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轻小说>黄泉之上> 第八章 九幽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九幽丝(2 / 2)

这一卷透明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天蚕丝,是我托一位在西域的好友特地制作而成。西域的天蚕丝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蚕丝,它有一个特点,柔性与韧性兼顾。早在西方的罗马时期,相当于我们华夏的隋唐时期,罗马帝国专门派人沿着丝绸之路,到古代西域的且末和楼兰等地买过一些蚕,带回地中海地区养殖。一开始没有成功,因为罗马人并不知道养蚕的方法,而走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所能携带的丝绸数量总是有限,所以来自中国的丝绸在罗马帝国比黄金还贵重。直到后来,罗马人通过长期在丝绸之路贸易的粟特人之口,学到了养蚕的方法,从此地中海区域才诞生出了丝绸生产活动。

这种天蚕丝为主要材料制成的丝线,在金石玉微录中被称为九幽丝。因为唐家人在打开一些墓葬的时候,喜欢先将天蚕丝线缠在一些机关的位置,只要机关发生一丁点变动,天蚕丝传递来的震感就会提醒盗墓人。因为盗墓开棺与死亡有关,好似与冥界打着交道,所以不知是唐家哪位富有诗书之情的先祖,在金石玉微录中写下了九幽丝一名。

我小心的将九幽丝缠在各个宫的铁链上,一时间,除了左手小拇指以外,我的每一个手指都连着九幽丝,分别对应着九宫。

“小罗因为动了中间的宫而死,中宫为土,在传统风水中,土为厚德之所在,是一个阵的阵心。如果阵心是死的话,那岂不是这个阵一开始便是死阵?”

“不对不对,这么好的一个风水局,用的又黄肠题凑,不可能是一个死阵,从传统墓葬习俗也讲不通。”我心里想到。在古代,许多高级的墓葬中常设有机关,这些机关的功能是用于防盗。但不论多么设计精巧的机构,都一定可以破解,因为古代社会视死如视生,墓葬是死者的住所。就如同现在的防盗门,只有房屋的主人知道门的正确密码。死者的灵魂每天都可能出墓葬游荡,归期一到便又返回墓中,不能因为机关的设置让亡魂自己无法进入,所以天下机关万般解,全凭手眼高低。

“这黄肠题凑要是是死阵,你还在下面躺着干什么?”我盯着黄肠题凑,心里想道。

“中土为亡,万劫不复,但若乾坤造,势必在木方。”我突然想起,金石玉微录中曾经提到过一个唐代墓葬,机关也是九宫飞布,同样的中宫是死路。从后面被盗出的随葬品中得知,这位墓主期望着自己能够死而复生,所以墓葬表面上是个死局,但是如果将九宫中的乾坤位置颠倒,死土转化为活土,最先从土壤中孕育的一定是木。所以木代表着生。

“木方。。。。。。木方!”我低头迅速打量着黄肠题凑,恰巧脚下便是木宫所在的位置。

木宫与右手的大拇指相连,因为双手不能随意乱动,避免触发机关,我用嘴咬着折刀在大拇指处轻轻划了一刀。这是老派盗墓的惯用手法,因为疼痛会让人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同时反应速度更快。老一辈盗墓人甚至说,因为所盗的墓长眠地下至少好几百年,是极阴的,人血属阳性,有一定的辟邪功能,避免一开墓就被鬼上身。划在大拇指更是在提醒我,千万不要记错了方位,拉错了手指,触发了机关。

我轻轻用脚划动着江水,游到距离黄肠题凑差不多十米的位置,找了块之前从山上掉入江中的巨石,躲到其身后。使用九幽丝的好处便是可以尽可能的远离墓葬,就算机关被触发了,最多毁坏墓葬本身,不会对盗墓者产生太大的伤害。

我小心翼翼的提拉这右手拇指的九幽丝,同时闭眼细细感受着其他几个指头传来的触感。在探照灯的映射下,九幽丝不断的在浑黄的江水中上下震动,随着我渐渐的用力,振幅越来越大。

“咔嚓!咔嚓!咔嚓”

三声金属碰撞产生的刺耳脆响在充斥着黑暗的江底响起。

“轰隆!”

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传出,江底传来一股明显的震感,好似什么重物狠狠地砸在了细沙滩上。我连忙用探照灯照去,但由于此时的江底全是飞扬起来的沙土,视线一片模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