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西汉那些事儿:草根皇帝刘邦> 第10章天才之间地较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章天才之间地较量(1 / 2)

赵高做通了胡亥的思想工作,这只是完成了计划之中的一小部分。想要成事,还要做一个人的工作。这个人就是德高望重,在百官之中有威望,秦朝的丞相李斯。

只要李斯加入,胡亥为帝,就多了几层胜算。

胡亥年少,涉世不深,赵高能够用至高无上的皇权诓骗。赵高又会如何说服,历经风雨数十年不倒,位居相位,且被秦始皇独宠二十几年的老人?

如果,你是赵高,想要说服李斯加入自己阵营,见面后的第一句话会怎么说?总不能一上来就开口,表明立场,和盘托出自己的计划吧!

聪明人是不会这么干,也不会轻易亮出底牌,更不会做出这样愚蠢的举动!所以,赵高的第一步是试探,带着惊慌失措且不能做主的表情,先说了一句:“陛下去世了。”

接下来,赵高暗中观察李斯的反应。

李斯的第一反应是大惊,然后很快平静。毕竟,李斯历经数十年的风雨都过来了,这点风浪,他也挺得住。尤其是现在他不能慌,也不能乱。

李斯心里琢磨,赵高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不只是让他拿主意这么简单。其中,定藏着不可告人的企图。

赵高为了让李斯放下戒备,赢得好感,主动示弱,谦恭地问了一句,“陛下去世,丞相,我们该怎么办。”

秦始皇去世,李斯来不及哀悼、哭泣。明锐地时局判断,让李斯做了第一个决定:封锁消息。

秦国曾有过这样的历史。秦武王举鼎而死,无子继位,导致秦国诸公子争位。这就是秦国历史上被称为季君之乱。

如果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传了出去,秦国定会掀起血雨腥风。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没有指定那个儿子,继承他的基业。十几个儿子都在咸阳,他们都有资格。

长公子扶苏又在上郡戍边,其后,又有蒙氏支持。一旦,得知秦始皇驾崩的消息,被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挑拨。大秦王朝,将会发生大乱。为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同室操戈,手足相残,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李斯做出的这个决定,出发点是为了稳定局势。先封锁消息,回到咸阳,找出合适的人选。再宣告,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诸公子之乱,再次上演。

李斯怎么说,赵高怎么做。宛如,长者对晚辈说话,毕恭毕敬。毕竟,李斯比赵高大二十多岁。赵高在李斯面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一切听丞相安排。”

李斯和赵高接触不多,但,对方的事迹,却有耳闻。一个出生隐宫的孩子,又没有强大的背景,能够走到今天的地位,没有能力,是不可能的。

李斯仗着自己是老者,又是秦国的丞相,和秦始皇又是亲家,对这个中车府令,没有放在心上。李斯也相信,赵高不敢违逆自己的意思。

“陛下,临终前,可有嘱托谁继位。”

这是李斯最关心的问题。李斯没能临终前见到秦始皇,心中充满愧疚。否则,他就会亲自问秦始皇,百年之后,江山社稷的重任交给谁。

赵高依旧谦恭地回答:“陛下让长公子扶苏回咸阳,主持葬礼。(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李斯从这句话,得到了一个信息,那就是秦始皇临终前对后继者做出了决定。这个人,就是扶苏。

赵高不动声色地问:“丞相,诸公子当中,谁能堪当社稷重任。”

“顺着陛下的意思。”李斯懂对方这句话是在询问他支持谁。然,李斯常年纵横朝堂,这种场面还是能够应付,他的回答滴水不漏。

赵高听后,一改谦恭的姿态,委婉地表明自己的立场:“我不支持扶苏。(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事将何如?)”

“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

李斯先表达了内心地愤怒,后义正言辞地又说了一句:

“我等深受先皇信任,不可辜负。”

同时,李斯表明了一个观点:要完成秦始皇最后下达的命令。

赵高为了说服李斯,做了不少功课。正面说服不了李斯,问了一句话:“丞相,不怕吗?”

李斯先楞了一下,后发表言论,“我是大秦丞相,百官之首,位列三公,享受取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我都这个年纪了,有什么好怕!”

赵高似乎料到对方会这样回答,语调平静地又问了一句:“现在的丞相是风光无限,可,未来会如何?一朝天子一朝臣。长公子扶苏为帝,你的荣华富贵还保得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