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定国神将> 序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序言(1 / 1)

在中国历史上十七世纪中页,曾经有过一段极其黑暗的时期,数十年间,各路势力割据争霸,烽火遍地,民不聊生,汉族人口锐减大半。这就是明末清初政权更迭时期长达几十年的真情实景。在这段对汉民族极端黑暗的炼狱时期,却诞生了一名天才战将李定国,独力支撑起了南明王朝最后十年的岁月,他如同一盏明灯、一把火炬,在暗夜中给了破国亡家的千百万民众希望。

李定国是陕西榆林人,出生贫苦农家,10岁时,加入张献忠起义队伍,后被张献忠收为养子,年少就随军转战南北。成年后的定国高大英武,仪貌俊朗,军事才能卓越,武艺超群,英勇善战,有“万人敌”之称。17岁时,定国就已统领二万兵马。21岁时,定国率领二十多人奇袭重兵把守的重镇襄阳,夺取襄阳城,创下了震古烁今的伟大战绩。

献忠死于满族人之手后,定国抛下与明朝的旧怨,联明抗清,专心辅佐南明永历皇帝。彼时满族军队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国,在骄狂不可一世的满族统治者眼里,汉民族各路军队就是菜鸟。可惜的是,他们遇到了明末第一名将,“战神”李定国。

定国征战广西时,在桂林大败号称数十场大战无败绩的满清定南王孔有德,迫使其自杀身亡。

在湖南衡州,努尔哈赤之孙,清初理政三王之一的百胜亲王尼堪率军10万与定国大战,定国诱敌入埋伏圈,在左右两翼按兵不动的情况下,靠自己亲率的中路兵马正面硬刚,以少胜多,阵斩尼堪,歼敌过万,打破了满族军队入关以来,大兵团野战无败绩的神话;创下了一次野战歼灭清军人数的最高纪录;尼堪也是自努尔哈赤以来阵亡的清军最高统帅,定国一战而封神。而这还是在两翼伏兵未听从调令的情况下取得的战果,若完全按照定国计划部署,满清的10万八旗军将死无葬身之地,整个抗清历史都会被彻底改写。

阻止了这次战役战果扩大的是定国的义兄孙可望,可望也是献忠养子,献忠死后实际掌握南明军政大权。可望嫉妒定国之才,不仅下令部下二将拒绝执行定国下达的伏击合围清军之命令,还断其后勤补给,发命令逼迫定国班师回后方。本来顺治皇帝已经打算割七省向定国议和,南明王朝看到了难得的曙光,却因可望的狭隘短视,彻底断送了一片大好形势,而清军也获得了重整旗鼓的绝佳机会。

身为刚愎狠戾的张献忠之养子,数十载的战乱生涯,李定国却没有继承张献忠丝毫的流寇习气。定国忠勇仁义,军纪严明,爱兵爱民如子,绝不滥杀无辜。定国顾全大局,对义兄孙可望一忍再忍,直到最后关头才被迫翻脸。孙可望发兵14万攻打定国,定国只有3万军兵,两军对垒时,可望下属军将折服于定国之智勇,愿意弃可望而归投定国,定国几乎兵不血刃瓦解可望全军,孙可望走投无路之下投降清军,为清军出谋划策,令部下为清军领路攻伐定国,定国成为南明最后也是唯一的柱石。

李定国勇猛过人,用兵如神,但绝非全才。定国没有皇太极那样的权术霸气,无多尔衮那般的老谋深算,他的政治手腕不够辣练,人际关系也不太擅长,没能太安抚好孙可望旧部包括义弟李文秀,为后期的征战埋下了隐患,文秀之死更是使得定国痛失一臂。

定国指挥的最后一场大战是在磨盘山以仅剩的六千兵力伏击吴三桂统领的三万精兵。在吴三桂军已经小半进入伏击圈的时候,南明的大理寺卿芦桂生临阵叛变投敌,报告了吴三桂伏兵情报,一次伏击战转瞬变成了阻击战,定国占据有利地形,但吴三桂占兵力与装备优势,大战半日,炮火引发山火,风向正好吹向定国军队,定国仰天长叹:天助大清,天亡大明。定国下令退兵,痛失了斩杀吴三桂的良机。此役定国军折损近半,三桂军损失更惨重,阵亡高级将官二十余人,官兵伤亡近万。

定国撤退至云南与缅甸相交边境后,因定国所部精兵干将主要来自陕西,不服云南边境潮热水土气候,瘟疫流行,众多军将病亡,定国也被感染。在得知永厉帝被吴三桂擒杀后,42岁的定国病情加剧,呕血盈升。定国临终前,交代将士及后人:“宁死荒外,勿降也!”

因历史的种种原因,李定国名气不大,少有人知,但著名历史学家顾诚这样评定李定国:“在明末是反抗封建压迫的英雄,清初是抗击满族贵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统治的杰出统帅。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在明清之际各方面的人物当中,他是光彩四耀的一颗巨星,其他任何人都无从望其项背。”

在历史的天河中,李定国不是最耀眼的星,但他发出的光芒绝对感人至深。若用袁崇焕与李定国对比,袁的战功与人格差定国以千里计。定国是与岳飞和文天祥同等级的民族英雄,定国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战功不输于岳飞;定国坚拒满清抛出的任何诱惑,坚持死磕清军,其坚贞不输文天祥。中华民族历史上,正因为不断还有文天祥、李定国这样致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汉民族的文化传承才能历经五千年传承延续,一直未断、未倒。

定国“秉菩萨心肠,显霹雳手段”,是那个时代唯一视社稷和黎民重于自己前程乃至生命的伟大统帅,他的一生,几乎没有任何污点。定国死后,云南多地百姓建立庙祠祭祀供奉定国,尊奉其为“雨神”。定国生为战神,保家卫国,死为天将,造福苍生。到了当代,云南人民仍然视定国为滇中脊梁,蔡锷以定国为榜样,章炳麟说:“愿吾滇人,毋忘李定国!”

定国乃是将帅之才,但无帝王之资。定国一生,若能值遇明君,必是力挽狂澜,建国安邦的中流砥柱,而不遇明君就是他人生的最大不幸。

本书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真实的人物为线索,描绘李定国波澜壮阔的一生。但此书不是历史学著作,是小说,故事情节有大量发挥,笔者将之命名为“长篇历史侠义伦理小说”。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