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都市言情>商贤> 第一章 海水是苦涩的-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章 海水是苦涩的-1(1 / 2)

韦达人是20世纪90年代初下海的,当时,中国大地上正掀起一 股全民经商的热潮,“下海” 一词就是从那会儿兴起的。“下海”原 指渔民出海捕捞,用他来形容那些辞职经商的人,是因为喜怒无常 的大海随时可能掀起滔天巨浪,将出海的船只掀翻,这一点,风险 莫测的商场和大海极为相似。用“下海”二字的贴切之处还在于, 这些投身商界的人此前有的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有的在国有企业 拿着旱涝保收的工资,还有的在乡镇集体性质的厂子里搞管理,反 正,他们原本都是端着“铁饭碗”的,一下辞掉公职,变成个体户, 其风险之大可想而知。在那个年头,没有一点胆魄,要想辞职下海 是很难做到的。当时的文人写到某人辞职下海时,前面喜欢用"毅 然决然”四个字,以表示其投身商海的雄心和悲壮。

那时候,韦达人在盛州市盐业公司做工会秘书。地市一级公司 的工会设有专职秘书,这在盐业系统很少见,韦达人清楚,这是领 导没地方放他,硬扯出一个名堂把他掘在工会。韦达人是一个极自 负的人,他从不认为自己没能力,相反,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大本 领的人,以为凭自己的才干,可以在更宽广的平台上做更大的事。 可现实很骨感,你本领再大,不会来事,领导也看不上,即便知道 你有本事,就是不用,你也毫无办法。不惑之年早已过去,他感到 自己不能再这样耗下去了,时光如同古淮河水一样一泻千里,再不 珍惜,一辈子眨眼就过去了。年轻时,踌躇满志,豪气冲天,先是 想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作家梦破灭后,又想从政,老天也给过 他机会,看他聪明伶俐、能写会说,区委办调他去做秘书。就他那

桀瞥不驯的性格,不要说提拔重用,能在机关站住脚就不错了。正 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没到两年,区委办领导就找了个借口将他送 了回去。冈!1回到盐业公司那段日子,他心里非常苦闷,对自己被区 委办退回来很不服气。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他也渐渐想开了。另!J 人对领导总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而他总是在领导布置任务时谈 不同意见,不满意的就不干,和那些处处谦虚低调、事事察言观色 的人比起来,有着天壤之别。许多朋友都认为他太浪漫,说他不是 站在大地上,而是飘浮在半空中。有的朋友看他不食人间烟火的样 子,断定他在社会上不可能吃得开。韦达人渐渐看透这些后,也知 道自己不是从政的料,不再想在官场发展了。再搞文学创作吧,先 前由于好高鹫远,志大才疏没写出名堂,信心已经严重不足,很难 再写下去。仕途、文学两条路被堵死,并没有动摇韦达人此生要干 一番大事的雄心,他不动声色地寻找着崭露头角的机会。

在工会做秘书,每天工作不多,他又喜欢阅读,报纸上海南大 开发的新闻报道,杂志里广东、福建沿海一带个体老板经商发财的 文章对他产生很大影响。渐渐地,他产生了辞职下海的念头。半年 前,这个念头第一次出现时,他自己也吓了一跳。可后来多次出现, 也就不惊奇了,任由这念头发芽、生长。三月份,邓小平的南方谈 话在报上发表了,他看了以后激情澎湃,瞒着妻子去海南看了看。 海口热火朝天的大开发场景深深地感染了他,坚定了他下海经商的 决心。但他知道,对于辞职下海的事,家人一定不会轻易同意。父 母不同意倒也没有什么,毕竟自己成家立业了,早就不和他们一块 过日子了,日子过得好坏对他们影响不大。他最担心的是妻子这一 关不好过。果然,有一天,他找了个机会,试探着将自己打算辞职 下海的想法对妻子孙奇荟说了,话刚说了一半,马上就被顶了回来。

妻子的反对在韦达人的预料之中。孙奇荟是职大的教师,同她 的职业一样,干什么事都循规蹈矩,让这样一个知识女性改变态度, 同意他辞职下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说服妻子成为摆在韦达人 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谋划,韦达人拿出了一套完整的方案。

这一年中秋节傍晚,去城北老家吃团圆饭之前,韦达人和妻子 漫步在古淮河北岸,他要借这个机会走出说服妻子同意他下海的第 —步。

古淮河是一条饱经沧桑的河,有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这不是一 条普通的河,它身上有很多凄惨的故事,作为著名的“黄河夺淮” 悲剧中遭受欺凌的一方,可谓多灾多难。历史上,北方的黄河数次 泛滥,滚滚黄河水带着大量泥沙野蛮地吞没孱弱的淮河,致使原本 清澈的淮河面目全非,在相当长时间内,黄河水在淮河流域猖狂肆 虐。黄河改道北方以后,不知什么原因,人们不再叫它淮河,而叫 “废黄河”。后来,可能是嫌“废”字不好听,又把它叫作“黄河故 道”。也有人称它为“古黄河”,有时为了简洁,直接称“黄河”。韦 达人一度感到纳闷,黄河在山东,怎么会跑到江淮平原?直到长大 后,他的地理知识慢慢增多,弄清了洪泽湖、淮河、大运河三大水 系的来龙去脉后,黄河故道之谜才得以解开。

