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活就活出个人样> 第31章 天降大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1章 天降大任(1 / 2)

星光公司十几年前就已经严格按照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经过相关部门的评估、审计,最终以“零资产”形式顺利完成了企业改制。

那时,这家企业是老牌的省管国有企业,资产总值40亿元,人口最多时达到4600多人,俨然一个小社会。

国企时代,企业还设置了医院、学校、商店、粮站等社会性福利机构,职工可以足不出户,就地享受一切服务和相关的待遇。

至今回忆起来,许多退休多年的老职工还是念念不忘过去那个时代,尽管那时的生产力并不发达,工人的工资也并不高,生活当然也大不如现在,但大家却总是在怀念过往的岁月中被历史翻过去的那一页。

由于是省管驻地企业,规格高,当年生活在这里的老员工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荣誉感。尤其在吃粮凭本、凭票的年代,这家企业的职工更是让社会上的人员十分艳羡。

由于是计划经济,生产的产品不愁没有销路,员工的福利待遇一直很高。那时,厂里还经常给职工发放一些食品、衣物。至少,每个员工每月可以领到20个鸡蛋,10斤大米,2斤豆油。

有时候,厂里还给大家发放一些时令的新鲜蔬菜、瓜果。逢年过节,给员工每人发放10斤猪肉、10斤带鱼外加一提啤酒。星光的职工日子过得美滋滋、甜津津的。

更吸引人的是,本厂的员工可以优先安排就业,这在那个年代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社会上的很多大龄青年想到星光就业简直比登天还难,如果没有过硬的社会关系,根本是没有希望迈进厂门的。

星光当年的名气的确很响很亮。那时年产值就达到10多亿元,是利税大户,所上缴的税收占到了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很多当年的军队复转干部临近转业分配时,都点名要到星光来,政府下辖的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竟然都不在他们的优先考虑之列。

企业改制后,逐步建立健全了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当年的一班老领导由于各种原因,退的退、走的走,原来的厂长胡子航成为了星光的董事长。

改制后的企业,在最初的几年中,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依靠新产品创新,依靠几个新项目,更是依靠全体干部职工的力量,把企业搞得红红火火,经济效益一直比较不错。员工的收入、福利基本上保持了以往的水平,上上下下充满了干劲。

好景不长。没几年的功夫,由于市场因素和不成熟的项目工程投资巨大,星光逐步开始效益下滑,甚至一度走下坡路。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进则退。如果不上新项目,产品结构就会迅速老化。无异于等死。上新项目,需要巨额的资金,如果没有效益做后盾,单凭银行贷款,那会是一个无底洞,更实在找死。企业要生存、发展,依然故步自封的话,更是无异于坐井观天,企业迟早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逼迫星光不得不快速反应,迅速地做出企业战略上的规划和调整。籍于这一发展思路,星光在几年中先后投入10亿元上了TWA项目。

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论证,加之战略决策过于仓促,新项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为日后企业效益下滑埋下了隐患。

企业上项目就是为了能够不断地获得长足发展。对于这一初衷,本来无可厚非,出发点和动机是好的。任何一届企业领导,在传承的过程中,都希望企业如日中天、红红火火。没有一个领导会想把企业搞垮,他们甚至做梦都在想着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可是,欲速则不达,事物从来都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面对巨额的银行贷款和由此衍生出的银行利息,面对关联担保给企业造成的巨大风险,胡子航深感压力巨大,以至于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企业今天的困难局面,着实超出了他的所有预料。他已经感到身心疲惫、极度劳累。他不知道这个企业能否正常地运转?这是他干企业几十年来遇到的最头痛的事情。

面对一连串的问号,他想一个个拉直,可他已经没有了昔日的精力和魄力。毕竟,摸爬滚打几十年,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出过一定的贡献,但比起决策部署上的一些失误,很多的时候,他一个人闷在办公室里进行不断地反思、反省。

在用人问题上,胡子航自己也承认几乎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没有真正地把任人唯贤当做知人善任和用人的准则来严格执行,多年来一直凭着自己的喜好选人、用人,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不少的问题。长期以来,由于监督机制名存实亡,最终成为一些列问题发生的根原。

眼下,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亲所未有的挑战,胡子航深感力不从心,逐渐萌生了退意。

他有这一想法不是一两天了。企业面临的一大摊子问题,他已经无计可施甚至难以驾驭。选择退出,此刻也许是他唯一的抉择。

本来,他打算是把董事长的位置过度给前任总经理莫绪有的。遗憾的是,莫绪有已经离开了人世,被一场意外的车祸夺去了生命。

关于将来能够接替他的人选,胡子航在退位之前想了很久。值得庆幸的是,郑少卿看上去还是一棵很不错的好苗子。正是因为看好了郑少卿,胡子航才决定一步步地悉心培养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