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植保小说>其他类型>港综里修道士> 第107章夜谈兄弟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7章夜谈兄弟情(1 / 2)

智行也没在卓凯家呆多久,后面聊了几句,就走了!

又遁出去想找梁斯敏,却看到她不在,也没在意,有缘见到就打声招呼,没缘就算了。

自从治好她的癌症后,看过她的面相,不像是早死的人。

况且摆设都和以前一样,肯定还在这里,做到她这个位置,没有特别情况,卓凯又怎么会让她回去做警察的。

培养一个卧底,并不容易,而且还爬到了高位,就算卓凯都当宝了。

智行没见到梁斯敏,也没有遁走,而是慢慢在这幢大厦走出去,遁那么快,也不知道去哪里。

难得出来一趟,逛逛街好了。

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

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

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

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

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香港人叫春节为“农历年”,好像这种叫法就是正确的,因为农民播种收获,都按照农历时节执行。

这里的传统习俗,得以保留和传承,花车游行,醒狮,拜神,求签,等等,基本上是一脉相承。

挥春是粤语中的叫法,实际上它指的就是过年时贴的春联、门联、福贴等。

但近年来香港人在农历新年时按传统在家里贴的渐渐不再仅限于春联、年画,取而代之的是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贴上“生意兴隆”、“出入平安”等的挥春。

虽然如此,但贴挥春的原意和贴春联和年画一样,取其吉利之意,希望来年事事顺利,平平安安。

舞狮、舞龙灯等会在一些新界乡村、围村中出现,但在市区街头上很难看到了。

至于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过自一九八二年开始,每年农历初二的晚上,在维多利亚港上都会举行盛大的烟花表演,这已成为这十多年来迎春的一个节目了。

当然,在农村又不一样,山高皇帝远,谁又管得到,只要不烧着地方就可以。

最具港味的招牌年菜当属“盆菜”。

这道菜是在盆状食器内加入鱿鱼、冬菇、花胶、大虾、发菜、红烧猪肉等丰富食材一起炖煮而成,象征合家团圆、满堂吉庆的寓意。

而“发菜蚝豉”则是使用发菜与牡蛎干一同焖煮而成,取发财好市之寓意。

到了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夫婿也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传说如果大年初一回娘家,会使娘家变穷,所以大家都在初二回娘家。

而回娘家也不能空手,必须要准备一些礼物,称为“带手”或“伴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