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张良登场(1 / 2)

刘邦从失败之中,发现问题,也不断自我总结。反省之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只有自己强大,才是王道。

友军,不可靠!

部将,不可靠!

可靠的只有自己腰中三尺长剑。

雍齿背叛,丰邑父老背弃,也给刘邦生动形象上了一课。对于刘邦现在而言,是沉重的打击,一次惨重的教训。对刘邦未来而言,何尝不是宝贵的一课。

有些事情,早点经历,比没有经历好。哪怕是痛苦的经历,也要去经历。只有经历过痛苦,你才会茁壮成长。

刘邦也不知道沛县父老会不会抛弃他,他手底下的人会不会背叛他。这些未知的因素,给了刘邦一个动力:变强。

眼下格局,对刘邦极为不利。

西边魏国强兵压境,北边齐国泰山压顶,东边秦军虎视眈眈,南边是景驹、秦嘉等人的地盘。

方与投魏,胡陵复叛。刘邦的地盘,只有沛县,孤零零一座城。若不打开局面,等待刘邦的结局:要么,被秦军灭;要么,被其他诸侯吞并。

刘邦怎样才能在乱世生存,打开局面。

答案只有一个:要自强。

刘邦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自强。

刘邦痛定思痛,想到了一个办法,投靠强大的一方,做为他坚强的后盾。

此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秦二世以章邯为将,东出平叛。

章邯不愧是秦末乱世之中第一名将,组建骊山刑徒,东出平叛。三战斩杀周文,荥阳救李由,杀田臧,斩李归,一鼓作气破陈,颠覆张楚政权。

陈胜点燃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却在短时间内被章邯扑灭。陈胜也被最信任的车夫庄贾杀害。这场声势浩大的起义,真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后,攻南阳的宋留不打了,害怕秦军,举兵来降。

结果,没有得到善待,被章邯送回咸阳,车裂。

张楚政权覆灭,但,它留下的火种,并没有灭亡。

陈胜虽死,一个人站出来重组张楚政权,他就是吕臣。

吕臣,出生于公元前235年,其父吕青出生于公元前255年,这对父子忠于陈胜,不想看到张楚政权覆灭,在新阳组建苍头军。

这对父子,干了两件事:

1.收复张楚政权的国都陈。

2.诛杀叛徒庄贾。

由于,这对父子整出的动静太大,又被章邯盯上。章邯率军南下,击败武臣,平定叛乱,占据陈,这个战略要地。

吕臣打不赢章邯,败走,无法组织兵力继续对抗。

章邯杀陈胜,败吕臣,见楚地翻不起大浪,他下一个攻打的目标:魏国的国都临济。

就在章邯准备北上伐魏,一个人站了出来,组建新的楚国政权,这个人就是秦嘉。

秦嘉是秦东海郡陵人。

陈涉大泽乡起义,他也不甘落后,与铚人董绁、符离人朱鸡石等相约起义,围困东海郡守庆于郯县。

秦嘉从骨子里看不起,陈胜这些出生贫困的人。

陈胜见他在东海郡起事,想要招揽他,赐官爵,他不要。

陈胜派了一位武平君畔做为监军,他不听号令,还做了一件事,杀了陈胜派来的监军,表明立场:你什么身份,想要我跟你混,你不配。

还说了一句令人愤怒的话:你派来的人,太年轻了,又不懂用兵。想要我听他的,做梦。

陈胜得知这件事,除了愤怒,也没有别的办法。毕竟,很多人都不把他当回事,只不过这一个是明目张胆。

陈胜死了,吕臣败了。秦嘉觉得他有必要站出来,承担起楚国,这支反秦的大旗。

秦嘉做了一件事:立楚国宗室后裔景驹为王,这就是新的楚王。将国都定在留县,军队驻扎在彭城。

新楚政权国都留在沛的南面,离沛很近。刘邦听说了这个消息,为了自保,也为了投靠一个更强大的对手,带领部将前来投靠。

因为这个决定,刘邦遇到了一个打天下最重要的人,这个人就是张良。

张良,该你登场了。

刘邦和张良在去投靠景驹的路上相遇了。这次相遇,造就了一段君臣相遇的佳话。一个成就了汉初三杰,第一谋臣的名声。另一个成就了帝王霸业,建立了大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谁能想到,这对君臣相遇,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投靠。

通过张良和刘邦相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收拾好自己,扬帆起航,人生处处会有惊喜。

当然,现在的刘邦还是刚经历部将雍齿背叛,战事不利,解决自我安全都是一大问题。

张良也是,他的处境也很困难。

刘邦有困难,张良也有困难。他们有个共同的困难,如何在乱世之中立足。然后,他们想到解决困难的方法:投靠强者。

碰巧,他们两个想要投靠的人,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被秦嘉和东阳宁君拥立的新楚王景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