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武侠修真>天川卷> 数声风笛离亭晚(十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数声风笛离亭晚(十一)(1 / 1)

洛水北岸,先前曾出没于龙州道的一架马车缓缓行驶。只是虽看起来马车好似“缓缓”而行,实则更像是一种都无所谓的障眼法,平常人看起来就如一般马车无二,却能在很短时间内走过无法想象的路。虽不能让所有人都发现不了,只是却不至于周围凡夫俗子大惊小怪,引出不必要之事端。

如今江月带着两个孩子,虽然能御风而行,或者乘连月长剑凌空,只是此举耗费修为与灵气太多,得不偿失。反正洛阳境内,几乎再也不可能出现什么事情了。尹正明早有自知之明,不入南荒,绝不会让人动手的。就算入南荒,依照如今局势,还是不太会出手。而南荒隔着一座天堑,还有两条不同大道,也没有谁会想到在这里出手。至于西荒境内的人,多半都会顾虑到北地两座雄城。

然而这也意味着安稳的时间只能止步于龙山以西。无论是江月还是吕问水,或者是尹正明,他们都清楚一件事情,南荒才是各方势力的角力处。而江月与明昔,还有王流的身份,都决定江月必须尽快赶回东荒。所以江月不惜拿出明夫人所赠玄铁,来“喂养”剑灵江连。本来依江月的打算,是想着去东荒寻一位高明的铸剑师,为明昔铸造一把剑。当然不可能是连月剑一般,却也注定不是平凡的一把剑,说不定稍加温养,剑内便能孕育出剑灵,与明昔大道互补,从此成为明昔的本命物。可是有些事情发生的比较快。江月甚至来不及准备,接连丧父丧友,还要不远千万里来到长安城北。只是那又能如何?眼看着东荒王家绝嗣?真是如此那么江月一族,甚至东荒三族,都将无颜面对东山那两座长眠陵墓。

谁都在算时间。从长安城至龙州道,江月行进半日,而后过龙州州城,入洛阳,无意外应是三日。那么依此演算下来,什么时候过龙山便大致确定。

关键还在路上,或者说南荒之路上。江月是会走南荒北部较短路程直奔西山,或者选择稍稍南下一些,都是未知抉择。

对于南边无尽蛮荒而言,江月可以算做早已结怨的宿敌了。从很早之前东荒便与南荒纷争不断,但还不至于非得两座天下相攻伐。只是斜心之后,东海一区生灵,注定不会被南荒所接纳与交好,相反还会心存芥蒂。至于江月,也不会看到多少好的脸色。在此之外,南荒众多魔修则又是一种极端。斜心对魔修压制太重,甚至可以说他与魔修之间的事情影响了南荒的半条修魔路。几乎所有有实力的魔修都会想着在江月入西山之前将之截杀,永绝后患,也为泄斜心制南荒之仇。可是无论是对于尹正明而言,还是南荒魔修而言,都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便是江月的修为,以及一个注定在他身边的吕问水的修为。纵然尹正明经略于北荒多年,纵然魔修盘踞南荒甚久,可是尹正明个人无法调用任何止境修士,哪怕是去求人,都不太可能会有人愿意帮忙。一者是尹正明的外人身份,注定不会被北荒大多数人接受,二者,这件事情始终算是尹正明的私事,与北荒修士关系不大。最后则是太多人还在顾虑东城。毕竟谁也不知道江月活着回去之后会不会成为下一个斜心。当年斜心的实力,南荒与北荒最清楚,因为与斜心交手最多的,除了南荒魔修便是北荒妖族。而那南荒魔修则是另一种情况。斜心以一人之力压制一座天下的魔修,致使南荒修魔路受阻。这些年南荒修魔路衰落,导致很少出现修魔路天才,能与江月相较量的太少。而早些年魔修又在四荒不断的天乱中损失惨重,又与斜心敌对,死过一些修为高深的魔修。到如今,南荒境内,哪怕占着大道压制的便宜,敢说能够稳胜江月的魔修,依旧太少。而江月的保命功夫,也注定了哪怕打败江月,也难以杀死他。

所幸对于魔修而言,还有修士数量的优势。另一边,江月还要保护两个小孩子,也算是一众负担。

不久之后江月便会过龙山。龙山之后,便是戏幕的开始。

吕问水依旧不知所踪。在他看来,想让江月陷入危亡,至少也得不短时间。再者说了,这也是对江月的一种历练嘛。连这次的小事都过不了,以后还如何保护昔儿?

如今吕问水也想知道一件事情,那便是不惜代价,将王流接回东城,究竟是否值得?斜心老友生前的最大一桩愿望,便是希望让东荒王家与北方吕家,南城徐氏一家一般,重新成为东荒三大世家之一。并非意味着斜心一心只为他族,只是让东城重新拥有一位城主,是东城多代巡按的希冀。可是在斜心找到东荒王家唯一后人的时候,他却很快离开了东城,一路西行而去,连吕问水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最后回到四荒的时候,却转身一变,成为了长安城城主。

那么谁会知道王流会不会也如此?听说剑陵王朝赵龙庭就已经诚心相邀,希望能带着王流修行。会不会百年之后,他便摇身一变,成了继任的剑陵守陵人,与那剑陵王朝的国师大人?或者去了其他地方,最后还是没有成为东城城主?

不止吕问水,几乎所有对那个当错城主的城主有所了解之人,都会疑惑一件事情,他到底对东城城主之位是何态度。若是不愿意,那么最后为什么成了长安城城主?与斜心,与明夫人,与东城的情分,比不上短暂相识相交的玉阳?比不上那位老城主?若是他对俗世职权与造福生民有意,那么东城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至少东城不会发生山南叛乱之事。

与城主之位相比,他显然更加醉心于修道。可是当年执意离家,承受不同大道倾轧的是他,不惜前往北荒自毁前程的是他,最后作茧自缚于长安城的还是他。

从一代豪杰,到如今骊山新陵,他之一生,太多迷惑。只是人去矣,谁还能溯往事呢?

玉阳早死于北荒,斜心不久之前亦身死他乡,千年来试图与他相交心的人,无一不是尽力而返,最后劳而无功。

除了那个随他一起去战宿敌,最后又为他敛尸骨的前辈了。只是谁都知道一件事情,想从那位前辈身上问些事情,还不如直接放弃。她身上的各种秘密不比其余人少,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两人交好,也不知道是欣赏对方哪一点。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