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章沛县起义(1 / 2)

陈胜大泽乡起义,沛令战战兢兢地活着。他想起义,没有群众基础。又担心,起义被朝廷镇压,祸灭三族。

在萧何、曹参等人的努力下,给了他新的选择:把流亡在外的人召回来。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不仅可以增加实力,还释放出与秦决裂的诚意。

2.杜绝隐患。

可以说,萧何、曹参给出的方案,是最佳。成功了,保住性命。失败了,可以推卸责任。

沛令见没有威胁到自己切身利益,手下人都举手赞成,他也表态:把流亡在外的人喊回来。

刘邦就这样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始站在历史面前。这次回来,也是刘邦新的开始。

萧何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急需要处理:如何把这个消息,告诉刘邦。

刘邦释放劳役,犯了死罪,四下逃亡。沛令,派出人去抓捕刘邦。去了很多次,都没能抓捕成功,甚至连人都没找到。

刘邦逃亡的地方叫芒砀山。它是芒县与汤县的合称。归,汤郡管辖。这个地方,位于砀郡和泗水郡之间。

芒砀山,多雨季,不仅丛林茂密,还是豫东平原唯一的山群。周边为大泽,还有一种可怕的生物:大蛇。

刘邦斩白蛇,应该是真的,不是虚构的神话。只不过,这个真实的故事,被太史公妙笔生花,写成了顺应天道起义。

用现在的地图来看,芒砀山位于豫、皖、鲁、苏,四省交界。这个地方,鱼龙混杂,不好管理。

刘邦释放劳役,逃到这里。可谓是选择了一个好地方。沛令抓不到刘邦,也不足奇怪。

当然,这个地方,还流传了很多名人的故事。

据说,黄帝曾来这里巡游。蚩尤在这里反抗黄帝。宋国第八位国君宋僖公也认为这里是风水宝地,想要在这里修墓。孔子路过,躲了一场雨,留下了一座夫子山。

芒砀山,来了很多名人,到此一游。

最有名气的人莫过于汉高祖刘邦,不仅斩杀白蛇起义,还隐藏在这里躲过朝廷的追捕。

当然,刘邦来在这里,不是看风景,也不是选择风水宝地,更不是来巡视。他是为了活命。

刘邦隐藏的地方好,行踪不定,不好找。

萧何是如何联系刘邦,这是一个问题?

这时,一个人物出场了,他就是樊哙。

来看一下,樊哙的个人信息。

出生:公元前242年-公元前189年。此时的樊哙,三十三岁。

职业:以屠宰为业。

家境:贫寒。

樊哙家境贫寒,以屠宰为业。刘邦大他,差不多15岁。樊哙人穷,但不傻。常年以屠宰为生,不仅锻炼了他体魄,还练就了一双慧眼。

樊哙眼力劲相当不错,觉得无所事事,混日子的刘邦能干大事。因此,樊哙对刘邦很崇拜,也对其忠心耿耿。很多时候,樊哙还会给刘邦送肉。

用一句话形容:樊哙与刘邦交往甚密。

萧何找不到刘邦,樊哙能够找到。这也说明,萧何对刘邦的人际关系网,有充分的了解。萧何找到樊哙,让他带话给刘邦:沛令赦免了他的罪过,赶紧回来,响应诸侯,举旗反秦。

樊哙能够去联络刘邦,也说明了两件事:

1.樊刘关系不错:樊哙联系得上,知道刘邦在哪里。

2.刘邦流亡在外,也关注沛邑的情况。

樊哙去了芒砀山,找到刘邦,并把萧何的原话,说给他听。刘邦听了,心中起疑:会有这种好事!

随后,刘邦开始分析,这些话是真是假,该不会是萧何和沛令窜通好,抓他回去。

另一个人的出现,打消了刘邦的顾虑。这个人就是被萧何推荐给沛令联络官夏侯婴。

夏侯婴,出生日期不知道,他是沛县本地人,他的职务是厩司御。

完成份内工作之后,夏侯婴爱做一件事,喜欢找刘邦去聊天。而且一聊,就是大半天。就这样刘邦和夏侯婴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

其中又发生了一件事,将这两人这份感情,进一步巩固。

刘邦误伤了夏侯婴,被别人告发到官府。

刘邦以下犯上,这是很严重的罪。当事人夏侯婴没有落井下石,反而主动证明刘邦没有伤他。有夏侯婴当事人作证,证词又被推翻,刘邦免于刑罚。但,夏侯婴因为此事,遭受牵连,被关押了一年多,受鞭笞刑数百下。

从此,刘邦和夏侯婴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

刘邦不信沛令,不信萧何。但,他信任夏侯婴。毕竟,刘邦未落草之前,夏侯婴是他上司,对他很好。刘邦犯事,还处处帮他,有过命交情。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