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活就活出个人样> 第110章 人生巅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0章 人生巅峰(1 / 2)

庆典过后,新星光以崭新的姿态全面进入了生产状态。从此开启了星光历史上的又一个新纪元。

郑少卿调整了领导班子,在原来的基础上,班子成员压缩了六名。包含郑少卿在内的另外六名班子成员肩负起了更大的责任。

郑少卿又一次走在了集团公司人事制度改革的前沿。

接下来,进一步又对中层干部队伍进行了瘦身,同时优化精简了处室管理队伍,充分体现出精干、高效的原则。

郑少卿每一次推出的企业内部改革,都是率先从整合优化干部队伍入手的。

被精简、整合下来的干部,怨天尤人的牢骚话是免不了的。对于优化精简下来的部分中层以上干部,原则上经过学习培训,被安排到了一般的岗位,从事管理工作。为了调动这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均给予了他们一个不错的待遇。

新项目投产运行后,随着科技技术的提升,生产线上一下子减员接近五分之一。被精简下来的员工们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被分流到了不同的实体岗位,大家也都愉悦地接受了新的工作安置。

郑少卿顶住了各种压力继续着他的改革。

企业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除了干部制度改革之外,再就是分配制度的改革。

收入,一直是吸引员工眼睛的聚焦点。

郑少卿改革分配制度,就是从提高干部职工的收入开始的。

郑少卿的逻辑思维是: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必须为员工谋取实际利益。

国家每年还都为退休的干部职工按照一定的比例增加相应的工资收入,作为企业,更得要为创造经济价值的职工们每年适当提高工资待遇。

时下,有很多企业效益都很不景气,不少的企业主想尽千方百计找出一大堆的理由不给员工涨工资,甚至还企图克扣员工的工资,作为弱势群体的员工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或者默默地离开,这就造成了一些潜亏企业的恶性循环。

企业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善待自己的员工,员工永远都是企业宝贵的财富,这是一条永不改变的定律。

新企业、新精神、新面貌。要让员工感觉到在星光公司工作,舒心、舒服、舒适。要进一步将员工的收入提升到一个让大家比较满意、比较认可的水准之上,这就是郑少卿提出的凝聚力工程的核心内容。

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之后,郑少卿提议召开了职代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增加工资的实施方案》。

新的工资调整方案明确规定,重点加大一线员工的工资增长比例,在现有基础上,普调25%计件单价工资。此外,对三班生产员工的中夜班费补助标准在原有基础上分别调整至30-40元。对关键工序、关键岗位额外增加相应的岗位补贴。通算下来,一名一线员工每月至少增加800元。

对于管理层的工资,均按照一定的标准适当上浮,仍按照绩效考核的方式,纳入统筹管理,根据每个人的业绩情况决定当月收入高低。

新的工资分配模式,充分调动起了一线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对于经营口的业务人员,加大了政策刺激销售的力度。实行惟业绩说话,收入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分配政策。

欲做活企业,必须首先要让员工“活下去”。

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之下,郑少卿不仅要让新星光发展好、发展下去,而且要让星光的每一名员工都要好好地生活,充满幸福感。

星光的干部职工对于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内心都是充满了无限的喜悦的。

在星光,大家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郑少卿。

郑少卿虽说不上就是星光的“救星”,但却在大家的心目中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他的身上,大家看到了星光的希望、前途。

每天置身于一个花园般的现代化工厂里,工人们做工已经没有了过去那么大的劳动强度,工作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大家先前做梦恐怕也难以实现的梦想。然而,眼前的一切,已经成为了现实。

翔凤钢铁集团的老总徐末深是在一天下午来到新星光公司的。

郑少卿老早地就在办公楼下恭候他的到来。

郑少卿对这位企业界的前辈是尊重有加的。星光过去的很多的管理经验都是在学习、借鉴翔凤钢铁集团的经验基础上慢慢累积起来的,并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自觉践行的。所以,在发展理念、经营观念、管理方式等若干个方面,徐末深对郑少卿的影响还是十分深远和潜移默化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郑少卿本来就有一颗谦虚之心,近十年来,他参观过国内外无数的先进企业,通过吸收、消化这些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星光自身特色的管理理念。

