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71章汉初三杰聚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1章汉初三杰聚首(1 / 2)

刘邦为什么能够用一个月时间,平定三秦?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观点:

韩信个人能力突出,大战略部署得当,提了六个字:任贤(能打的人都出去打)、封赏(打赢了就要封爵)、东归(利用将士东归的心情,提高战斗力)。

三秦自己原因:三秦之王,虽得地,不得心。毕竟,秦卒二十万被坑杀,咸阳被毁等,让关中百姓痛恨。

刘邦入关中时候的举措: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百姓支持。

萧何个人贡献:收集图案,为刘邦大军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还有一种观点:项羽不支援。(对于,这个观点,绝对是事后诸葛亮,从后面看历史。)

其实,我觉得还有最重要一个观点:刘邦实力很强大,碾压对手。此次,刘邦作战人员,都是能够独挡一面的将领。这些都是汉初封侯拜将的人。

章邯输,不是个人能力问题。而是,刘邦力量比他强大,实力悬殊太大。

总之,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开创西楚霸王时代,彻底乱了。

齐有田荣、赵有陈馀、梁有彭越,三秦有刘邦。不仅如此,燕地臧涂击杀韩广,韩地换住。

天下,已经不属于西楚霸王建立的天下。

刘邦定三秦后,做了一件事:派部将王吸、薛欧出武关,借道南阳,去迎接父族和妻族。

王吸什么时候加入刘邦没有记载,但他是以中涓身份加入刘邦起事,进军到灞上,被封为骑郎将。随后,又入汉中,定三秦。

薛欧以舍人的身份在丰邑投靠刘邦,西入咸阳灭秦,进军灞上,因战功被封为郎将,跟随刘邦进入汉中,出汉中定三秦。

这里就会有疑惑,为什么刘邦要派出这两个人去迎接父族和妻族?

从这两个人官爵来看,一个是郎将,另一个是骑郎将,都是刘邦身边最信任、最亲近的人。所以,表现出了刘邦重视程度。

是这样吗?

或许,是。

或许,不是。

对这件事有两种观点:

1、刘邦定三秦,等同对项羽不宣而战。刘邦家属在沛,位于西楚腹地,处境很危险。

这个解释也说得通,但,忽略了一个实际情况。从咸阳到彭城,刘邦走的不是直线,而是出武关,借道南阳,走阳夏。

这条路线,经过很多人势力范围。走得是大张旗鼓,这就让人疑惑。是真的去接刘邦家属,确定不是搞事?

最终被项羽知道,然后走到阳夏,走不动了。

这里又衍生一个观点,刘邦是被逼无奈下达这个命令。毕竟,薛欧是丰邑加入刘邦。雍齿背叛,丰邑背弃,给刘邦留下了强烈心理阴影。因此,刘邦称帝后,对丰远不及对沛好。

对于,衍生出地这个观点,我个人认为,不成立。刘邦记恨丰邑背叛,但,总不会记恨父族吧!

刘邦没有那么冷血,也没有那么不孝。

2、试探王陵和其他诸侯王态度。

南阳郡归王陵管辖,他处在刘邦、项羽、任敖三种势力范围之间。所以,南阳王陵的态度很重要。

他倾向项羽,就多了一条攻进咸阳的路线。

他支持刘邦,多了一条进军中原的路线。

这也是后来,楚汉争雄时,刘邦和项羽都拉拢王陵。王陵母劝其归降刘邦,遭到项羽烹杀。这也是王陵痛恨项羽,支持刘邦的原因。

我认为第二个观点,才是刘邦派出王吸、薛欧的原因。以迎接父族、妻族为由,试探王陵,及其他诸侯的态度。

定三秦后,刘邦好运不断,迎来了两个人。

一个人是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王之一常山王张耳。

那么,常山王张耳为什么会投奔汉王刘邦呢?

话说,田荣在齐地整出大动静,杀两王,赶走一王,定三齐,自立齐王。还封彭越为大将军,捣乱梁地。又出兵助陈馀,攻打常山王张耳,搅乱赵地。

田荣不愧是第一个站出来挑战项羽分封秩序的人,业务能力相当出色。一个人解决项羽分封齐国三王。

陈馀利用手中三个县兵力和田荣借来兵力,攻击张耳。陈馀能力也不错,打赢了,灭了张耳襄国,迎接赵王歇回赵,自封为代王。

张耳和陈馀都是魏地贤者,有很高名声,还都被秦国通缉。他们一起落难,一起吃苦。陈馀对待张耳,犹如父亲。他们一起加入陈胜反秦,又一起重建赵国。这两人革命情谊深厚,被称为刎颈之交。

结果因为巨鹿之战,闹了小误会,友情开始破裂。

项羽来了一把火,分封张耳为常山王,分封陈馀三个县为南皮侯。这把火,烧得很大,让两人关系彻底决裂,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张耳战败,就面临两个选择。

东去投奔项羽,请他主持公道,助他复国。

西去投奔刘邦。

张耳自己的选择,是想东去投奔项羽。他说了这样地话:汉王虽然和我有老交情,可是项羽的势力强大,又是他分封的我,我想投奔楚国。(汉王与我有旧故,而项羽又彊,立我,我欲之楚。)

这时,一个人站出来,改变张耳的想法。这个人叫甘公。

这个人物全名是什么,史料没有记载。但,这个人有一个爱好:天文学。

还有一个特长:占星术。

他有个先祖,叫甘德,是天文学家,写了一本书《天文星经》,与另一个人叫石申写的天文书,并称为《甘石星经》。

张耳见项羽势大,想要去投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