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活就活出个人样> 第56章 少臣创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6章 少臣创业(1 / 2)

郑少卿的弟弟郑少臣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家乡的几家工厂干过。

在一家乡镇水泥厂,他干了两年多的统计员,因为总嫌收入低、赚不到钱,很快就辞职了。

此后,在大姐夫所在的那家工厂也干过半年多的销售员,由于不太适合那份职业,整天南来北往、东跑西颠的,就跟姐夫打了声招呼也很快就离开了那家企业。

少臣找的第三份职业是县城的一家冷库。他在冷库里大概也就工作了不到三个月就不辞而别了。

起初的时候,他感觉这份工作的确有些新鲜,甚至十分地刺激,自己从心里也是比较的喜欢,就寻思着如果能够尽快地适应下来的话,可以在冷库里多干一段时间。

前两个月,少臣可以说是卯足了劲,每天的工作量是很大的。因为年轻,有些力气,干起活来也不觉得累。时间一长,对这份工作就有些厌倦。

少臣去冷库工作的时候,正赶上夏天。

当时,也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室外平均温度一般都在38-39度之间。

每天最忙的时候,几大集装箱的速冻产品都要经过少臣等十几名搬运工的手进行装卸、码垛,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不停歇。中间除了内急时可以出来上个厕所方便一下之外,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在冷库里干活的时候,尽管身上穿着厚厚的棉袄,脖颈上扎着一条毛巾,寒气还是十分地袭人。即使夏天,外边高温高热,里面却冰火两重天,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5至零下20多度。

每次干完活从冷库里出来,少臣都不敢随意地把身上穿着的棉衣马上换下来,至少他要在更衣室里呆上半个多小时后,直到缓过劲来,才敢脱下身上的棉衣。这是因为,内外的温差悬殊实在太大,他怕一不小心闪了自己。

大凡在冷库里工作过的人都会知道,这种做法,其实是最安全的一种办法。尽管穿着棉袄在冷库外的更衣室里坐上这么半个多小时,汗水会在顷刻间冒了出来。然而,如果不这样去做,果真会落下一身的毛病,这也并非是危言耸听。所以,少臣也就不得不听从了老师傅们的劝告,顺从地效仿着他们的样子去做。

正是在冷库工作的不算多长的那一段时间里,少臣后来才感觉到自己好像患上了偏头痛的毛病。他甚至还隐隐地觉得,颈椎也是那么地难受,尤其到了夏天。

郑少臣在家乡找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叉车司机。他所在的那家企业充其量也只能算的上是一家家庭作坊工厂。

老板是一个十分精明的南方商人,在北方建立了自己的工厂。规模虽然不大,也就三五十个人,在工作的分工上却并不那么地细致。尤其是一些随机性的工作,一个人往往会兼职多项工作。

郑少臣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回到家里当时也是无所事事,在大姐寒梅和二姐红梅的劝说、动员下,就在当地驾校报上了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经过系统性地培训、学习、实践,终于通过了驾校全部四个科目的考试,顺利地拿到了驾驶证。

老板听说郑少臣懂驾驶技术,就把他抽出来开叉车。

郑少臣虽然说是拿到了驾驶证,毕竟还没有真正地摸过车,也没有自己的车辆,当然也更没有练车、实践的机会。老板这么一说,郑少臣就不由得心动了一下,他觉得,只要自己掌握了汽车的驾驶技术,其实开叉车也没有什么难的,既然会开汽车,开起叉车来也一定会很轻松。

郑少臣就答应了老板,在没有人教的情况下,更没有取得特种车辆驾驶证、上岗证的情况下,完全是凭借着自己一个人的摸索学会了开叉车的。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很小心、认真,开了个三五天之后,感觉自己有些熟练了起来,于是内心的警惕性就逐渐放松了。

半个多月后的一次意外,险些把郑少臣吓个半死。也把他的老板吓了个半死,紧揪揪着的心好久才平复下来。

当时,不仅他的脸吓得十分苍白,老板的心也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上。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老板站在一边,看着他用叉车装货,由于贪多求快,郑少臣就违反了操作规程,加之心里当时有些紧张,于是出现了操作失误。装卸现场在一处陡坡上,路面也很是有些不平,郑少臣在发动车辆转弯的时候,油门过大,转弯过急,叉车上的物品太重,由于惯性的反作用力,叉车瞬间发生了严重的倾斜。就在郑少臣随着即将倒下的叉车面临被压在叉车底下的紧急关头,他奋力地朝着相反的方向猛地挺了一下身子,躲过了侥幸的一劫,只是头部被蹭破了。