徐末深说话从来都是开门见山。

没有恭维,除了几句简单的祝贺,话题便直奔主题。

这次见到徐末深,郑少卿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

立项之初,郑少卿是与徐末深接洽过的,原来的意向就是等项目竣工投产,新星光的生产蒸汽完全由翔凤钢铁集团独家专供。对此,作为项目建设第一副总指挥的华雯娜在实地考察了翔凤钢铁集团之后,也是表态同意的。但是,那个时候,由于蒸汽使用价格不好确定也没有确定下来,这件事情也就只好暂时搁置。

新星光上马之后,规划之中是没有锅炉系统的。也就是说,过去老星光的生产运行中,一直以来都是使用的燃煤锅炉,仅30吨以上的锅炉就有三台,每年仅耗煤一项就达到两万多吨,由此产生的“三废”产物(废气、废水、废渣)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上级环保部门已经在几年前就将星光公司列入了环保重点督查企业。

郑少卿跟华雯娜再三商议后,通过算账对比,他们得出了一个分析数据:新星光的生产蒸汽,如果用翔凤钢铁集团的蒸汽,每年至少要比用周边另一家国电企业的蒸汽成本上升不少。在两家相互竞争的企业当中,郑少卿经过慎重考虑,最终还是决定抛开翔凤钢铁集团的专供蒸汽改用国电企业的生产蒸汽,一年至少节省能源成本2600万元。

这一笔款项可是一笔巨款。

市场经济,本来比拼的就是竞争法则,必须要有成本意识。

翔凤钢铁集团在新星光的能源输出专项竞标中最终还是败给了国电企业。

徐末深曾经有一阵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星光是赫赫有名的老牌企业,更是崛起的后来新秀,发展潜力巨大,任何一家企业都想深入星光,分一块利益的蛋糕。

徐末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郑少卿竟然没有给自己丝毫的面子。

在此之前,就在两家企业竞标的前夜,徐末深感觉还是志在必得的。

为了慎重起见,他还是按照相关的“规则”,提前做了一些活动,哪承想,他所有的努力几乎全部白费。

翔凤钢铁集团的招标部长找到郑少卿的时候,刚委婉地表达清楚他想要说得话的意思,就被郑少卿明确地拒绝了。

翔凤钢铁集团的那位招标部长好像心有不甘,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也明确地告诉郑少卿,只要同意今后新星光的生产蒸汽由翔凤钢铁集团专供,总裁的意思是。。。。。。。

郑少卿当然明白那位招商部长话中的含义。

同样,在华雯娜那里,翔凤钢铁集团的那位招商部长也碰了软钉子。

这次,徐总裁莅临新星光,不仅仅是来找郑少卿喝茶和闲聊的。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

新星光前不久举行建厂五十周年暨新项目竣工典礼仪式上,作为嘉宾,新星光也是邀请了徐末深前来的。

大家都在方圆几十里内的一个大型的工业园区,翔凤钢铁集团和国电企业又都是大型骨干企业,这两家企业的主要领导都出席了那天的庆典仪式。

华总裁在讲话中提及到了新星光的二期、三期工程规划情况,这一细节还是引起了徐末深的重视。

徐末深的真实想法是,在新星光的二、三期项目规划中,最好能将翔凤钢铁的蒸汽也引入到新星光来。

徐末深再三保证,在价格方面,只会跟国电企业持平或者低于国电企业。

精明的郑少卿要得就是徐末深的这句话。

到了那个时候,徐末深如果同意调低自己的生产蒸汽供气价格的话,郑少卿觉得不是不可以考虑,有竞争力,才会更加有选择。

郑少卿就含蓄地答应下来,但前提一定是蒸汽价格低于同时期其它企业专供的市场价格。

一个人不是生来就精明的。郑少卿也不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