古淮河是盛州人的母亲河。韦达人的家就在离古淮河北岸不到 100米的老街上,42年前,他就出生在那个当时不足两万人的小镇 上,他吃着古淮河水长大。儿时洗菜、淘米、洗衣、戏水、游泳, 都在这条河里,河岸的沙滩上、石堆旁,都留有他儿时玩耍的身影 和足迹。这半生,除了下乡插队两年,当兵三年,余下的37年他几 乎无时无刻不和古河相伴。他对这条河感情实在太深了!他特别喜 欢游泳,不仅夏天游,冬天敲开河面上的冰块也要下水游。他还喜 欢在河边散步,每天或早上或黄昏或月夜,哪怕是下雨天也坚持在 河边走上一个小时。年轻时,初次谈恋爱失败,更喜欢在河边行走,

排遣心中的苦闷。他雨中打着伞在河边转悠的场景多次被同学看到, 喜欢恶作剧的朋友还散布他想不开要跳河寻短见的谣言。对于这些 嘲笑,韦达人不予理睬,依然雷打不动地坚持在古淮河边散步。

这一年中秋的黄昏格外清爽,被夕阳染得又红又艳的晚霞毫不 吝啬,将多彩的霞光映照在河面上,于是,河水便泛着红白、红黄、 灰蓝的颜色。河边的城市结束一天的喧嚣,慢慢地沉静下来,像即 将入睡的婴儿一样乖巧、安详。韦达人和妻子手拉手走在河边,心 情十分惬意。婚后15年,夫妻俩感情和谐而又融洽,几乎没吵过架, 邻里乡党都夸他俩是模范夫妻。达人知道,这得益于妻子脾气好、 肚量大,自己火药筒子一般的暴脾气,如果碰上其他任何一个稍微 有点个性的女子,恐怕都不会相处很好。他为自己能遇上这么一位 贤惠的妻子感到庆幸,也为自己15年前敢第一个吃螃蟹,在晚报上 刊登征婚启事,找到这么一个好媳妇而自豪。为了不影响夫妻感情, 在辞职下海这个问题上,他拿定主意,好好做妻子的思想工作,不 到不得已的地步,绝不来硬的,尽量不让她伤心。

两人边走边聊。开头基本上是韦达人一个人在说,他从自己过去 的平淡无光的42年,谈到自己的倔强个性,从文学梦的破灭,谈到 少年时,受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影响,立下此生要干一番 事业的誓言,进而谈到下海经商是他此生的最后一搏,如果还在国有 企业端“铁饭碗”,对于视事业为生命的自己来说,无异于慢性自杀。

达人动情的讲述,让孙奇荟的心变软了,开口说:“达人,我不 是故意不让你辞职,我是对你下海后能不能把生意做成功心里没底。”

达人不假思索,表态说:"奇荟,下海这件事我已经盘算很久 了,我心里有底。我相信,凭我的能耐,一定能成功。”达人担心把 话说满了不好,话锋一转,又委婉地说,“当然,笔笔生意都赚钱也 是不现实的,但赚得多,赔得少,我还是能做到的。”

“你拿什么来保证?你在盐业公司每年有几千块钱工资,辞职下 海以后,万一生意做砸了怎么办?我们所有家当加起来只有6000块 钱啊!"做妻子的要管全家吃喝,必须要考虑周到。

"你说的仅仅是’万一',你这个’万一'和革命前辈在战场上 随时会牺牲不一样。子弹不长眼睛,战士上了战场,的确有很大危 险。我今天下海经商,大不了赔钱,不会有性命之忧。我不相信大 男人有手、有腿、有大脑,还能活活饿死。”达人依然激情洋溢地说。 平心而论,他的比喻很有道理,商场的风险确实比战场要小。孙奇 荟有些感动,可一想到家中还有两个未成人的孩子,她的心又硬了起 来,忧虑地说:“达人,我们家底薄,经不起折腾,你可是一点做生 意的经验也没有!生意做砸了,一家老小不能去喝西北风吧?“

"你怎么知道我就会赔钱?你怎么就没有想到我能把生意做好, 从此发达起来?”韦达人被妻子问急了,口气也有些咄咄逼人。这 是他的性格,说话直率、尖刻,直插问题核心,在语气上力压对方。 除此之外,韦达人还有一个特点:得理不饶人,除非他愿意让步, 否则就和对方死掐到底。

“我不跟你辩论,反正这一次下海的事,你就是说上书①我也不 同意! ”丈夫的脾气她了解,知道和他打口头官司没意义,不如干脆 把话说绝,让他死心。

此时,天渐渐暗了下来,河面上云彩的倒影也随之变深变浓了。 天空的东头,一轮圆圆的月亮升了起来。达人看着金黄色的圆月挂 在东方,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躁动,脱口对身边的妻子说:“我现在 的日子过得窝窝囊囊,如果你不同意我辞职下海,我宁愿去死!”

孙奇荟一听这句话,在吃惊之余,又有些来气。达人的脾气太

① 说上书,苏北方言,说上天的意思。

绝,每次家中不管大事小事都让着他,辞职下海的事关系到一家老 小的生存,说什么也不能依着他。她心里清楚,丈夫说死是吓唬人 的,绝不能被他吓倒。“你不要拿死来说事,在机关、国企工作的人 多着呢,人家不都活得好好的,怎么偏偏就你活不下去?你要好好 找找自己身上的原因,就你那臭脾气,在哪你都翻不了身!"

没有了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