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我能看到生命值> 第400章 丁朝兵的选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0章 丁朝兵的选择(2 / 2)

“等一下。”丁朝兵叫住了陆晨,他不仅是这次的考官,更是一个主刀医生,他可不能看到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为什么不在冠状窦口周围,或者在房扑折返环最狭窄部分进行线性消融?”

听到丁朝兵的声音之后,陆晨便听下了手中的动作。

他思索了半晌,抬头看了眼疑惑的丁朝兵,遂道:“通过之前的心电图,以及心律失常的标测,我觉得这一个典型房扑的折返环围绕右房内三尖瓣,激动顺序为逆钟向,右房中间隔部激动呈从下至上方向传导,而在游离壁呈从上至下传导。”

丁朝兵微微点头,随后皱眉道:“你说得没错,可是,这和你选用这种方法有什么关系呢?”

陆晨一顿,便笑了笑,道:“对于这种病人,在冠状窦口周围寻找较下壁II、III、aVF导联F波提前的局部电位,且用隐匿性拖带方法确立为慢传导区的出口作为靶点,消融成功率80%左右,且复发率较高。”

“在房扑折返环最狭窄部分即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入口间的峡部,进行线性消融,成功率80%~90%。该方法已成为目前房扑消融的基本方法。虽然有很高的近期成功率,但随访复发率较高,为10%~40%。”

前面两种方法,成功率虽然高,但是近期的复发率同样很高!

患者一般都是很不愿意进行二次手术的。

第一次手术没有完全治愈,很多患者都会放弃第二次。

这对于整个治疗是非常不利的。

陆晨目光如炬,继续道:“不过,我的这种方法,以消融后峡部完全双向传导阻滞作为治疗终点,房扑复发率可降至5%!”

丁朝兵先是一愣,随后皱起了眉头。

他是资深的电生理介入医生,可不会被一个学生的三言两语就唬住了。

“这些数据你哪里来的?哪篇文献?作者是谁?”

在丁朝兵的记忆中,他可是没有看过这种文献,没有见过这些数据。

医生是一个极为严谨的学科!

任何一项治疗措施,都需要严格的循证医学的论证。

陆晨顿了顿,他心里也是有些嘘。

这些数据哪里来呢?

可不是看什么论文文献中的,都是他平时在系统虚拟空间中,进行无数次训练得知的。

他可以在系统虚拟空间里安排各种心律失常的病人,然后进行不同的标测方法、不同的消融防范,最后对比效果。

这种训练效率,可是现实中的模拟手术间比不了的啊!

所以,陆晨也慢慢琢磨出来,不同的消融方法,对于患者的预后也不同。

但,现在面对丁朝兵的询问,陆晨只能敷衍了一句,道:“曾经翻阅一个篇文献,看过的报道。我说的数据就是源于此。”

摸棱两可的一句话,至于什么期刊、哪个作者,陆晨唐塞了过去。

丁朝兵皱了皱眉头,继续询问道:“且不说你这些数据从何而来。按照你说的来做,Halo电极放置须一定技巧,远端不能跨越消融线两侧,且三尖瓣环及右房大小存在个体差异,故对判断双向是否完全双向阻滞存在局限性。”

陆晨却是回应道:“有优点,那就会有局限性。另外,我的这种方法,通过标志原消融点,避免不必要的多次放电。且可沿消融线标志,无须X线,确切寻找漏点。”

……

作为主刀医生,丁朝兵决定了患者的消融方法。

目前,摆在他面前的路有两条。

第一,选用常规的,在房扑折返环最狭窄部分进行线性消融!

第二,选用陆晨所说的,以消融后峡部完全双向传导阻滞作为治疗终点!

到底该用哪种方法?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