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荒原(2 / 2)

“嗯。”多萝西点头答应。

陈墨回到座位,并没有马上投入研究,而是先与多萝西将咖啡喝完,顺便聊一些文学界的事情。

时下文学喜爱讽刺和批判当下的时局,因此两人也聊到政界的一些荒唐事情。

两人对当下的时政都颇为不满。

陈墨的不满主要来自于对华人的态度。

不知何时起,英国开始兴盛“黄祸论”的思潮,认为华人会抢掉英国人的饭碗,甚至女人。

这一思潮,在家狄更斯创造出“傅满洲”这一日后有名的角色之后,更是甚嚣尘上。

天可怜见,在这时,在伦敦华人的数量,满打满算,也绝不超过一千之数。

吉普赛人,犹太人,俄罗斯人,意大利人,哪个不比华人多得多?

但在英国人的眼中,华人就是特殊的。

与此相比,多萝西的不满则要普世得多,她同情那些无家可归又没有工作的人。

此时的政令,对这些人也极不友好,其中最令人深刻的一项,便是不允许没有工作的人夜晚在大街上睡觉。

甚至安排了警察和警棍专门盯着这些人。

多萝西疑惑道:“我真是想不通,乔治国王和乔治首相为什么会颁发这样的政令,如果这些可怜的人晚上不能睡觉,白天又怎么可能有精力来找工作呢?”

陈墨对这一政策,也是十分鄙视的。

他往最差劲的方向猜测,道:“或许,就是希望他们找不到工作。”

这种反常识的观点使多萝西感到诧异,她连忙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陈墨道:“最近是不是经常看见穿军装的人,又或者即使没有穿军装,却有军人气质的人。”

多萝西点头称是,这是她自己也看到的事。

陈墨说道:“战争结束,士兵归国,本是一件好事,但英国没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

由于没点透,多萝西一开始没太明白,但陈墨没有再说,她就自己想了一阵。

多萝西果然是聪明的,她恍然道:“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就只能创造,但如果创造不出,就只能要最好的!”

“或者有关系的。”陈墨补充道,“这就像是一个白名单,有的人被列入而保护起来,有的人则被排除在外。”

“这也太残酷了!”多萝西惊呼道,“简直就是丛林法则。”

她声音有些大,甚至引起别的阅读者的注意,她赶紧压低声音。

“文明社会不该如此。”她道。

陈墨道:“但是,正如我们所见,政令的确在变得越来越严酷。统治者想将这些人从英国逼走。”

逼到哪里去,自然是殖民地,譬如澳大利亚,流放政策使英国不断将国内的反抗力量和不稳定群体输送到世界各地,并以此造就出日不落帝国的神话。

这样的活,已经干了几十年,只是最近特别严重罢了。

“甚至,能被逼走,反而是一条出路,伦敦已经饱和了,年富力壮的人还好,但那些老人、妇孺,又该怎么办呢?”

在陈墨看来,伦敦的人才市场出现了极为严重的内卷,供过于求之下,劳动力价格自然被压低,对于资本家而言,这可是难得的盘剥机会。

他忽然一叹,也无怪乎“黄祸论”有市场。

就劳动力价格而言,华人的价格总是最低的。

作为低价竞争的典型,被其他工人记恨也是正常。

在闲聊中,时间缓缓流逝,多萝西也愈发佩服陈墨的学识。

萝西看着陈墨的眼睛,如看一颗耀眼的钻石。

最后,陈墨请多萝西帮忙注意类似的书,特征为成书日期晚于今年。

她很高兴能帮上陈墨的忙。

她身上表现出的热情,为陈墨所乐见。

至少,多萝西不容易背叛自己。

“这是我们两个人的秘密。”陈墨对多萝西说。

“玛丽也不能说吗?”多萝西问。

“至少暂时如此。”陈墨肯定道,“越少人知道越好。”

多萝西也认可这一点,既然是秘密,自然是只有两个人知道的最宝贵。

之后,多萝西回归工作,陈墨则召唤出备忘录,将《荒原》抄录一份。

诗集不长,念动又极为方便,能在闭馆之前抄完。

期间,陈墨检查烟字,密传格仍空无一物。

但《荒原》的确极为特殊。

他开始猜测,或许,得到书籍并不代表获得密传,而是需要解读,或找出关键的段落或文本。

黄昏将至,黄光照射伦敦氤氲的烟雾,而生成黄雾,在街上溜来溜去,都是黄雾。

陈墨将原本交给多萝西,教她代为保管。

并告诉她,若有时间,她也可以研读一番。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