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108章大汉王朝建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8章大汉王朝建立(1 / 2)

韩信定魏、破代、伐赵、降燕、攻齐,凭借一己之力,平定六国诸侯,打赢了很多打不赢的战争。也创下了很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

无论是东渡黄河,出奇制胜,平定魏地;还是背水一战,鏖战赵国;或者是传檄千里,兵不血刃,招降燕国。或者是用武力,东征伐齐。

韩信用了四个月先后平定魏、代、赵等诸侯,降服燕国。又用了四个月,拿下就连乐毅、项羽等名将,都不能平定的齐国。

垓下之战,韩信表现更出色。他指挥汉军,以强大的兵力优势,让诸侯皆畏的西楚霸王项羽,落得大败。

项羽个人武力,无人能及。他拥有七万楚军,敢破釜沉舟,进攻王离率领的二十万长城军团。凭借三万骑兵,敢主动攻打以刘邦为首的诸侯五十六万联军,逆袭翻盘。

项羽很厉害,也相当霸道。

而,这个霸道的人物,在战场上几乎没有失败,却败给了韩信,进而流传了几个成语: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韩信战功显赫,个人能力太突出。若韩信有二心,他就会成为下一个项羽。

也可以说,韩信功高盖主,让刘邦很不安心。

刘邦一路走来,颇为艰辛。从平民-逃犯-沛公-封侯-封王-结束项羽时代。他很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他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刘邦更不会让一个能力比他强,威胁又大的人物存在。

所以,刘邦又干了一件事:剥夺韩信军权。

《史记》是这样记载:刘邦厚葬项羽,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军营,直接夺了他的兵权。

刘邦很厉害,武力值比不过韩信。但,他将夺权手段,练得登峰造极。

荥阳惨败,敢孤身直入,夺韩信军权。

现在,他又做了同样的事:剥夺韩信军权。

刘邦不仅识人,爱采纳别人意见,还能够将危险扼制于萌芽之中。谁,会成为他潜在威胁,他就要消除隐患。

韩信,就是刘邦的威胁。

韩信尚沉寂在灭项兴刘不世之功,却怎么也没想到刘邦会出其不意,再一次摘取他的胜利果实,军权又一次被剥夺。

史料没有记载,刘邦用了什么手段,又以什么名义,剥夺韩信军权。也没记载,韩信被刘邦剥夺兵权,有什么反应。

但,史料告诉我们,刘邦又一次以和平手段,夺去韩信军权。进而,造就了刘邦,荣获夺权,最高奖项。这也是历史上,很少夺权成功且又以和平手段的案例。

韩信,这个年轻人,武力值不错,计谋也很厉害。但,在这方面,他远不及刘邦。此时,韩信也不知道,刘邦夺他兵权,是对他打压第一步。

一旦,刘邦踏出了这一步,还会有下一步。

只不过,刘邦是有耐心的人。他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不能把韩信逼急了,否则会适得其反。刘邦懂得一个道理:要想将大鱼制服,光靠蛮力不行。

夺韩信军权,这是刘邦踏出的第一步。

随后,刘邦踏出第二步:消除韩信在齐国影响力。

这一步,刘邦用了更高明的手段:改封。

按照,垓下之战前,刘邦采纳张良的意见,要对楚地进行分封。其中,为了争取韩信、彭越出兵攻打项羽,刘邦许诺,三分楚国天下。

项羽被灭,正是刘邦兑现诺言的时候。

刘邦在定陶,召集诸侯,就是要做这件事。

刘邦灭掉项羽,还要继承西楚霸王时代的遗产。他不仅要分封诸侯王,还要建立以汉为首的天下秩序。

刘邦治理天下,会如何建立新秩序?

这个问题,刘邦有两个人可以借鉴经验。

一个人是秦始皇,另一个是项羽。

秦始皇用十年之功,统一天下。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秦始皇采用了郡县制。

谁也没想到,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没有实现万世之功,子孙继承他的遗产。大秦历经十五年,二世而灭。

强盛的大秦王朝,二世而亡,被天下人认为,郡县制不适合管理天下。于是,项羽亡秦后,又改变了方式,他采用分封制。

周武王伐纣,以分封制,治理天下。大周国运,延续八百年。

项羽是贵族,他不想当皇帝,推行了新的方式:分封制。

项羽效仿西周做法:将自己的王国分封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又减少诸侯兵力。

他,项羽,要做西楚霸王,成为当世霸主。

可惜,项羽也没能坐享劳动成果,他的分封制寿命更短,五年而亡。

现在,这个问题,又摆在刘邦面前?

是分封制好,还是郡县制,或者会诞生其他治理天下更好的办法。

刘邦比较聪明,他们没有在分封制、郡县制,二选一。相反,刘邦做出了新的选择。这个选择就是将分封制和郡县制合二为一。

这就是刘邦想出来地办法:封国郡县并存。

对于,刘邦而言,分封制、郡县制那个更好。这不是,刘邦要做出的选择。刘邦要做的就是守护战果,让后代子孙,去做这件事。

刘邦借鉴秦始皇、项羽留下的宝贵经验,走了第三路:封国郡县并存。

想通了,路该怎么走。接下来,就开始实行。

刘邦要做的第一件事:对韩信的安排。

楚地已定,刘邦要解决一个问题:谁来管理?

为了避免韩信在齐国旧地,做大做强,趁机削弱、打压。刘邦又想了一个办法:改封韩信。

刘邦说了这样一段话:楚地已定,义帝亡后,欲存恤楚众,以定其主。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这段话,先以楚地没有义帝后裔说事,摆明一个观点:立谁为楚王。

按道理说,楚地分封给谁,有两种方案:

1.封给项氏。

毕竟,项羽建立了西楚霸王时代。

但,刘邦很聪明,以义帝说事,完全没有考虑项氏。刘邦不说给,项氏也不敢要。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人,也不会提。

2.将楚地封给立下战功最多的人。

平定楚地,功劳最大有三位:韩信、灌婴、周勃。

垓下之战,韩信用了很多作战谋略,让楚军士气瓦解,项羽逃亡。

灌婴在垓下之战后,追杀项羽,表现最出色。其中,灌婴所部五人斩杀项羽被封侯。灌婴还顺势,平定江东。

周勃也很厉害,平定泗水郡、东海郡、淮河等地。

韩信是齐王,楚地没他份。灌婴、周勃,有可能成为楚王。所以,楚王这个位置,灌婴、周勃呼声最高。尤其是灌婴,他手底下五人都被封侯。

然,众人没想到刘邦不按套路出牌,又说了这样一段话:齐王信习楚风俗,更立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刘邦以韩信熟悉楚国风俗能够更好治理楚地为由。以高超手段,夺走了韩信在齐国根基。

刘邦为了限制韩信发展,还做了两点安排:

1.缩小楚地版图:淮河以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