那次历险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如果不是郑少卿反应的还算是快一些的话,也就是只差几秒钟的功夫,他就会被倾斜的叉车压扁。。。。。。

当天,老板就跟他结算了工钱。

郑少臣跟郑少卿虽然是亲弟兄两个,但是,兄弟俩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和迥异的性格、个性。

郑少臣敢于冒险,做事有些冲动,干什么也没有长性,有点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意味。

郑少卿沉稳厚重,处事谨小慎微,无论做什么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努力地做好,力争达到极致。

刚大学毕业的时候,郑少臣不是没有想过,到东莞来投奔表姐木槿,投奔哥哥少卿,那样兄弟姐妹间多少也好有个相互的照应。

那时,郑少卿还是一名流水线上的工人。后来,郑少臣又否定了自己的这一想法。大姐寒梅也还当面阻止过他,这也是郑少臣打消来东莞投亲的一个主要原因。

大姐寒梅的意思是,少卿既然在东莞已经扎下了根,两兄弟之间最起码要留下一个在父母的身边。

父母虽然是大家的,是兄弟姊妹几个共同的爹娘,然而还是应了那句俗话,闺女毕竟还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爹娘一天天变老,他们的身边,也还是离不开一个当儿子的。

那时,寒梅的爹还活着,虽然看上去有些病病殃殃,但有爹在的一个家,那才算得上一个完整的家呀。

寒梅的老爹病重的那阵子,少臣几乎是整天伺候在身边的。后来,老爹因病重去世了,光剩下了一个眼睛不好的老娘了。少臣的娘就开始为身边的这个老二儿子发起愁来。年纪也不小了,到了该说媳妇的年龄,虽然说也好歹地读到了大学毕业,还是个本科。没有一份正式的职业,谁家的闺女也不会主动地来跟。虽然提媒的也有不少,姑娘相了一个又一个,有人家姑娘没看上郑少臣的,也有郑少臣压根儿没有看上姑娘的。一直以来,这事就像一块心病一般装在了当娘的心坎上,挥之不去。

见娘替自己发愁,郑少臣却觉得自己的年纪还小,慌什么?愁什么?自己的婚事,他就根本没有上心。

寒梅和红梅商量后,觉得少臣总是拖在家里也不是一个办法,两姐妹最后商定,老娘由她们俩照顾,还是尽快地把少臣打发出去,让他找一份工作,赚取一份收入,攒下一点积蓄,将来娶媳妇好用。

少臣的娘就很赞同两个闺女的意见,一个劲地拍手称好。这事也就这么地定了下来。

一开始的时候,郑少臣并没有打算非要到东莞去。他的几个大学同学有的也曾经邀请过他,到他们的公司里去干。

郑少臣思来想去又觉得在同学的公司里工作只能担好不能落出任何的不是,好像很不自由、很受约束,考虑了好长一段时间,找了一个委婉的理由全部拒绝了。

接连四份工作,郑少臣都没有能够做到从一而终。在家赋闲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大姐寒梅打电话告诉了弟弟郑少卿少臣的情况。

寒梅的意思十分明确,她告诉郑少卿,你现在的身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不仅有了身份,而且也有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兄弟姊妹之间不是说要沾你什么光,最起码,该拉的你也要拉上一把。你就说咱家少臣吧,咱爹死了,咱娘老了,我和你二姐又都没什么大的能为,咱老郑家不都全指望着你去撑起这个家吗?

对于弟弟郑少臣,作为当哥哥的,郑少卿不是没有为他的前途考虑过。只不过,他对弟弟少臣还是多少有些顾虑的。

郑少臣做什么都没有太多的耐心,这是他给哥哥郑少卿的第一印象。

缺乏恒心、浅尝辄止是郑少臣给哥哥郑少卿留下的另一个印象。正因为这两点,一直以来,他都没有考虑好究竟能够让他将来从事点什么。

妻子韩洁茹曾经这样评价过郑少臣,人是好人,脑瓜子也还算活络,很多时候,由于缺乏历练,做事情对自己都缺乏信心。这样的人,说到底是干不成大事也成不了大器的。如果把他放到机关里去,除了很难适应,彼此难以相融外,也是不堪大用的闲人一枚。

韩洁茹对郑少臣的这一评价,郑少卿并没有说些什么,他甚至还觉得,韩洁茹的分析是入木三分的,分析的不仅透彻而且真实。

得知郑少臣要来东莞投奔哥哥,韩洁茹没有表示明确的反对,也没有表示公开的支持。总之,她的意见是介于反对与赞成之间,那要看郑少卿如何判断、取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