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88章韩信东征第二个诸侯国攻代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8章韩信东征第二个诸侯国攻代(1 / 2)

逃跑,也是一门充满极高学问。

如何逃?怎样逃?用什么方式逃?选择什么时候逃?这些问题都很重要,需要认真考虑。

一旦,哪个逃跑环节出错。那么,恭喜你,逃不掉。

荥阳之战,刘邦惨败;成皋之战,刘邦再败。打不赢,刘邦充分发挥了一种精神:逃跑。

这一次败得太惨,输得太快,他逃跑也很急。能够跟他一起跑的人,只有一个夏侯婴。夏侯婴之所以能够跟随汉王一起逃跑,是因为他还有一个任务,替刘邦驾车。

刘邦逃跑,已经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他也是一位善于总结逃跑经验的人。

首先,刘邦逃跑选择一个好的时间:夜色下。

毕竟,夜色下逃跑,有助于掩护,不容易被发现。

其次,刘邦逃跑选择带一个人:夏侯婴。

夏侯婴不仅有精湛驾车技术,还拥有一支车兵,且多次冲锋陷阵,取得不错成绩。

刘邦这样做,还有两个好处:

1.人少,不会暴露目标,不容易被楚军发觉。

2.不会因为自己逃跑,乱了汉军士气。毕竟,刘邦逃跑这种行为是高度机密,不能大声宣扬,告诉所有人:我,刘邦,要逃跑啦!

逃跑方向也很关键。正所谓选择方向正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按道理说,刘邦逃跑,应该慌不择路。最简单的逃跑路线是向西,进入洛阳。毕竟,刘邦在巩县--洛阳,设立一道防御,阻止项羽西进。令人奇怪的是刘邦做出向北逃跑,还换逃跑工具,渡过黄河。

其实,这种现象很好解释。

刘邦逃跑,是有计划,带有强烈目的性。简单说,刘邦是败而不乱。

刘邦选择向西,逃不过项羽铁骑追杀。还会让败军也跟着逃入成-洛防线。项羽就会利用汉军溃败阴影,一举攻破成-洛防线。

还有就是,刘邦率领关中子弟,刚出关与项羽开战,不到两个月就败了。他回去,没办法向关中父老交待。也可以说,刘邦没脸见关中父老。

刘邦往北跑,有以下原因:

1.路线隐秘且安全。

按照正常人逻辑,一般人逃跑,会选择去自己地盘。很多人会得出判断,刘邦会选择向西,怎会傻到选择向北。刘邦渡过黄河,就能甩掉项羽铁骑。

2.北地有一支作战精锐。

刘邦选择向北逃,渡过黄河,是因为这里有一支精锐且数量还不少,能够立马投入战斗。

按照太史公记载,刘邦逃跑路线:成皋城北-黄河渡口-小修武-修武。

这一次逃跑相当成功。

刘邦渡过黄河,暂时脱离生命安全。他做了第一件事:抚平项羽给他惨败,带来的心中创伤,好好睡一觉。

第二天,天色刚亮,刘邦以使者身份,又干了一件事:不打招呼,剥夺韩信、张耳军权。

刘邦做这件事的时候,韩信和张耳还在睡觉。进而可以看出,刘邦夺权手段,简直是雷厉风行。

韩信、张耳醒后,听到第一句话:汉王使者来了。

随后,又听到第二句话:你们的军队,被征用。

韩信、张耳听后,第一个反应:什么汉王使者来了?

随后,他们露出第二个反应:谁,这么大胆,招呼都不打一声,征用他们的军队。

韩信是聪明人,第一时间得出准确判断:他没有军权,也没有了作战将士。

随后,韩信得出第二个判断:刘邦在荥阳-成皋打得很艰难。

韩信、张耳很生气,汉使征用他们手中将士,连招呼都不打,太不把他们放在眼中。

刘邦是汉王,征用手下将士,名正言顺。但,你总要给主将打声招呼吧!

刘邦没这么做,来了一个突袭。

韩信、张耳,昨天还是一军统帅,定魏、攻代、伐赵,战功赫赫。睡了一觉起来,军权没有了。

谁,遇见这种事,不发火才是怪象。

韩信、张耳倒要瞧瞧,是谁敢这么做。

这个结果,让他们感到很意外:是刘邦。

刘邦和夏侯婴,两人一车,闯入军营,夺了韩信、张耳军权,这份胆量,也没几人敢这样做。毕竟,夺权这件事,是一件高难度且极危险的事。

弄不好,是要丢掉性命。

就像战国时期,流传那个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他手中有兵符,但,老将晋鄙不认,最终被椎杀。

如何夺?怎样夺?选择什么方式?这些问题,都很关键。

刘邦夺权方式,可谓是独此一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韩信、张耳来到营帐,看到刘邦坐在位置上,旁边还站着夏侯婴,一句话脱口而出:汉王,怎么来了。

刘邦拿着象征军权的符节,说了第一句话:韩信、张耳,我们又见面了。

现在,来说说,韩信、张耳攻代、伐赵那些事。

韩信、张耳定魏后,刘邦表彰他们工作做的不错,又命令他们继续向东推进灭代攻赵。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