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孙吴演义> 第29章 荆地借出都邑移 士燮归附南越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章 荆地借出都邑移 士燮归附南越安(1 / 2)

周瑜得刘备寄孙权书,展阅后,心道:“刘备以匡汉朝为名,为刘璋辩解,以此阻挠西进,实阴含他意,此为诸葛亮之计也。”因此周瑜没肯罢手,仍催孙瑜引兵就道。

恰会东吴欲取西川之息传入蜀中,刘璋部将袭肃知刘璋昏庸,不能成大事,早想异投,闻到东吴有进蜀之意,当即率部来投。

周瑜当然接受,当即询问益州情况,更有把握取蜀,仍与孙瑜一起商讨攻克计策。孙瑜颇谙韬略,两人同名,与周瑜又相契合。

计定,孙瑜当即由丹阳发兵,溯江至夏口,遥见前面排列战舰,阻住去路,不得不向他问明。

忽有一人遥呼道:“请吴将答话!”

孙瑜望将过去,乃是荆州牧刘备,便与言奉命取蜀,刘备朗声答道:“备与刘璋为托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刘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备已贻书孙将军,无故攻刘璋,恐曹操袭于其后,劝他得休便休。君欲取蜀,请从他道。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决不敢为天下失信哩!”

孙瑜再欲有言,刘备竟退入船中,累得孙瑜无法再进,又不好与他交战,自伤和气,只得麾舟退回,报知周瑜。

周瑜正想督军继进,接得此信,不由的忿怒异常,俗语说得好:“怒气伤肝”,周瑜得病未愈,哪禁得一番盛怒?顿致口吐狂血,晕倒地上,经左右舁周瑜至床,已是气息奄奄,延医调治,始终无效。自知病终不能起,因令书记草一遗笺,口授数语道:

“瑜以凡才,昔受讨逆将军之遇(指孙策),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以不谨,道遇暴疾,延医疗治,有加无已,人生有死,修短命也,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得复奉效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场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事尚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指孙权)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倘或可采,瑜虽死不朽矣。”

又道:“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原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死)之日,所怀尽矣。”

口授至此,已喘急的了不得,复大呼道:“既生瑜,何生亮?”呼罢即亡,寿止三十六岁。毕竟美人薄命,小乔又复丧夫。

周瑜不拘鲁肃对待刘备与自意见相悖,临终前仍推荐鲁肃代他,实为心胸宽大,但这促使了刘备借荆州成为事实。

周瑜死后,当由部将替他棺殓,并将遗书飞报孙权。孙权流泪叹惜道:“公瑾有王佐才,今忽短命,孤赖何人?”

及阅周瑜遗笺,举鲁肃自代,因即命鲁肃为奋武校尉,使至巴丘,代领孙瑜营。

周瑜有两子一女,奉榇还吴,孙权亲举隆重葬礼,并抚恤遗孀和子女。

鲁肃往代周瑜任,道出寻阳,晤见寻阳令吕蒙,意尚轻吕蒙。

吕蒙少年好武,不读经书。吕蒙等将佐掌事后,孙权常劝多读书。孙权谓吕蒙及蒋钦道:“卿今并当涂(做官掌事的人)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吕蒙道:“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

孙权道:“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札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诸家兵书。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刘秀)当兵之务,手不释卷。猛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

孙权又对将钦说:“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我难道要汝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要汝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汝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吕蒙经孙权勖令求学,始就学,笃志不卷,其所览见,旧儒不手。方专心攻习,手不释卷。蒋钦听了孙权之言,也从此用心读书。

鲁肃途中与吕蒙相见,吕蒙置酒款待,谈论古今时事,各中窍要。谈到鲁肃将赴任,与关羽相边,如何对付关羽时,吕蒙问及鲁肃有何妙策道:“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鲁肃毫无准备,一时语哽,仓促回道:“临时施宜。”只是随口说道,即意为“到时相机行事。”

吕蒙道:“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随即为鲁肃筹画五(又说有三策)策。

而吕蒙则陈上三条妙计,鲁肃听后,确为可取,这使他大吃一惊。鲁肃起抚吕蒙背道:“吕子明(吕蒙字子明),我不意卿才如此,竟非复吴下阿蒙了!汝已有这等学问了。”阿蒙仍是吕蒙小名。

吕蒙笑答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大兄何轻事觑人?”

鲁肃乃重吕蒙,进拜吕蒙母后,才珍重言别。

孙权闻后,甚为高兴,常与人感叹道:“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赐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

鲁肃及抵江陵就任,仍执定前意,请暂将荆州,借与刘备。

孙权经反复权衡,认为今仍以抗曹为主,将南郡、江陵等地暂借出,使刘备置于曹操前沿,欲借刘备之力,共拒曹操。于是终复书鲁肃依议。

作为借荆州地的一种补偿,刘备将长沙郡东北地让出,孙权就此立汉昌郡,治所在陆口。鲁肃退至陆口,即把江陵、南郡等地,借予刘备。此举留下孙刘口舌之争,以致后来兵戎相见。

刘备令诸葛亮守南郡,关羽守江陵,张飞守秭归,自驻潺陵。至此自公安以西之荆州长江沿岸的全部重地,即东自江陵西至夷陵一线为刘备所控。

孙权也因西进还是北伐犹豫不定。西攻益州,周瑜死后,受到在张昭等众臣的阻谏,宜为取蜀太于过早,不如先固江东,后取蜀。又借荆州于刘备,听从鲁肃之言,落为实处。从而西进攻益州,不可越刘备之阻,只能搁置,于是召孙瑜还守丹阳。

再说自曹操回就邺中,曹操与孙刘形成对峙,又因扬州域跨越大江南北,江北为曹操所控,江南部分域为孙权所控。而曹操毅然以重臣丞相主簿温恢出为扬州刺史,同时又遣其原扬州别驾、现丹阳太守蒋济还继任扬州别驾。

曹操深感孙刘之盟之强,如再向南征,急需一支训练有素的强大水军。为此目的,曹操在谯,将赤壁残兵集拢,且作船只,行治水军,不出四个月,即便打造出一支新水军。

曹操为示军威,特使水军自谯起程,由涡河顺流而下,入淮河,出肥水,声势浩大,驰援合肥守军。

曹丕作为曹操世子,参与重整军旅,给水军将东征增多色彩。他在情绪高涨之时,兴作《浮淮赋》以述军事之盛。

东吴闻之,皆有惧色,北边守军更加严防。

然而曹操忽闻庐江(安徽潜山)人陈兰、梅成据潜(霍山东北)聚众欲反。事还没出,庐江人雷绪首先起兵发难。曹操只得暂止东征,立即派行领军夏侯渊击败雷绪,既而派荡寇将军张辽督张郃、牛盖等攻陈兰,派于禁、臧霸等讨梅成,几经激战,大破雷绪、陈兰、梅成,曹操所控潜、庐江等地仍平。

曹操平定叛乱,又复提东征,忽闻西凉犯境,故只得令暂固东南边陲,率兵西向,以后图东吴。

由于孙权仍控扬州部分地域,为对付孙权,曹操令引水军自涡水入合肥,开芍陂屯田和以苍慈屯田淮南,即修治芍陂,茄陂等以溉田,这使屯田扩大,农耕大进,这就不但保证应需军用粮草,而且还使百姓殷足。又为巩固防御,增兵合肥,使张辽、东进、李曲等率七千余人屯合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