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85章汉初三将集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章汉初三将集结(1 / 2)

荥阳城内为什么会有两千女子?这两千女子为什么会身穿铠甲?她们知不知道刘邦投降的消息是假的?以及她们的下场,史料没有提及。

对于这件事,也有不同的看法。

站在道德制高点,他们认为陈平这个主意太缺德,会大力声讨、重点谴责。站在陈平的角度,他的任务是保全刘邦。哪怕以再多的人为代价,他也会这么做。

所以,阴谋家是很可怕。他们做事不会根据法律,或者道德约束。只要能达目的,他们都会选择不择手段。

阴谋家做那些事儿,上不了台面,也不受史官和百姓,甚至也不受当权者喜欢。

总之,陈平用离间计,先除掉项羽身边的臂膀:历阳侯范增(最高谋臣)。

后造成钟离昧等将,遭到项羽猜忌,不被重用。

跟着又使出李代桃僵、美人计,助刘邦逃出荥阳。

他做为谋臣,不但出色完成任务,还保住刘邦。

刘邦脱困,回到关中。萧何又给他准备好粮草,以及作战士兵。萧何给刘邦一个信息:你放心去打,我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刘邦想到荥阳之战的耻辱:议和被拒、纪信替他而死、两千女子为他牺牲、狼狈突围。

刘邦要报仇,消灭项羽,才能消除心中这口恶气。

就在这时,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留下了一个姓名,他叫袁生。除此之外,再也不知道这个人相关信息。

现在来看看,就在刘邦恼羞成怒,想要集结关中将士,与项羽再战之时。袁生的出现,对刘邦有什么帮助?

刘邦刚打了败仗,很愤怒。一句话不对,就会遭受牵连。袁生胆子大,站出来,劝谏刘邦,提了一个新的战略:南下武关,走宛、叶,抵荥阳。

这个战略,相当于再开辟一条新的战线,也可以叫敌后战场。

刘邦听了,没有说话。

袁生先表达了一个观点:楚汉陷入僵持,战局对汉不利。

随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战略:出武关,南下宛、叶,打破僵局。

跟着说了这个战略地好处:即可以分散楚军力量,减轻荥阳,楚军带来的军事压力,又能将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芮(项羽诛杀英布妻儿,其女儿也在被诛杀行列。)反楚势力连成一片,还能震慑保持中立的临江王任敖。

随后,袁生说了怎么打:固守不战,牵制、消耗楚军。

袁生又说了对于汉军伐楚的大战略:决战荥阳。

最后来了一个总结性发言:分散楚军多方力量,使敌方疲惫,汉军休整,进而战胜楚军,赢得天下。

刘邦最感兴趣的就是最后那句总结性发言:战胜楚军,赢得天下。

有句话说得好,发脾气是本能。将脾气压下去,这才叫本事。刘邦就是这样的人,他压制住脾气。刘邦采纳袁生意见,率军南下出武关,抵达南阳。

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但,还有人没被分封,形成一股强大的割据势力。其中,南阳就是其中之一。

南阳这块地,夹在楚、汉、临江三者之间,独立生存。

占领这块地盘的人,他就是王陵。

来看一下,王陵割据南阳那些事。

话说,刘邦西进亡秦,在洛阳遭遇惨败。他听取张良意见,南下取南阳,出武关。

南阳郡守打不赢,在其门客陈恢帮助下,投降刘邦,被封为殷侯。刘邦继续西进,在丹水沿线,遇见襄侯王陵、高武侯鳃。

刘邦还与这二人建立了革命友谊,攻克通往武关秦军军事据点。尤其是王陵,他和刘邦在沛县早就认识。刘邦以兄长,待王陵。

刘邦出武关,进入咸阳。王陵留在南阳,平定秦军势力。

等到项羽封侯诸侯,有意忘了南阳,忽略王陵。南阳形成了一股割据势力,这块地盘,王陵说了算。

南阳,地理位置很关键,尤其是楚汉争雄时期,王陵成为刘邦和项羽,拉拢、争取的对象。

王陵和刘邦认识很早,都生活在沛县。按理说,两人关系应该不错。事实告诉我们,他们关系并不好。

王陵是沛县豪族,刘邦是外来人,大秦泗水亭长,身份上有差距。再加上刘邦行事作风,王陵从不正眼看他。

刘邦沛县起义,王陵单独拉起一支起义军。

从个人感情上,王陵心向项羽。毕竟,项羽是贵族,还有显赫战功,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男儿。

最终,发生了一件事,让王陵倒向刘邦。

这件事就是王陵母之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