又没有人去打扰你们,不是挺好的吗?”

“怎么不能当官了?”游母说道,“皇帝的小舅子还封爵位呢。”

“宿岩又不是皇帝,我觉得现在就挺好。”

“死心眼,”游母瞪了游蕊一眼,问道:“你是不是怕给你哥哥求官位,让王爷不喜欢你了?”

游蕊直接懒得说话,游母便道:“你记得,趁他心情好的时候提一提,你嫁得这么高,咱家又没有出息人,你在王府里可不保准。要是你两个哥哥以后有出息,你面上也好看,心里也有底气。”

游蕊忍不住道:“我和宿岩好得很。”

“好你还不快点生个孩子,”游母又开始了催生,这次比以前还着急,前前后后对比了许多不生孩子的坏处。

到妇幼院的时候,游蕊觉得头都大了。

“二哥,你怎么在?”下车看到站在院门左侧的游松,游蕊惊讶问道。

游松看了随后下来的老娘一眼,要不是听说老娘跟着三妹去了内城,他得好躲一段时间。

“娘,听说您昨天找我去了?”游松笑着走过来,掺住游母的手臂,“有啥事儿?”

游母觉得二儿子肯定早就知道了女儿嫁的是摄政王,却一直帮忙瞒着,瞪他一眼道:“没事儿没事儿。”

游蕊看出二哥是来给自己解围的,已经先一步进去了妇幼院,游母扯不开儿子的手,说道:“我跟你妹妹有话说,你该干啥干啥去。”

游松道:“我听玻璃坊的工人说,您是给我相看了个媳妇?”

“没有,”游母这时却不认了,儿子以后定会有大前程,她不能给他定个没有家世的媳妇,现在她最操心的就是不生孩子的女儿。

游母现在担心的,就是女儿不是不生,而是不能生,或者说是王爷不让她生。

游松却坚持把老娘给拉走了,免得人家两口子好好的,再让老娘给搅混的有了口角,带着老娘在京城逛半天,下午游松就带着人去码头坐船回村了。

夏末江水一边碧蓝,江左的小村庄安静怡然,岸边条条垂柳下坐着一个正手执钓竿的老者,说是老者,其实也只是头发花白,五十左右岁的模样。

旁边的青草地上,还散布着几个放牛的小童。

远处时不时还传来几声母鸡的咕咕声,让傍晚的村庄有一种让人心旷神怡的安静,突然一阵马蹄声打破了这里的氛围。

身着织锦红衣的侍卫从马上翻身而下,向前几步朝执着钓竿的人道:“请问老者,此处可是大柳村?程英家住何处?”

老者这才伸手抬起笠帽的边沿,不答反问:“你是什么人?找他有什么事?”

“赤阳司天处侍卫,贾和,奉王爷的命令请程英出山。”

贾和回的详细,因为他已看出这老者不简单,对于他这身官服还能不惊不惧的,在大城市也难找。

此人能平静淡然,不是别的隐士大能就是程英本人了。

下一刻就听老者嗤笑一声,“向来只闻羽林卫,不知道赤阳卫是个什么玩意。”

贾和抬手握住腰间的刀柄,朗声道:“敢问老者可是程英?”

“是,你能如何?”

贾和还没开口,从村口跑出来一个微胖的中年妇女,一个小童在前面领着,边伸着手指着道:“奶,快一点,爷又要跟人吵起来了。”

妇人抓着手里的擀面杖,风一般跑过来,跟贾和道歉道:“官爷,您别跟他一般见识,我家这个老头子读书读拧巴了,就喜欢说几句狂言。”

贾和放下手,有礼道:“大娘,在下是奉命而来的,请程英去给我们家小公子做先生。”

程英甩了甩鱼竿,明显有些惧怕却还要坚持,说道:“你们家小公子是什么人物,值得我去教?本人的学识,只有当今皇帝的子嗣能学。”

“呸,”还是没等贾和开口,妇人转身一巴掌呼在老者斗笠上,“连家里几口人吃的东西都弄不来,你还吹什么牛,人家大老远请你当先生,都是给你脸了。还不快回家收拾行李,跟人去坐馆。”

“坐什么馆?”程英低声说着,却是起身搬起小凳子,跟着小孙儿往家里去。

妇人这才问贾和,“不知要去哪里坐馆?束脩几何,多久能回家一趟?”

贾和想这妇人必有过人之处,能把王爷王妃都特地要请的大儒管得服服帖帖,便老实道:“京城摄政王府,每个月十两金,每隔半年有两个月的假。”

听到摄政王府四个字时,妇人握着擀面杖的手就紧了紧,但是她又很明白,摄政王府专门来请,老头子不能不去。

待听到每个月十两金的时候,前面那点担心瞬间都消散了,管他会不会有危险,一个月十两金就是一百两银子啊。

这老头子读书读了半辈子,早几年考试的时候,还让儿子去挣钱给他科考,到现在一个子儿都没有往家里拿过。

现在穷的,小孙子看见个白面馍都亲得不行,也该是他为儿孙们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李氏一时间态度大变,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邀请贾和道:“去家里喝杯茶,等老头子收拾好行李,就让他跟您走。”

贾和心里反倒有些怵了,连忙道不用,转身到马鞍上扯下来一个包袱,从里面拿出一个檀木盒子,递出去道:“这是王妃娘娘让预付的两个月束脩。”

------题外话------

莺时又给我打赏了,谢谢啦。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