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7章韩信登场(1 / 2)

话说,刘邦第一个打进咸阳。按照楚怀王约定,他就是关中王。按照剧本发展,水到渠成。可,刘邦遇到一个年轻人,他就是项羽。

项羽自持功高,擅自修改剧本。项羽不仅用武力攻破函谷关,还逼刘邦主动参加鸿门宴。

此时,刘邦势单力孤,打不赢项羽,只能忍。

鸿门宴去了,结局很完美,过程很狼狈。

项羽杀子婴,屠戮宗室,火烧咸阳,刘邦不敢发表意见。

项羽负约,逼他让出关中,去巴蜀当王。刘邦忍不了,不想忍了,打算干一件事:攻打项羽。

就在刘邦冲动,做出错误的决定,一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张良。

张良问了刘邦一个现实问题,就打消了他的怒气:你打得过项羽吗?

刘邦知道,他打不赢。

张良告诉他,打不赢就要忍。同时,张良告诉他,对项羽分封不满的人有很多。天下迟早会乱,需要等待时机。同时,张良告诉刘邦,巴蜀并非无用之地。秦得巴蜀,而争天下。

不仅如此,张良还通过项伯这层关系,为刘邦争取到汉中。

项羽听了项伯之言,也想照顾一下刘邦情绪。所以,又给了刘邦一个郡:汉中。

刘邦不叫巴蜀王,因定都汉中南郑,被称之为汉王。

其实,项羽不封,刘邦也能得到这个地方。攻咸阳时,刘邦派骊商已经平定汉中。项羽分封,不过是顺水推舟,送个人情。

就这样,刘邦被分封时,有三个郡:巴、蜀和汉中。

张良做通刘邦思想工作,又得到汉中,选择了忍,接受分封。

公元前206年4月,项羽戏水会盟诸侯。刘邦带领三万兵马,南下入汉中,回到自己封地。

张良和刘邦反秦建立了很深刻的感情,尤其是鸿门宴,进一步巩固了感情。

有句话说得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张良五世相韩,他奋斗的目标也是重建韩国。公子成被封韩王,他也要归国。

这一别,不知道何时才能相见。

张良送刘邦入汉中,走了很远的路程。临别前,张良给刘邦献了最后一个计策,当做送别礼物:烧毁栈道。

秦岭东西走向,是汉中与关中一道天然屏障。栈道也是两地通往要道。

张良告诉刘邦烧毁栈道,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

1、防备诸侯入汉中。

2、表明立场:没有进取之心。

刘邦西进亡秦,张良有很大功劳。刘邦采纳了张良的意见,入汉中,做了第一件事:烧毁栈道。

此时,刘邦已经五十一岁了。他还能活多久呢!

按照剧情发展,刘邦入汉中,又烧毁栈道。他成为汉中王,将会老死汉中。毕竟,刘邦从一个平民,成为诸侯王。这样的人生,也是充满传奇,不是谁都能有的。

项羽分封十八位诸侯王,就只有刘邦出生最低,没有背景。但,也只有刘邦是凭借实力,走到今天这个地步。

去了关中后,刘邦面临一个问题:将士思归。

很多跟随刘邦入汉中的人不断逃跑。据史料记载,有数十名将领级别的人物,不想入汉中,选择抛弃刘邦。

这个时候出现一个人,告诉刘邦,利用将士思归的心情,从汉中打回关中。

这个人就是韩信,被评选为汉初三将、汉初三杰、兵仙等多种至高荣誉。

就这样,韩信登场啦!

韩信能够登场,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夏侯婴,另一个是萧何。

这两个人都是跟随刘邦反秦的人物,且最为信任的人,还说得上话。

来看一下韩信个人资料。

生卒:出生未记载,据野史记载,他出生于公元前231年,比项羽小一岁。死于公元前196年。

职业:楚持戢郎、汉大将军、齐王、楚王、淮阴侯。

根据史料记载,韩信是泗水郡淮阴人,出生平民。但,这个人物从小有大志,喜欢读书,尤其是兵书。

他还有一个兴趣爱好:练武。

因为出生在楚地,韩信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敢于蔑视权贵。

韩信前半生过得相当苦。

因为家贫,不能为官,也不懂经商,依靠别人救济渡日。

母亲死了,也没钱办丧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