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109章分封功臣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9章分封功臣上(1 / 2)

公元前202年正月,刘邦在汜水祭告天地,正式登基,宣告大汉王朝建立。

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从这一刻开始。

刘邦成为皇帝,回到洛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封部将。

于是,刘邦根据部将所取得战功,进行分封。

这一次,刘邦分封一百多位诸侯。

这些人物是谁,欢迎看汉初功臣分封列表。这里挑选,排在前十一位的人,进行说明。

1.酂文终侯萧何。

2.平阳懿侯曹参。

3.宣平武侯张敖(王爵被夺)。

4.绛武侯周勃。

5.舞阳武侯樊哙。

6.曲周景侯郦商。

7.鲁母侯疵。

8.汝阴文侯夏侯婴。

9.颍阴懿侯灌婴。

10.阳陵景侯傅宽。

11.信武肃侯靳歙。

这次排名,是以加入刘邦阵营时间,以及取得战功多少。这份名单中,对于第一名萧何和第二名曹参有争议。

刘邦论功行赏,定萧何为首功,封他为酂侯,食邑最多。这个安排,曹参本人不接受,朝臣很多人也不接受。

曹参是聪明人,他不发声,其部将和朝臣也会替他发声。

这些大臣不满,不只是抱怨。他们受过高等教育,就会拿出证据,来说明谁是第一。

这些大臣说了这样一句话: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

有支持曹参的人,就有支持萧何的人。

支持萧何的人,留下了一个名字,他叫关内侯鄂君。

关内侯是什么爵位,先来看一下,大秦军功授爵制度。

秦孝公时,为了变法图强,以卫人公孙鞅(商鞅)负责两次变法。

公孙鞅年轻时,曾在首次变法称霸后的魏国学习。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那套变法流程,公孙鞅熟记于心。

根据秦国现状,为了调动国内所有人积极性,公孙鞅给平苦大众,提供了一条当官渠道:军功。

你读书不行,没有关系。

你会打仗,一样可以当官。

为了避免,某些人一步登天,没事干。公孙鞅又给军功划分等级,总共十六级。

它们是: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

大良造是最高等级,公孙鞅(商鞅)、公孙衍(犀首),这两位曾在这个位置上发光发热,绽放光彩。

秦昭襄王时,秦国打的仗很多,而且都是大仗、硬仗。其中又出现了一个人,他叫白起。从出道就以火箭般速度,飞跃上升。

用了十年时间,成为秦国大良造。

但,白起还年轻。

秦国还有很多仗要打。尤其是白起三战把南边的霸主楚国,揍得没有还手之地,楚顷襄王被逼无奈,只能迁都。

白起有功,就要赏赐。所以,秦昭襄王又增加了四个等级: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白起伐楚,被封为武安君。

长平之战,白起再一次立下大功,面临无官爵可封。也可以说,白起是唯一一个能够用军功抵达权力巅峰的男人。

关内侯鄂君是谁,史料没有记载。但,从他官爵来看,他也是差点抵达军功授爵顶峰的男人。

从这个爵位来看,能够得出两点信息:

1.他是关中人。

2.他的战功显赫。

又通过脑补,说明他在关中有势力,有威望,还有影响力。

接下来,看一下关内侯鄂君说了什么,进而造就了萧何,汉初第一侯的名声。

关内侯鄂君发表了三个问题:

1.刘邦对战项羽,全军溃败,是谁给他补充军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