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九千五百二十七叶的宙王> 第137章帝皇引擎六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7章帝皇引擎六型(1 / 2)

第三轮星际探索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的另外两个文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这里就不赘述了,我们说一下远空探索部队那边的事情。

最先开始研究工作的是负责中子星那边的远空探索部队,毕竟那里距离太阳系最近最近。

中子星是目前发现的除了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星体,不过理论上在中子星和黑洞之间还有一个密度比中子星大,比黑洞小的夸克星。

恒星步入晚年后,就会膨胀成为红巨星,当恒星外壳向外膨胀时,它的核受反作用力向内收缩,形成了一个致密的白矮星或中子星核心。

中子星和白矮星一样,都是处于演化后期的恒星,它也是在老年恒星的中心形成的,只不过能够形成中子星的恒星,质量更大。

根据计算,当老年恒星的质量小于8个太阳时,往往只能变化成一颗白矮星,当晚年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八倍以上时,它才有可能变为一颗中子星,质量更大的可能形成夸克星和黑洞。

中子星与白矮星的区别,不只是生成它们的恒星质量不同,它们的物质存在状态也是完全不同的。

简单地说,白矮星的密度虽然大,但是还在正常物质结构能够达到的最大密度范围内,即电子还是电子,原子核还是原子核,物质的原子结构还是完整的。

而在中子星中,压力实在是太大了,白矮星中的电子被压缩到原子核中,和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为仅由中子组成,随后中子简并压支撑住了中子星,阻止它进一步压缩。

我们都知道原子核在原子中只占据了一小部分的地盘,白矮星是由原子紧密结合,不留空隙形成的,而中子星则是由完全是中子的原子核紧挨在一起形成的。

可以这样说,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的密度就是原子核的密度,这也是岩王为什么会产生现实生活中能够观测到的粒子其实只是别的时空的大型天体的投影的原因。

或许把这些粒子拉近放大,最终能把别的时空的大型天体拉过来,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在进行中了。

而且中子星本身就是恒星坍缩的结果,所以把它放大是不成问题的,理论上来说,只要能量足够,任何物体都可以变得无穷大,这也是岩王推测物质没有大小,只有距离观测者空间远近的原因。

不过虽然中子星有时被称为巨型原子核,但是在其他方面,中子星和真正的原子核是很不一样的。

比如原子核是靠强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而中子星是靠引力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所以人们习惯于把中子星看作是天体。

但是如果最后所有的力都统一了,引力和强相互作用力被证明是同一种力,只不过是同一种力在不同时空的不同表达形式,那么中子星和原子核就没有差别了,就被证明是同一种东西了,这就有意思了。

中子星的质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它的引力也非常大,大到让光线都只能呈抛物线挣脱,不过还没有离谱到光线都不能逃脱的地步。

由于中子星保留了母恒星大部分的角动量,但是它的半径又非常非常小,转动惯量的减少导致了它的转速迅速增加,产生了非常高的自转速率。

又由于中子星的磁轴和自转轴并不重合,磁场旋转时所产生的无线电波等各种辐射可能会以一明一灭的方式传到地球,就好像有人眨眼一样,这样的中子星就是脉冲星。

中子星的高密度使它拥有了强大的表面重力,所以想从一颗中子星上离开,逃逸速度甚至需要达到光速的一半,好在现在岩王他们的飞船差不多能够爆发出九成光速,能够脱离中子星的束缚,但是在这之前,中子星的强磁场和强引力会先把他们撕碎的。

中子星是超新星爆炸后的产物,在超新星形成的过程中,超重质量的母恒星本身的一些质量被湮灭,这些湮灭的质量相当于一个甚至是数个太阳的质量。

这个过程完全遵守质能方程,这等分量的物质全部转化成能量,这就不奇怪为什么超新星爆炸的时候能够照亮整个星系、被整个星系看到了。

中子星的母恒星本就比太阳庞大,而中子星不但继承了母恒星的大量物质,还继承了一部分超新星爆炸后的能量,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它本身蕴含的能量是太阳的很多倍了。

中子星的能量辐射是太阳的100万倍,按照现在诸天文明的用电情况来看,中子星在一秒钟内辐射的总能量若全部转化为电能,够诸天文明用上几十亿年!

宇宙是从不缺少能量和财富的,就看智慧生物们能不能利用,所以一些为了资源拼死拼活的文明,格局是真的小了,技术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当然这里面也有人心作祟的结果。

中子星的压强大得惊人,地球中心的压强大约是300多万个标准大气压,而中子星的中心压强可以达到10的28次方个地球标准大气压,比地心压强强了3万亿亿倍!

中子星的磁场也特别强,在地球上,地球磁极的磁场强度最大,但是也只有0.7高斯,太阳黑子的磁场在太空中已经算是强的了,大约在1000至4000高斯,但是这些磁场强度在中子星面前,连弟弟都算不上,大多数中子星表面极区的磁场强度就高达一万亿高斯,甚至能达到20万亿高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