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为文明崛起而冒险> 第41章秘闻和眼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1章秘闻和眼花(1 / 2)

有关卫春华临死前所提到的四个人,别人不知道,严镇东作为铁布衫嫡系传人,对他们底细却是门儿清。

要说起曾静、甘凤池、陈家洛、白泰官这四个人,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的名字,那就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吕留良。

吕留良出身仕宦家庭,祖上于明朝世代为官。明亡之后,吕留良与家人散尽家财招募义勇抗击满清,后事败,与吕留良志向最相投的兄长和侄子相继身亡。吕留良眼见满清势大难制,便转明为暗,一面著书立说评论时事,一面隐身江湖,结交侠义之士积蓄反清力量。

这其中,在江湖上声威最卓著的有八人,时人称之为“大江南北八侠”。甘凤池和白泰官正是名列八侠之席的人物,乃是当时名动一方的顶尖人物。

后吕留良病死,他的弟子和朋友虽然也算是继承其遗志,但行事作为却大不如吕留良活着的时候。不但这些人再也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相互之间各自为战,甚至有的还反目为仇自相残杀。

而曾静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曾静是湖南永兴人,乃是一不得志的县学生员,当时江浙一代以程朱理学最为盛行,以推崇程朱理学为首的吕留良,及其友人皆是名动一时的儒家宗师人物,而其中一个叫汤斌的更是入清朝为官宠荣一时,曾静便百读理学要典,以吕留良之学为尊,“得读吕留良所评点时文,中有论“夷夏之防”等语”。

曾静自知科举难成,其时以授徒为业,故作迂阔,好谈道学。待得其名声大振,又吕留良已死,便派遣门人弟子专程前往浙江吕家访求书籍。然后曾静便以吕留良同宗传人自居,大肆结交留良门人子弟和故交好友。

及后,曾静看准时机,以劝诱拥兵自重的封疆大吏起兵反清为由,实则与清廷勾结,掀起了有清一代颇为著名的吕留良案,将吕留良一脉的子孙门徒几乎一网打尽。之后曾静更是协助当时的清帝编著【大义觉迷录】,毁弃学说,大兴文字狱。

而甘凤池就是在此时节被诱捕变节,成为当时清廷血滴子镇压江湖势力的得力帮凶。

陈家洛也是相同时期的人物,他本是於京师显贵之家以武术闻名当世的武术名家,后与血滴子的主要头目之一于万亭隐身江湖,组建了著名的江湖反清组织红花会,引诱结交江湖反清志士,当然最终结果自然不必多说,整个江湖反清势力几乎被打灭亦尽。

同为清初八侠之一,白泰官相比于甘凤池等人在大节上稍微强一些,只是他本性也不算良善之人,其中两则有名的小故事就正好反映了白泰官的性格特点。

其中一个是白泰官离家多年,偶尔回乡见到一个小孩在练武,显得身手非凡。白泰官担心这个孩子长大后威胁到他,便故意寻衅把这个孩子给打死了,随后白泰官才得知这个孩子竟是他的亲生儿子。

另一个故事则是,白泰官老年之后,偶尔折辱了一个少林游方和尚,和尚言明三年后再来拜访领教,白泰官记在心里。待得三年后,白泰官伪装成门房老仆,静待和尚登门。和尚果然如期而至,白泰官以老仆之身迎客,谎称主人暂时不在家,然后在招待过程中故意显露本事,让和尚产生了“仆从本领若此,主家又该何等高深莫测”的错觉,最终吓得落荒而逃。

陈仲听了严镇东吐露的一番秘闻,却是心生无限感慨,这辫子朝的蝇营狗苟果然让人从不失望,自朝堂到江湖就没有一点儿可堪一览的人和事儿,民心摧残,道德毁弃,文明之光暗淡,可谓沉沦。

陈仲忍不住问道:“就这几个臭鱼烂虾,也在这片土地上混吗?”

廖化接口道:“这些人都出现过,只不过基本上都活不太长,很快就被他们的仇家给杀死了。”

陈仲奇道:“照元俭你这话的意思,他们已经死了,难道还会复活不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